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准 《青年记者》2020,(8):32-33
假新闻古已有之,与信息传播现象相伴相生。随着互联技术的演进,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公众的信息传授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自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假新闻”(fake news)一举成为2017年《柯林斯英语词典》评选出的年度热词。当前,全球范围内对假新闻的危害性、破坏性已成共识,治理行动上主要采用颁布、修订法律法规的“硬治理”与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的“软治理”相结合的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生概念的"后真相",其实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与其内涵相似的概念,即一二战期间的西方的宣传概念。两者都强调先入为主的非理性认知习惯,强调情感和感觉处于意见形成过程中的首位。战时西方的宣传概念在战后丧失了话语合法性,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后真相"是否也会如此?本研究认为两个概念所处的时代不同,造成了两者传播主体的差异,战时宣传主体是媒体,能够经过反思最终回归了新闻客观性,而现阶段的传播主体极大的多元化,难以形成一致的认知,后真相的克服最终更可能需要的是全体民众对于非理性话语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最近公布了一项历时三年关于新闻媒体可信度调查结果,居然有73%的美国人不信任媒体。这样的结论可能使美国的媒体从业者感到尴尬和不悦,同样也会使我们警醒和自省。当社会上多种“内幕”、“骗局”等一系列失信事件被广播电视纷纷揭露和曝光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痛苦地发现,在我们的媒体领域,做假、欺诈、侵权等信用失范的现象也存在。假新闻。假新闻是媒体的痼疾,也是媒体的常客。有人盘点“2001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什么“换人头手术”、“亲生女状告父亲亲吻案”、“大活人双肾被偷”等,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这些…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6):95-101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假新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2016年美国大选和英国公投之后,"后真相"和假新闻逐渐成为全球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对象。2017年欧洲国家普遍面临大选,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网络媒体中假新闻的泛滥,对欧洲国家的民主进程也形成了威胁。本文详细梳理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假新闻治理措施,并对未来治理假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殷祺  单凌 《新闻记者》2007,(2):68-70
一般认为,惩治机制的缺位,会导致假新闻的泛滥,进而影响到新闻质量。如今西方的主流媒体,针对第一类“低层次”假新闻的惩治机制比较到位,出现关键性事件的时候也能做到迅速出击、杀一儆百,比如《纽约时报》贾森·布莱尔造假事件;但是对于“高层次”的假新闻,西方社会现有的应对机制值得质疑。读者往往没有资格、能力或是途径来识破这一类假新闻。本文对此试作探究。  相似文献   

