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策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控手段,其在现阶段我国法律不完备以及法律无暇顾及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功能.民事政策与民事立法在功能与价值方面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和差异性.民事政策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社会管理的"试金石"功能,引导社会价值方向功能.自由,正义,秩序是价值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规范意义层面来讲,民事政策对实现以上价值形态有其特定的路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同样作为社会管理的机制,二者只有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管理.对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冲突,最直接的解决机制就是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事政策转化为民事法律以及明确民事法律与民事政策的适用效力.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既是法律经济,又是权利经济。它不仅要求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切实保护,而且也要求其人身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但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中的人身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主体日益强烈的保护人身权的需要。因此,应确立人身权法在民事立法中的独立地位,转变立法观念,改革法律形式,充实人身权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证券虚假陈述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在其行为后果的认定中,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国家立法上早已采纳信赖推定原则和市场欺诈等理论,而我国的证券民事立法在此方面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交易因果关系的规定几乎为空白。因此,建议我国立法者积极引进信赖推定原则和市场欺诈理论等先进经验,重视证券虚假陈述立法,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民事法律。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立法体例涵盖了立法模式与立法构造两个方面,立法模式解决民事执行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外部关系问题,立法构造解决执行程序规则与执行措施规则的内部排列组合问题。各种立法模式与立法构造的特点鲜明,长短并存,瑕瑜互见。基于民事执行有别于民事审判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民事执行的制度建设得失和司法实践需求,我国宜采取制定单独民事执行法的"审执分离"的立法模式,并在立法构造上选择以"总分结合型"做基础,附带吸收"完全混合型"与"完全并列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中央与地方立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要求我们国家必须调动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地方立法与地方利益关系密切 ,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地方立法的直接诱因。但是 ,地方立法中也存在着低效率问题 ,为此 ,文章提出了优化地方立法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确认民事习惯的应有地位,这造成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习惯公正地裁断案件;同时也使民事法律缺乏社会适应性,导致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故意规避。因而,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7.
监护是对特殊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与保护。监护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通过不同法律部门的规定,对特定的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行为能力补充,监督、保护其人身、财产利益及其他合法权益。我国的监护立法采取的是广义的监护立法方式,即不区分亲权和监护,统一用监护称呼之,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我国立法将监护责任的归责原则由单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引向多元的区别主义的归责原则体系,即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8.
债权让与及禁止债权让与协议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债权转让是世界各国或地区民事立法的共同趋势。章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合同法》第79条规定的不足,建议仿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立法,对其作适当的修改,即增加“当事人关于债权不得让与的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9.
创制性地方立法是与实施性地方立法相对称的概念范畴,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为了填被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为了变通法律和法规的个别规定而进行的立法。创制性地方立法定位、创制笥地立方法要件、创制性地方立法保障是创制适应依法治国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科学规范,合法的地方性法规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间接损失赔偿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间接损失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本身遭受损失所连带造成的其他损失的判定标准 ,揭示了间接损失赔偿的原则和范围 ,探讨了间接损失赔偿的方法和计量准则 ,进而对我国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善意取得制度的来源及其发展、中国民事立法中“善意取得”的发展状况及不足,以及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建立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发展经济、完善立法之必须,并从立法指导思想、立法体例、立法原则以及具体构成要件、制度应有之效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纠纷急剧增多的今天,实践中存在的诉讼拖延是我国民事诉讼不可回避的问题,快速解决民事纠纷因此也成为理论界、立法界以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是迄今为止,立法中所设置的为提高诉讼效率的程序、制度以及条款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践部门还没有找到提升民事裁判效率的有效办法,理论界尚未见到对诉讼拖延的治理进行系统分析。为尽可能地快速解决民事纠纷,减少拖延诉讼的机会,需要从民事诉讼整体的角度建构民事诉讼快速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系创造的制度,具有独特的惩罚和遏制功能。我国现已在特别法中规定了一些惩罚性赔偿,但是在适用中还存在很多漏洞。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并就其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事程序选择权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事程序选择经作为程序处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宪 法和诉讼法对程序主体原则的肯定。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研究民事程序选择权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及实施现状,比较国外有关立法规定,发现我国现行民事程序选择权法存在诸多不瞳,应当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博大精深 ,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体系。就立法来讲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为科学有效的立法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指导 ,认真理解与实践该理论将使现代法治国家的法律优良而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的冲突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本文首先从比较法角度,对解决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解决办法作了探讨,然后针对我国立法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民事审判程序中重要的监督制约制度,但司法实践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立法上的缺陷是制约民事检察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如何通过立法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民事交易环境是当前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私法法典化是国际私法晚近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表决通过,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如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完善中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成为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基于此,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解释,应得到立法、司法及学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商法立法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商法立法形式的探讨学术界主要存在“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代表观点。笔认为,商法是与每个国家自己的法律化传统、政治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法律部门,我国应以大陆法系法化为背景,结合我国特有的法律化传统,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商法立法形式的要求基础上,选择将民、商事一些共同原则和内容纳入民法典统一编定,特定的商事制度仍以单行法形式存在的有中国特色的商法立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