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要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在分析高水平特色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意义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重点讨论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代社会,不足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大学转变人才培养思维,多元探讨新的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方式。本文主要是从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上分析新时代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质量是大学的主线,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要培养和造就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手,大力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基于此,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自身特点,就建立航天特色创新型人才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航天人才培养力量。  相似文献   

5.
原始创新是国家发展实力的保障,也是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在现实领域,我国面临着原始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分离过大、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难以形成等困境。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范畴内,关注学业成就并对智力超群者的选拔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设计上的起点,各类项目对学生“选优”的关注超越了创新素养的培育。值得关注的是,原始创新的发生机制已经发生了改变,引发其产生的不再是科学家的个人好奇与灵感,而与现代科学的组织协作形式、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密切相关。在人才实际培养过程中,大学需要将拔尖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出来。只有重新理解原始创新的发生机制,才能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产生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拔尖创新人才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是被发现;拔尖创新人才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被埋没。因此,发现拔尖创新人才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具备发现的眼光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的话道出了创新人才选拔及培养的特殊性。对于拥有巨大创新潜能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发现的眼光;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活动,让学生自主敞现创新活力,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发现。此时,学生立场上的学校教育活动的整体格局,就成为让雄鹰可以奋飞的坚实平台和无限空间,任凭他们振翅高飞,焕发活力。一、课程体系拓展创新空间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是载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一直致力于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通过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等,多方面为学科竞赛搭建平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一批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一步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研究型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面临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我国研究型大学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论述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针对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高等教育更应是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今天,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入手,并结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探讨构建民办高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清楚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和中学在学生培养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两者应该寻找到合作的共同试验区,一齐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这项重要工作,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上。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不是照搬照抄国外模式,而要自主创新,创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军工校园文化既是行业文化,也是大学文化,具有两者的双重属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导向,促进,规范和保护四大功能。因此研究型大学应从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个性文化和保密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军工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坚持培养政治上可靠、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兵团和自治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该校为例,对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作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培养创新人才,云南大学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主要做法是引导教师和管理干部转变教育思想,改革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面学分制;加强各项教学条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学生创新活动。这些探索收到了初步成效。今后,云南大学将在已有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等学校的成功做法,继续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军工校园文化,既是行业文化,也是大学文化具有两者的双重属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导向、促进、规范和保护四大功能.因此研究型大学应从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个性文化和保密文化等四方面加强军工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庄惠芬 《教育》2013,(7):48-49
学校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新型教育观,形成教育新机制,创新人才就能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得到熏陶和培养。为此,探寻育人新机制,张扬能人主旋律,提升文化品味,探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构建适宜的创新环境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创设"显性"校园文化平台视角出发,探索教育新机制,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思想力“原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毫无疑问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或者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主要依靠大学来培养。时代要求高校再也不能延续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要承担起培育知识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作为教育、科研重要辅助部门的高校图书馆理应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事实上,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中本有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研活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规律与特点,阐明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利用其政治、组织、活动、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认真组织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刍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文章简述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苯素质,着重探讨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