6.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一名记者杜撰的“纸馅包子事件”刚刚过去不久,“陕西周正龙假虎事件”又大白于天下,这些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事件令新闻界为之蒙羞,其恶劣影响严重伤害了媒体及政府的公信力。假新闻始终与媒体如影随形,“假虎事件”不会是最后一个假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5年中,以2016年美国大选为标志,与假新闻(Fake news)、虚假信息(Misinformation)、后真相(Post-truth)、后事实(Post-facts)等术语相关的文章、会议、新闻、声[1]明等数量不断攀升,“后真相”与“假新闻”先后成为年度热词。其中,“后真相”荣获2016牛津词典年度最佳词汇,定义为“关于或表示客观事实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小于对情[2]感和个人信念的诉求的情况”;而“假新闻”位居柯林斯词典2017年十大年度热词榜首,用以形容“借助新闻报道传播错误的、煽动性的信[3]息”。热度背后,假新闻的阴影悄然而至,昭示了信任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象境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西方的主流媒体.西方的主流媒体在西方强势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影响下,对全球事务进行充满西方价值观的报道、评论.这些报道和评论决定了西方普通民众对世界的认知、情感和作为,从而也使得西方民众对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城市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扭曲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方师师 《青年记者》2020,(10):77-79
2019年10月2日,新加坡“史上最严打击假新闻法”《在线虚假信息与操纵规避法》(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Bill,POFMA,以下简称《规避法》)正式实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加坡的“抗疫”措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该法案配合政府其他信息披露制度,如国家最高/高级别领导人主动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和文章,说明疫情的来源和情况,回应民众关切;每日的疫情通报发布病例传播链条分析,免除媒体暗访,也让民众一目了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信息秩序,平定民众恐慌,提供服务支持,规范信息传播的作用.新加坡政府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黄循财(Lawrence Wong Shyun Tsai)表示:“幸亏我们现在有POFMA,能打击这些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罗斯大规模蔓延后,无论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宣传,还是俄罗斯民众对疫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都与媒体密切相关。在俄罗斯的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中的各类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俄罗斯民众在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健康行为。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以“第一频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配合俄罗斯联邦政府,积极宣传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引导社会舆论。而俄罗斯民众在网络环境中经历了信息盛宴的狂欢与虚假信息带来的焦虑,暴露出受众辨别虚假新闻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向自诩是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国家,西方国家也一直强调他们是高度尊重新闻自由的。多年来,世界人民通过西方的新闻报道,早已领教了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以来,美国当局对待新闻报道的做法,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又一次自我诠释,使世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面目。西方主流媒体怎样报道对南联盟的空袭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例。——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武制造舆论。1998年9、Ic月,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2.
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的信条是“一张报纸的良心和灵魂在于它的道德感、它的勇气、它的诚实、它的博爱、它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它的独立、它对公众福利事业的投入、它服务社会的热诚,这一切超越了知识、新闻、智慧的范畴”。这是他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描述。然而,不管是在西方新闻自由论调中,还是在中国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框架内。假新闻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泛滥之势。假新闻不断冲击着社会诚信,不断挑战着民众的忍耐力,同时不断挑战着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底线。民众对真新闻的期盼和对假新闻的斥责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3.
盛蓉 《新闻界》2003,(4):50-5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两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披露,2001、2002年全国出现的假新闻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令人吃惊。“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地球生命只剩50年”、“意韩赛主裁判死于乱枪”、“武汉大学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等假新闻涵盖了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该指出,近年来,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少数媒体从业人员为抢夺市场,一味追求抢发新闻的速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刺激程度,造成了对新闻趣味性的极端强化和对新…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8,(11):17-17
为了让西方民众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一家由中外民间传媒企业发起并将运营的英文电视媒体“蓝海电视”有望于数月后在美国纽约开播。据介绍,这家名为“蓝海电视”的商业电视媒体将通过有线频道和开路电视的方式在纽约开播。“接下来的目标是逐步向美国其他城市扩大落地范围.从而形成全美联网,在美国落地成熟之后,还将逐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展,以期形成一个全球联网的国际媒体。  相似文献   

15.
陈启伟 《新闻记者》2006,(11):31-34
近几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尽管不断打假,但假新闻数量还是连年递增。一些主流媒体为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不断推出纠假新闻。但是,对于一些学术性的并冠以民族情结的假新闻.就不是很容易被人识破。2005年度,一条《国画(八骏图)开启卢浮宫大门》的假新闻显然是“漏网之鱼”,它通过一家权威的通讯社向国内发稿,一些主流媒体和都市类媒体都作了报道,有些还进行跟踪报道,进一步将青年画家李景革描绘成第一个将中国画打进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民族英雄”,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远甚于一般的社会新闻造假。  相似文献   

16.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17.
苏东剧变和"颜色革命"对中国传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防 《现代传播》2006,(1):112-113
新闻媒体已成为美国对外搞“和平演变”和策动“颜色革命”最得心应手的工具。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苏东剧变和“颜色革命”给中国传媒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一、舆论阵地绝不能让舆论宣传是国家权力的重要资源。苏联、东欧国家的惨痛教训表明,舆论阵地绝不能让,更不能丢,让出舆论阵地,就是丢权的开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倾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颠覆信息以影响苏联政局的当口,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毫无限制的“公开性”、“民主化”,为西方媒体进入苏联从事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大开了方便之门。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加紧抢占舆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19.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20.
焦雅奇 《新闻窗》2012,(3):93-93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闻记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媒体及新闻工作者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屡禁不绝的假新闻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新闻道德,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假新闻所表现出媒体公信力与新闻职业道德与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从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闻道德的不良现状,其具体特点表现为:报道跟风,群体造假;新闻寻租,追求不正当利益;“把关人”作用降低,影响事件进程;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更正、道歉不及时;新技术造假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