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Z1):86-87
<正>"文档一体化"是指从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其理论基础是20世纪美国学者詹姆斯.B.罗兹提出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包括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文档管理一体化,文档信息利用一体化,文档规范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1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加强对CAD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由于电子文件和传统的纸质文件形成方式和属性的不同,对电子文件若仍按纸质文件归档时的整理方式进行管理则事倍功半,我们在整理、收集、归档2002年以前的电子文件时深有感触。为此,我们在制定CAD电子文件(即电子版本的工程底图档案)管理归档办法时,引入文档一体化理念,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首先建立了总工负责制的CAD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授权档案室对全院各设计人员生成CAD电子文件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生产处各项目负责人的设计任务是否彻底完成以档案室签署CAD电子文件归档登记…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档一体化管理就是把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从文件生成制发到归档管理以及利用查阅的全过程控制.特别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更加连续性、一致性和经济性管理的便捷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单位在处理公文活动中,已逐步应用计算机编制程序来完成公文制发过程,现在单位应用的OA办公程序已将公文从制发到归档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客观上已形成"文档一体化"管理.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从文秘工作的全局出发,在公文生成、制发、归档、输送档案馆的全过程,使用"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次输入,多次输出,从公文产生到形成档案到进馆的每一个环节上,既要体现公文生成的质量要求,以要体现档案保护、利用、移交的质量要求,使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保护一体化,移交一体化,实现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规范衔接.  相似文献   

5.
于瑛甫在<陕西档案>2005年第6期上撰文,总结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六点要求.1、电子文件产生的单位、电子政务管理部门与档案部门应形成对电子文件从始至终、共同参与、分段管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电子文件的生成、运行与归档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和电子政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电子文件的保管与利用由档案人员与档案部门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应用需求,依据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前端控制和职能鉴定理论,探究档案鉴定学基础理论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1会议文件的收集工作担任文秘工作的同志应增强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随时收集本部门形成的会议文件和上级会议下发的文件。先认真登记、分类、编号,然后交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传阅、承办,办完后及时收回归档。文书处理会议文件和档案管理是相互衔接的,是机关工作的两个流程,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新的档案管理规则是实现文档一体化,其目的是理顺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简化文件整理归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办理完毕的会议文件要直接进入档案整理环节,“随办随归”,从而使归档会议文件整理变成一项日常工作。在…  相似文献   

8.
钟闻 《北京档案》2004,(3):31-31,38
在机关实现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档一体化是一项不容回避的工作.此时的文档一体化应该是指文件和档案在同一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收发、流转、归档和管理的连续过程.文档一体化的特点应该是公文处理与档案工作纳入到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文件数据、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运行体制之中.但在机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主客观因素阻碍了文档一体化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张新建 《信息管理导刊》2002,15(3):57-58,56
本文从电子文件的特性入手,阐述了实现“文档一体化”,突出“前端控制”是电子文件归档的首要前提,并立足现实和着眼发展,对归档时机对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界提出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从文秘和档案工作的全局出发,在公文生成制发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中,使用“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次输入,多次输出,从公文产生到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上,特别是在公文向档案转化的关键环节,都体现出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使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规范一体化。实现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信息共享,规范衔接。从“文档一体化”的涵义可以看出,做好现代文秘工作并使之和档案工作规范衔接。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瑜 《黑龙江档案》2013,(2):122-123
文档一体化是从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文书运转的高效率和档案管理的高质量。文档一体化利用管理系统将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避免档案部门的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有效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子文件的管理应制定管理标准 ,明确归档内容 ,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电子文档利用应建立信息数据库 ,实现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黄为  任万菊 《北京档案》2023,(10):29-31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文件日益成为企业文档管理的主要对象。集团型企业业务系统众多,电子文件分布环境复杂,类型、格式多样,实施前端控制是确保电子文件档案属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贯彻了前端控制的理念,通过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和电子文件封装规范、建立标准归档接口平台和预归档模块、规范电子文件归档流程,将文件关联、归档查询、归档电子文件格式转换、预归档管理等功能前置于业务系统,有效推动了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文档一体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向单套制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外贸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管理已提到行政管理工作议事日程.实行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一体化管理,必将加速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从而提高单位办公效率. 所谓文档-体化管理,就是把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真正交融在一起,在公文生成制发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都体现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公文、档案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威 《档案管理》2020,(2):123-124
在建设数字中国时代背景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制的实践在国内外日渐兴起,并形成蔓延之势。文章试以单轨制是基于文件视角还是档案视角两个不同视角,从管理对象、管理流程、归档制度、文档一体化、安全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让大家对“单轨制”管理模式的认知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从电子文件形成的源头抓起,首先做好电子文件的积累,凡是反映电子文件真实性、有效性.保证其长期可读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都应通过文档系统予以保存。其次,要强化电子文件归档前的鉴定与整理工作,并进行在线归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全面实现政府的无纸化、自动化办公,为保证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即时的收集、存储及利用等管理活动,各个机构必须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并将其完整地融入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当中,以此为文件的归档做好准备。为了确保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工作者要把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贯穿到文件的撰发至归档整个工作流程中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档一体化。这一超前控制做法,能够更好地保障归档后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在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实行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实际工作中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分离,导致各部门文件的重要交叉归档和归档不全,以及通过网络实现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止步不前。针对此,作者认为在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管理通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应考虑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功能结构的连贯性和管理方式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刘立 《北京档案》2012,(4):36-37
我们在第一讲中介绍了什么是电子文件,知道了电子文件的范围很广,那么,什么样的电子文件需要归档呢?严格来讲,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应该是一份完整的,经历了从产生到成为定式文本的全过程的电子文件.如果单位没有启用电子公章,也应该是经历了从产生到成为定稿的全过程的电子文件才有必要归档.因此,只是利用计算机起草,工作中仍然采用纸质文件流转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的草稿和历次修改稿都不必归档保存. 从电子文件的内容上看,其归档范围可以参照国家档案局关于纸质文件归档范围的有关规定来确定,各单位一般应将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以及“三定”规定中的其他职能所涉及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数据库文件等各种类型的电子文件纳入归档范围.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保证电子文件归档时达到上一讲所提及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就要对电子文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明确电子文件生成、流转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对必需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项提出归档要求;确定电子文件积累的要求和归档工作的流程;提出电子档案检索与查询、查阅申请与审核、全文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