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助跑倒数第二步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背越式跳高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脚的积极落地和有力后蹬的动作是助跑和踏跳衔接的枢纽,它对提高踏跳动作的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越式跳高成绩,自己不断地总结过去教跨越式跳高的经验与教训,并深入细致地钻研大纲教材(跨越式跳高教材)。作了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教法手段是: (一)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跨越式跳高教材,熟练地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及重点和难点。跨越式跳高的技术重点,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难点是因人和不同课次而异,但总的来看助跑的步点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无论是教学、训练和比赛,跳高运动员的技术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后段助跑有较明显的停顿或减速,使助跑和踏跳动作互相脱节; (2)踏跳时骨盆动作不能很好地绕着额状轴旋转,以致影响踏跳时改变运动方向; (3)摆动腿后蹬时不够迅速有力,摆动速度缓慢,从而影响踏跳的效果。要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在技术训练中必须加强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脚的积极落地和有力后蹬的动作。这是关键。二、理论依据为什么要加强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脚的积极落地和有力后蹬的动作呢?  相似文献   

4.
由于背越式技术新,发展时间短,因而在技术上还不完美,无论在理论上、技术上、训练方法上都有不少争议,本文试就助跑与起跳技术上从生物力学的观点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一、助跑在“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中,如何把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结合起来。关键在于处理好助跑的方向、弧度、角度和节奏。助跑的根本目的是:把快速助跑获得的水平方向的动能转化成垂直向上的势能。快速助跑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增大踏跳力量;二是缩短踏跳时间。我认为这个能量转化过程从运动  相似文献   

5.
“后因前果”是在技能形成中意在完成后面动作而对前面动作有所影响的实际表现。例如:在背越式跳高技能形成中,在一定条件下强调落地点、落地部位和姿势,则有利于起跳时产生冲量矩的摆臂和摆腿动作的形成;同样,强化空中的挺髋动作则有利于起跳时充分伸髋动作的形成。跳远运动员由原来的“用力踏跳”改为“快速踏跳”会使助跑速度和助跑的稳定性有所提  相似文献   

6.
跨越式跳高简单易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千差万别,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掌握不是相同.在教学练习中出现助跑速度过快、踏跳点偏离等现象,学生在越过横杆之后,身体会失去平衡,往往会落在跳高沙坑的外面场地上,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目前我省跳高运动训练如何在准备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专项速度和爆发力量的训练、以强度为核心,不断提高快速助跑与快速踏跳相结合的技术和能力以及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重视在跳远起跳中发挥垂直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跳远运动正朝着尽可能快的助跑速度与踏跳合理的结合方向发展,快速助跑与踏跳合理结合,其含意为所参与踏跳的诸因素的搭配要更为合理化。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助跑速度、步频与步幅的节奏、腾起初速度及腾起角等。助跑与踏跳的合理结合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技术。然而跳远的踏跳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踏跳效果的好与坏,不是由一个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多因素的集合。因  相似文献   

9.
学生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时会出现:起跳点不准、助跑与踏跳结合不好、摆动腿向上上摆不够、过杆时碰掉横杆、两腿过杆的先后顺序不明确、起跳和落地时没有缓冲、弹跳力不好、起跳向前冲以及对横杆的畏惧心理等。这些都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跳高教学中,从助跑到起跳的过程,人们习惯比喻为水平速度转变成垂直速度的过程。事实上,用这种比喻来反映踏跳过程是欠准确的。试分析下面的例子(见图1所示):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助跑踏跳是跳远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快速准确的助跑踏跳与跳远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跳远教学课中一般都将助跑踏跳技术列为重点。可因助跑踏跳技术要求精确,即使一些出色运动员在比赛中也难免出现失误,相比之下,在我们中学普通体育教学中,若想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好全程助跑踏跳技术是很困难的。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方法上也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助跑的步幅和节奏极易发生变化使助跑显得不稳定,致使难以正确踏准自己所量的标志。因此形成量非所用的状况。其二,每班学生一般在三四十人,有的甚至更多,如果每个学生都在助跑道上划上自己的标志或标有记号等,在助跑时各人很难看清自己的标志,造成视觉混乱,不利于准确助跑踏跳。  相似文献   

12.
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 ,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当今世界跳远助跑速度越来越快且助跑速度日趋接近的今天 ,踏跳技术的差异已成为决定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跳远成绩不仅取决于助跑速度 ,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踏跳技术和踏跳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正>课间游戏形式多样,对学生强身健体、调节大脑、丰富生活很有裨益,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是,某些课间游戏项目形成的定势对体育教学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对初学内容影响十分明显)。下面列举几组常见的课间游戏项目对体育教学的负面影响。例一:跨越式跳高与跳橡皮筋跨越式跳高要领:1.侧面助跑。2.用有力脚踏跳,踏跳腿稍屈膝,先以脚跟着地,过渡到全脚掌,再以前脚掌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复杂、器材多样、学习难度较大的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实现了一节课教会学生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通过与非线性主干方法的良好衔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背越式跳高的非线性主干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学步骤1.一步助跑起跳过杆所谓一步助跑起跳过杆就是将起跳脚置于身后,起跳脚向前跑出一步的同时完成起跳、过杆、落垫。这一练习可以强调学生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衔接:起跳脚应该采用脚后跟先着地向前滚动式踏跳,同时还要加上起跳脚的外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项技术动作,如果不设计“一步助跑”技…  相似文献   

15.
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当今世界跳远助跑速度越来越快且助跑速度日趋接近的今天,踏跳技术的差异已成为决定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跳远成绩不仅取决于助跑速度,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踏跳技术和踏跳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跳高和跳远这两个项目,从形式上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所组成,但为什么跳远助跑距离要四十多米,而跳高助跑距离只要十几米就够了呢?这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殊点所决定的。跳远主要是要求跳得远,跳高则要求跳得高,这是十分明确的。决定远度和高度虽然都需要通过助跑和起跳而获得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但决定跳得远与近,水平速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决定跳得高与低,垂直速度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要想跳得远时,必须提高起跳前的助跑速度,这样,水平速度越快,向前的冲力和惯性就越大,起跳后的…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身体重心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各个部分的技术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起跳理论影响,中学生跳高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正是基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为顺利越过横杆创造有利条件。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而快速弧线助跑起跳是背越式跳高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核心,如  相似文献   

19.
谈谈技术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最普及的项目之一,这方面的技术研究资料浩如烟海。可是,跳法五花八门。助跑有正面的,侧面的。过竿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各种姿势。每一种姿势都有各种不同的跳法。有的运动员着重助跑的速度,而有的运动员则着重踏跳的力量,过去运动员的训练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安排的。对于杜尔谢涅夫所谈的,说我国运动员长期以来只采用了米列夫斯基的训练方法,我不敢苟同。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使训练过程不断臻以完善,新技术一经出现马上就为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所接受。杜尔谢涅夫只说对了一半,即在五十年代初期,力量型跳高占了优势,那时的的跳高运动员力量很好,但“动作迟笨”。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们的跳高只是靠起跳腿用力的蹬伸。恰恰相反,他们很强调摆动腿的摆动。一般来说,每一个运动员都各有特色,正是苏联运动员他们首先掌握快速助跑,其结果是,出现了斯捷潘诺夫,布鲁梅尔的好成绩。但是,俯卧式本身的结构却限制了助跑的速度,这也是出现新的福  相似文献   

20.
对助跑跳远的研究,中外专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都着重于运动学分析和踏跳的动力学研究。最后三步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是助跑跳跃的关键技术,我们还没有查阅到中外文献对这关键技术进行过动力学研究。本文着重探索助跑跳远最后三步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