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一题多变"的例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激是创造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重要测量指标.所活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对培养以设计一题多变的例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思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发散思维维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种做法在当  相似文献   

2.
造就一大批有创造志向、创造才干和创造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师的职责。许多学者认为,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具有创造力人才的重要手段。发散思维有哪些内容呢?英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三个维度,即一、思维的流畅度,主要是指发散的量;二、思维的变通度,指发散的灵活性;三、思维的独创度,指发散的新颖性。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首先应当创造一个刺激学习发散思维的环境,积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从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入手,逐步  相似文献   

3.
一、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1.培养创造力首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真正代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就要求一个人的思维路径必须是多向的——横向或逆向 ,其特征是求异的 ,甚至是怪异的。发散性思维在美术创造中表现为具有“创意性”,尤其现代派美术作品的构思和现代设计艺术的构思大多源于发散性思维。在美术学习中有六种发散性思维的创作方法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通过辅助工具获得新形象 ;改变正常比例 ;局部重组 ;改变功能 ;改变观点。由此可见 ,发散性思…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作为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从四个方面切入:一是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积极性;二是转换角度,训练思维的求异性;三是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四是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这样既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又可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必须注意:激发学生想象,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想象,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改进评价方法,保持学生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其中发散法就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放射着动人的光彩。提倡创造性恩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独创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因如此,运用发散性思维实施课堂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兴趣;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像,开拓思路。教学生发散的思维方法;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重视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培养。鼓励扩大阅读,拓展生活空间;教学生勤思善想;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采用的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创造学生创新实践的锻炼机会,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9.
按照现代心理学家见解,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指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各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善于联想,重视数学知识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1 对问题条件的发散,拓宽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0.
韩民 《华章》2010,(1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至为重要的任务.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意识与创造意识及鼓励学生求异,培养思维发散性出发,提出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形象思雏和逻辑思维基础上的一种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雏的核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和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学思结合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一、想像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而想像作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 ,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正越来越多地为大家所重视。我们知道 ,想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 ,而发散思维又是衡量创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想像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而想像作文恰恰可以孕育创造性。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框框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空间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 ,提高认知能力 ,增强综合素质和创造意识。二、训练学生想像力的方式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方式方法多种…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性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故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启发学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设计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发散。  相似文献   

16.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要考虑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样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它是随着儿童心理、生理、认知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中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师可从想象与续画教学入手,对低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7.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1,(10):23-24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研究表明,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得以形成的核心。为此,在阅读教学中,须充分运用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加强创造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的最佳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着力于单项思维的训练创造思维内涵丰富,它包含“迁移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变通思维”等多种形式,每一种思维形式都在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因为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如何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意志和创新思维品质,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一、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形成创新思维品质。甚至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形成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前提。发散性思维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层面、多角度求索答案,以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使思维不僵化。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不但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19.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意祝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要考虑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样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它是随着儿童心理、生理、认知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中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师可从想象与续画教学入手,对低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十分有益。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四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发散思维多端性的训炼 多端性也称为流畅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点。因为,多则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