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守望中国书法》一书对"书以载道"这一问题的论述相当深刻,不但论及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而且提出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意志。本文表示赞成,并且认为无论是书法的"道",还是文章的"道",指的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所谓"书以载道"、"文以载道",简言之,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和典雅的古文来表现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研究成果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既是学习草书的最佳墨迹范本,又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公认的理论经典。本文通过比较三个正式出版的《书谱》英译本在翻译中国书法术语概念的差异,探讨其内涵意义,考察中国书法术语在对外传播时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与方法,开展客观的翻译批评研究,进而寻求有效的海外转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兰亭序》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不仅其技能技巧纯熟,更重要的是,其书作中体现出来的超凡入圣的艺术意境。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格精神、文化内涵的象征。字外功夫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到书作品味的高低。艺术意境之美是超然象外之美。由此,我的书学主张"两尚"、"两不"。一是"尚古不泥古";二是"尚意不停留在技巧"上。学习书法不仅要技巧好,更要重修为、重情性、注重人格精神、学问修养。  相似文献   

4.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不仅再一次证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的新趋势,这部电影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中华儿女有“文化自觉”意识,其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自身调节并吸收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同时依靠对外宣传来推动其国际传播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陈其铨少年时期在潮州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求学期间得名师指点,一生钻研书法艺术。他几十年书法实践笔耕不辍,遍临名碑名帖,笔力雄浑,至晚年独创综体书法,对书学史和书法美学也有着深入的研究,著述颇丰。除自身的书法实践,他还以传播书法艺术为载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构筑了一个立体式的书法教育体系,是当代台湾书法教育的推手。他的书法作品刚健古朴,技法娴熟而自然多趣,是多年积累和妙悟所得,其书学艺术集中体现了“儒、禅、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书法作品的书卷气是书作者深厚的学殖基础和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书作具有书卷气的决定性因素是书作者的文化修养。柳亚子的书法缺少字内功夫,但用笔纯熟,能随心所欲,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其行草尺牍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7.
吕昊 《海外英语》2012,(5):197-198
"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不禁让我们去思考在现今全球化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会大行其道好莱坞。其中一方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近年来的崛起。另一方面是美国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乾道八年,48岁的陆游从戎南郑,历时虽仅八个月,但对陆游一生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使其书法在创作理念上强调"艺外功夫"、书法思想上崇尚书贵瘦硬、艺术风格上以行草为主,他的书法在技法层面上亦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女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发展与传播意义重大。文章主张从中国传统书法篆书中借鉴,用艺术化来发展女书书法的审美功能。分别从章法、结构、用笔、点画形质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简要地阐述借鉴的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借鉴的可行性,希望女书书法成为书法艺术的另一朵奇葩而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0.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是技法的书法、文化的书法、"道"的书法,是"抽象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全息结晶。书法的全息是结构的全息,更是意义的全息。"抽象的形象思维"让书法产生更多的新形象,也让书法成为中国文化创造的全息码。"取象自然"的书法观、"由人复天"的秩序观、"经验感悟"的形上观、"书为人学"的技道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书法全息的理论支撑。书法作为一个子系统包涵了中国文化这个整体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独特贡献。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认为,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美国现代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美,实际上也是所有真正艺术的原则。”一个令人叹息的历史事实是:虽然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华夏文明历史步武相继,然而历代以来,世人重书法实践而轻书法理论、重书法墨迹而轻书法历史、重感悟品藻而轻逻辑思辨等,似乎已成恪守不移的惯例。其流风所及,字匠书迹重出累现,缺少的是书法历史与美学的深厚根柢——书卷气。临湘朱仁失先生有鉴于此,积五载搜罗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中国古代书法文化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政治的渗透和干预是最主要对原因.汉字的产生、书体的演变、书法的功能、书法教育、时代书风以及书法文化发展史上的每次潮流和风尚,其中都渗透着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校职业高中在幼教、财会、服装各专业均开设了书法课,至今已有5年,其间,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赞成与支持,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书法课内容包括:中国文字与书法、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中国书法的美学原理、中国书法的风格与流派、中国书法的创作基本要素、书法与中国文化。以上内容为书法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华语影视剧市场愈渐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愈渐火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及参加各个国际电影节。而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影视剧又是提高外国观众兴趣、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因为该类影视剧题材、台词、文本的特殊性,其英译(特别是字幕翻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少挑战。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影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字幕的英译并不乐观,此类字幕翻译的研究并不全面,本文从理论基础到翻译实践,对该类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提出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界,书法被认为不但具有纯粹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魅力无穷的设计资源。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被设计家们视为设计的一个绝佳题材。凡事有利有弊,书法之于标志设计的运用也是有其弊端的,但是它却没有影响得了人们选用书法元素作为标志题材的热情。中国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参加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历史源远流长,书法艺术每一次创造性的发展都深深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而书法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中国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文章将从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相互促进的角度入手,剖析二者在历史中的互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人、学者必备的文化素养与技能。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书家是中国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虽无心于书法但却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当代书法学习、研究以及书法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鲁迅先生的诗稿,融诗之情与书之韵于一体,以独特的文风气韵和真挚的情感,不仅为书法提供了更为深广的内容与审美空间,而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空间,扩展了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我们研究鲁迅先生书法以及精神世界的最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独特贡献。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认为,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美国现代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美,实际上也是所有真正艺术的原则。”一个令人叹息的历史事实是:虽然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华夏文明历史步武相继,然而历代以来,世人重书法实践而轻书法理论、重书法墨迹而轻书法历史、重感悟品藻而轻逻辑思辨等,似乎已成恪守不移的惯例。其流风所及,字匠书迹重出累现,缺少的是书法历史与美学的深厚根柢——书卷气。临湘朱仁失先生有鉴于此,积五载搜罗剔抉复五载覃思结撰之功而成四十余万言《中国古代书法史》交北京大学出版社付梓行世,实在是嘉惠书林有功学术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20.
书法教育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学习书法,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在全面推进整班、整校的书法教育的进程中,教师除了必须注重技法的指导训练外,更需要努力让学生的心沉浸在书法的学习之中,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真正习得中华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