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在《国际奥委会技术手册》中,被称为“奥运会(残奥会)的脸面和形象”,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境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历届奥运会(残奥会)组织者的高度重视。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们都期望奥运会可以成为他们今后能够时常记起并讨论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对视频传播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进行授权,通过北京奥运会,体育视频在网上已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并对视频传播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网络视频会成为传播体育信息的主要手段,改变了网络体育报道的模式;改变了人们通过视频传播体育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习惯;导致视频网站的行业分化洗牌加速和更为激烈的竞争;促进视频行业与其他媒体以及自身的融合发展;驱动视频网站更加自律,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了视频传播新技术的运用;奥运会对于视频网站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国际体育交流在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上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增进新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对外关系政策,配合外交斗争需要,打破外交僵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还根据国际形势、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举办奥运会和大型国际体育活动等,对我国的国际体育外交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社会关系建构中,谋求政治认同、社会沟通以及利益协调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其中,随着体育进入跨文化传播单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体育参与公共外交的功能日益凸显。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中美的乒乓外交、美印的橄榄球外交、印巴的板球外交和中国近代体育公共外交的活动等为研究的基本对象,着重从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关系建构的基本形态和历史事件分析体育在跨文化背景下获得国际认同的功能,认为: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形成不同的公共外交形态,丰富了外交文化的内涵;体育能够形象直观地阐释国家的意志和政治诉求;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可以修饰政治主体、形成政治修辞,塑造国家形象。并从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变化进程中探究中国体育参与公共外交的基本走向与对策:1)制定中国体育公共外交的战略;2)建立体育公共外交发展机构;3)展开强势项目的公共外交演化项目;4)有效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展开跨文化交流。表明,开创体育公共外交的新局面,搭建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的国家形象将更好地得到塑造,在世界上的政治话语力量也将会更加强大。为体育参与公共外交建设提供基本的思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际奥委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历史使命与行动方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环境问题因其复杂性、多维性成为国际社会治理的难题,在目前的治理体系中,西方大国抛弃责任,全球环境治理缺乏协调机制和权威领导,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属性以及追求普世价值的组织使命,构建了全球环境治理新体系。国际奥委会兼具破坏和保护环境的双重角色,其所具有的组织灵活性、高效率以及特有的亲和力、动员资源能力为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奠定了基础。“技术性信息”及由此转化的“政治性信息”是国际奥委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工具。同时,国际奥委会凭借奥运会赛事平台,分别采用施压、评估、协调、监督等“内部人”策略和倡议等“局外人”策略具体开展全球环境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探究体育与人文外交关系,丰富人文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体育发挥其应有的外交功能,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人文外交的提出,体育在人文外交中的地位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基于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反应,其中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提出人文外交的直接动因。体育是人文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人文外交领域的功能:体育外交是政府间外交的组成部分;体育是进行公共外交的典型方式;体育外交是民间外交的重要部分。中国社会特别是体育界应高度重视和大力发挥体育外交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对外交流中的价值和功能,服务于现代化和体育强国建设。文章从理论层面丰富和完善了体育外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外交以国内外人民友好交流的方式,以18年为一个时间节点,以1971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1990年北京“亚运外交”、2008年北京“奥运外交”为平台,将国家面临的外交挑战化为机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部曲”。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逆推法,以中国体育外交“三部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以体育舞台迎接外交挑战,维护国家利益的独特作用。研究结果认为:1)“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的篇章;2)“亚运外交”扭转了国际恶劣环境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让中国稳步立足并成为亚洲的领导者;3)“奥运外交”像一张负责任大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助力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公共外交时代,承担着重要任务的中国体育外交面临诸多挑战:外交组织层面的有效融入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系统外交组织机制亟待构建;外交价值层面的体育公众人物及其“中国制造”元素凸显不够;外交环境层面的通过新媒体承载的西方主导舆论挑战加剧。应对之策:从“各自为战”转向“联合出击”,构建系统的体育外交体系;从“单一说教”转向“讲好故事”,营造和谐的体育外交环境;从“政经利益”转向“长远发展”,重塑向上的体育外交形象;从“被动应付”转向“话语引导”,展示自信的体育外交姿态。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中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体育外交行动前的抉择过程及其确立的行动准则,历史性地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外交决策的分期时限、决策内容、阶段特征,比较改革开放前后2时期我国体育外交决策的环境、基点、目标和活动。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外交决策的环境相对封闭与孤立,决策的基点为国际政治的单一格局变迁,决策的目标是独立自主与有限承认,决策的活动分为失衡突变的3个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外交决策的环境走向开放与多元,决策的基点为国际国内政治的二元图景,决策的目标为谋求现实的国家利益和承担大国责任,决策的活动分为稳定连续的2个阶段。最后指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会以更加积极、主动和建设性的立场参与世界体育事务,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奥运会与环保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国际奥委会对环保的新认识,以及它相应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和措施的阐述:通过对近几届“绿色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经验的剖析;分析一些国家申办奥运会失利的教训,以及北京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采取的一系列环保行动的计划,综合论述环保与奥运会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朝鲜成功开展一次体育外交行动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向韩国政府表达出善意的政策倾向,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也因此得到缓解,体育外交的政治收益又一次得到验证。