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国内众多高校栽倒在“造假门”前: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盗用论文刚被处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杨杰学历造假又被揭穿;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汉芯”事件余波未息,国际数学大师匠成桐与北京大学“引进假人才”之争又起……本该是科技创新、培育良才“沃土”的高等院校,缘何风气浮躁、“泡沫”堆积?在道德谴责之余,有识之士将批判矛头转向了制度层面——当前高校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必须予以改革。“指标式考核的’学术GDP’已成为高校学术浮夸的‘催化剂’。”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政协常委朱淼良如此认为。  相似文献   

2.
本刊在今年1月回眸2005年“十大关键词”时,专门列出“学术造假”,以天津《求是集》涉嫌剽窃事件和亳州师专12名教师论文造假事件为由头,揭露了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学术不端事件。令人震惊的是,在国际上出现影响巨大的韩国黄禹锡造假案的同时,在国内,业界为之振奋的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由享有“长江学者”称号的上海交通大学陈进负责研究的“汉芯”也是典型的学术造假事件!近年来,连续出现的危害严重的学风不端行为终于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5月10日,《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向各省(市、自治区)和部属高校发出;5月23日,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一系列的行动表明,国家已经难以容忍学术造假等学风不端行为,重拳整治学术歪风,塑造良好学术道德正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学术造假要坚决实行“零容忍” 在教育部近日组织召开的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就“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及处理结果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术造假事件濒濒曝光 ,有着诸多主客观原因。当前在治理客观环境的同时 ,有必要强调高校知识分子的主观道德修养 ,即树立对待学术规范和创新的正确态度 ;应以人为本 ,珍重人格 ,努力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09年专题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人事司以及全国近百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共计200余人参加研讨会,共同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保障研究和中外高校职员制度建设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6.
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挥棒引导高校科研进步的方向。近年来,各高校绩效管理意识不断加强,但"学术造假""挖人才""做材料"等事件仍频出不穷。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指标化管理模式和发展逻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转型,未来推进"双一流"建设,应建立自下而上反馈渠道,落实高校自主权,同时促进评价手段多元化,加强师德建设,回归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7.
红叶 《广西教育》2010,(21):1-1
近年来,学术造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到最近的“汪晖门”和“唐骏事件”,一系列学术造假事件被披露出来,不少知名教授和社会公众人物也未能幸免,社会舆论哗然。学术造假事件接二连三频频出现,我们不禁要问:当今中国的学术界怎么啦?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外高校人才引进策略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加惠 《高教论坛》2003,(4):136-139
人才是21世纪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图概括中外高校人才引进策略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高层次人才引进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路径.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正确认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厘清产教融合与人才引进工作的相互关系.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缺失、重学术而轻实践,宣传形式单一、产业人才引进渠道不畅,人才引进后的培养、考核与激励偏离应用特色;并从制定人才规...  相似文献   

10.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标价出现阶段性均衡的背景下,优化学术环境是高校促进弱势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势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才引进与人才稳定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人才的引进和流动是绝对的,人才的稳定是相对的。高校应该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发展中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实现人才引进与稳定有机统一的条件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的人性化和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与学术管理"资本"主义趋向密切相关。我国高校对学术人员管理的"资本"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人才引进中"明码标价";对学术成果管理的"资本"主义倾向则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发表"论功行赏"。受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驱动,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呈现以下特点:等级性,以人才级别或成果的级别作为奖励或资助多少的依据;物质性,人才引进的主要筹码是薪酬和住房,科研成果的奖励手段主要是货币;差异性,同样级别的人才,同样类型的成果,不同学校"价格"差异悬殊。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学术造假、学术不端、权学交易等一系列有损学术尊严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著名学者因学术造假、剽窃论文而身败名裂的新闻也频频出现。据有的学者统计,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  相似文献   

14.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又有了新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高尖端人才匮乏,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数量不足,国际化水平普遍偏低,高校缺乏优良的人才培养软环境等问题。因此,今后应进一步聚焦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注重拔尖人才和高水平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提高人才队伍主干力量核心竞争力;构建良好的人才环境,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环境;提供出国进修深造平台,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人才引进存在全领域化、非理性化、功利化、热门化、无序化、高成本化等庸俗化表现。人才引进庸俗化对大学精神、学术生态和学术理性、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以及高校正常人才流动市场秩序造成伤害。大学人才引进庸俗化的成因存在于社会、大学自身、人才个体和制度等诸多方面。人才引进庸俗化的治理措施有:加强顶层设计与强化大学治理、坚持科学的人才引进观、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监控机制、回归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学术造假、学风不正、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现象,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学术造假成功获得的巨大名利与可能受到的处罚相比,风险小、成本低,目前国内对学术造假的主要做法大多是道德谴责,我国法律在打击学术造假方面明显滞后。道德自律不是万能的,只有依靠制度约束,发挥社会监督和法治力量,才能使学者不愿、不敢也不能够违背学术道德,学术造假  相似文献   

17.
李季 《江苏高教》2013,(1):78-80
随着国家"千人计划"的逐步实施,高校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工作重点,引进了一大批学科重点人才,成果显著。但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融入当地关系网络以及如何维护海外关系网络成为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效用发挥的主要障碍。文章从关系嵌入的视角分析了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本地学术关系网络、产业关系网络、社区关系网络和海外关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开展学术打假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胡黎明事件三议●徐希元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历来为正直的学者所不齿。剽窃、抄袭、造假,胡黎明绝非始作俑者。胡黎明事件的曝光,暴露出当前高教界、学术界带有普遍性的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它再次提示我们———1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河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人才引进的具体方案缺失、人才分布区域不均衡、人才引进机制不灵活、人才激励政策不当、人才隐性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待遇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抓好人才队伍规划和落实工作、构建协同创新人才的工作机制、发挥“学术领军人才”队伍的引领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等优化河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不久前决定撤消刘辉的教授职务,同时解除与刘辉的聘任合同。这是刘辉学术造假事件在去年底被揭露、清华大学经过几个月调查后所做出的处理。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出现教授造假,再次引起社会和学术界对学术造假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