以新时期体育外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新时期开展体育外交活动的政治诉求,如何推动中国的外交事务和体育行业的发展。研究认为:体育外交能够以相抵柔和的方式表达政治意见或者政治态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需要适合根据国际文化变化做出调整,更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国家领导人或者体育明星在体育外交中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不容小觑;积极培养能够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人员、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物能够缓解中国在体育界话语权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国际奥委会“领导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奥林匹克治理”模式的转变,剖析国际体育管理领域由管理向治理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国际体育治理的基本特点。研究者从简析治理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该理论在体育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入手,以体育治理理论为理论架构,以国际奥委会文件和档案、国际与国内奥林匹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奥林匹克治理体系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奥林匹匹克运动以及奥林匹克事务管理实务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国际奥林匹克治理发展与操作模式中的3条主线——协调多元主体与多重利益、强调“善治”原则、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治理方式。并对国际体育治理体系中的权力关系、国际体育治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体育善治的普遍性进行了探讨,从学术批判的角度为全面深刻认识国际奥委会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伤残人体育是世界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发展人类文明和完善人类体育的重要标志。伤残人奥运会是现代伤残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体现了现实社会中伤残人与健全人共同生活并相依相伴的和谐关系。国际奥委会视伤残人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部分。它同奥运会一样,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重视和爱护,受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关注与国际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悖论、根源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顾拜旦体育思想主要存在着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平等与不平等、全民化与精英化等方面悖论。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悖论对奥运会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理想、奥运会的社会融合与社会参与、奥运会组织框架与组织基础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导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异化现象与内在危机的关键成因。这就为今后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在实践上加强奥林匹克的制度设计同时,在理论上完善、充实顾拜旦构建的奥林匹克哲学体系。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丰富和发展顾拜旦构建的奥林匹克哲学体系,对于化解顾拜旦体育思想悖论所导致的现代奥运会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发展思路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城邦制度、重视体育的教育制度以及崇尚英雄的民族性格等对古奥运会的产生与兴起具有决定作用。而古奥运会的衰落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现象发生改变、不复存在。古奥运会的兴衰变迁对当今奥林匹克运动的的开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但当前国际社会的纷争依然不断,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有效解决国际争端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提供了一个范例。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条约解释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形势下中国运用体育外交策略辅助解决有关国际争端和全球性问题的可行性,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法律问题。体育外交是表达政治态度的工具,能提升国家形象,进而为进一步的舆论导向奠定基础,营造争端国之间良好的气氛有助于争端的解决。同时维护国家利益是开展多边体育外交的前提,进而建立完善的体育外交应急机制,处理好竞技体育带来的小矛盾,防止其发展成为国家之间的争端。  相似文献   

17.
体育外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打破文化障碍的通用语言,是国家外交战略谋求核心利益的重要工具之一。澳大利亚《体育外交2030》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4个战略领域共同实施,将体育外交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体育外交2015—2018》为借鉴与优化的基础,将体育赛事作为多边外交的主要窗口,并制定了三大体育外交蓝图。通过回顾、梳理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概况,指出尚存在对体育外交作用认识不足;传播手段单一,民间体育交流活力不足;体育外交人才缺乏,国际话语权较弱;体育外交助推体育产业的引擎作用尚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以体育强国战略为契机,构建体育外交战略体系;转变体育外交理念,激发民间体育外交活力;以“一带一路”为战略平台,利用赛事建立体育外交窗口;推动体育外交人才智库建设,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以体育外交为引擎,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体育外交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现象学等方法,对国际奥委会建立的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及体育仲裁院的产生历史、机构组成及其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分析,并分析了体育仲裁院解决体育纠纷存在的优势以及中国对该机构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革命与奥林匹克改革的双向驱动下,奥林匹克运动数字化成为历史潮流。疫情之下体育数字化发展的势能爆发,国际体育治理危机的呼唤,数字治理理论滥觞的推动等系列因素加速国际奥委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认为,在数字治理论引导下,国际奥委会可以通过“数字赋权”增加决策民主与透明度以及“数字增能”驱动团结治理价值转向,推进组织治理数字化转型。但同时,国际奥委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也面临偏重于治理技术潜在数字安全风险和隐患,技术与理念脱节忽视数字治理理念的革新以及治理场域的延伸为奥林匹克治理带来新挑战等现实困境。同样,通过理性对待数字技术统筹兼顾技术温度和治理效,超越数字技术认知强化数字治理理念更新,灵活把控数字主权协同多元主体共治新场域等方略亦可纾解困境。最后,通过“在中国”的立场、“讲中国”的方式、“为中国”的目标三个维度,提出助力国际奥委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致使东京2020年奥运会暂定推迟一年举行。作为深受疫情与奥运会延期影响的奥运城市东京,回顾前路是为未来探路的方法之一。比较并剖析1964年、2020年奥运会背后,作为奥运城市的东京以举办奥运会来促进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矛盾、所依托的国内外经济与政治环境、与国际奥委会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层面,认为奥运城市的综合治理应更加可持续,办奥认识应更加理性,与国际奥委会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利益相关者之间应更加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