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莎士比亚在这部伟大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夏洛克形象。一方面他是一个唯利是图、令人憎恨、报复心极强的高利贷者,另一方面他也是当时基督教和犹太教两种不同宗教和文化冲突过程之中的受害者。夏洛克的形象是复杂的,本文试图分析夏洛克复杂的性格特征,挖掘造成这种多面性格的原因,从而期许为更加客观、立体地看待夏洛克这个形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从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问世以来,这个人物就引起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本文试从夏洛克这一形象复杂性格的深刻性,丰富性入手,从正反两种“导向”分析,探求剧作家在喜剧人物夏洛克性格中融入的深刻的悲剧美学效果,及寄寓其中人性复归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看钱奴》和《吝啬鬼》两部讽刺喜剧进行研究,将中西方历史中的文学作品当成人类思想演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进而促进中西方世界之间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本文研究成果是对《看钱奴》和《吝啬鬼》两部讽刺喜剧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进行系统分析,涵盖现实主义强弱和文化思潮波荡、民族精神和喜剧效果、情感冲突以及经营方式,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相关讽刺喜剧创作提供有效参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有力地刻划了人物形象,它与以前的历史著作《尚书》、《春秋》不同,与《左传》、《国语》电不同,把人物提到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上来,表现了人的历史主动性。这是对“天命神授”观点的突破以至否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质的跃进。本文接着就项羽、刘邦以及韩信、李斯等人物形象,具体探讨了司马迁刻划人物的方法,指出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文学经验,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传统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强调指出:司马迁以毕生的心血乃至生命殉了他的事业。学习为文,要学习为人。  相似文献   

5.
对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经典角色,主要有两种评论,其中之一认为他是残忍的化身,另一种认为他是个可怜的悲剧角色。其实夏洛克这个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他是基督徒敌人,他是家庭的离弃者,这是他的悲剧来源。  相似文献   

6.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主要描写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富翁夏洛克借还债的矛盾冲突 ,其中穿插了几条离奇的情节及爱情故事 ,分析其中几个人物 ,探寻莎翁将悲喜剧揉合一起的创新方法 ,对戏剧创作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三回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出场。它不象《水浒传》那样主要人物一个一个登场,说书人可据以敷演成宋(江)十回、武(松)十回,它也不象《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请诸葛,费了几多周折“千呼万唤始出来”,而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所见所闻,从不同视角自然而然地让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陆续亮相,使读者自第一眼即领略其人鲜明的个性色彩,真是“天生地设章法,不见一丝勉强”。(脂砚斋批语)作者呕心沥血描绘的生活图景及倾注的思想感情极为深刻而迷人,对人物出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来就有十分尖锐激烈的争论。地主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认为:薛宝钗是一个娴雅正派、热情宽厚、待人诚恳、和蔼可亲的人物,所谓“新红学”家俞平伯等人,更吹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二“美”中的“一美”,双峰中的一“峰”。。无产阶级则恰巧相反,认为:薛宝钗是一个顽固可憎、冷酷无情、虚伪狡猾、灵魂丑恶的封建卫道士,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是认识孔孟之道的欺骗性和反动性的绝妙的反面典型。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看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要看他的行动,看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记录人物遗闻轶事的文言志人小说,与现代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采撷了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零星片段来记述人物的言行,一般只用数行文字,短的只有三言两语,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云:"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相似文献   

11.
保罗·斯各特(Paul Scott,1920-1978)是20世纪英国文坛非常重要的涉印题材作家,其反映后殖民时期英印复杂关系的小说《眷恋》(Staying On)于1977年获得布克奖。保罗·斯各特一生致力于殖民关系的书写,塑造了大量印度独立前后的人物以及作为殖民者的英国人和作为被殖民者的印度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论文运用后殖民视角,从《眷恋》中滞留在印度的英国人与印度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塔斯克上校之死入手,剖析获得独立之后的印度人,作为曾经的被殖民者,自我意识的觉醒状况和对于殖民者的反抗与报复心理。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论武艺吕布是人们公认的魁首,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吕布并没有因绝伦超群的武艺,再加上“器宇轩昂”的外貌,而赢得美誉。一部《三国演义》,对吕布几乎无一人说一句好话,“勇而无谋”、“见利忘义”、“义薄之人”、“轻于去就,无义小人”,“三姓家奴”,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吕布的定论。今人著书立说,论及吕布也少嘉词好语,现成的帽子是:有奶便是娘的小人。笔者认为,《三国演义》圈子中的人,乃至之后的几百年间封建时代的人,不能超越时代,去那样评说吕布,是很自然的。而今人也是那样仅把吕布看作一个一无是处应予彻底否定的人物,就不够公允,也忽略了吕布这一艺术典型所蕴含的特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游国恩先生《楚辞论文集》中对《离骚》中的“求女”,有过这样一段说明:“这一节(求女一节)的真正意义,从来注家都不了解。有的说,求女比求君;有的说,求女比求贤;又有的说,求女比求隐士;更有的说,求女比求贤诸侯;或者竟又以为真是求女人。越讲越胡涂,越支离,令人堕入云雾。这是《离骚》中一大难题。其实,屈原之所谓求女者,不过是想求一个可以通君侧的人罢了。因为他既自比弃妇,所以想要重返夫家,非有一个能在夫主面前说得到话的人不可。又因他既自比女子,所以通话的人当然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教材,是采用“以事系人”的办法展开历史内容。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历史人物,像《战国七雄》课的中心人物是商鞅;《繁盛一时的隋朝》课的中心人物是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课的中心人物是岳飞;《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课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电影《小丑》以底层人物亚瑟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展现其在底层困境中不断挣扎的痛苦及其人性最终在社会裂痕中被吞噬的悲剧。影片中,亚瑟因一次偶然事件引发全城的暴力狂欢,由此折射出美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裂痕。这种巨大社会裂痕不仅引发社会暴力、导致社会失序,更有可能带来现代文明的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影片《小丑》揭示的不仅是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更像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以记叙人物为中心,表现了独树一帜的价值观。本文作一探索。1 “天人之际”问题即天(神或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在价值观的角度上说,就是对人的价值的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天主宰人,这种观点肯定了神的价值;二是人改造天(制天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的价值。司马迁否认主宰人之天,提出了以人为本探索天人关系的杰出思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说明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是重视人的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1—1764)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具有现实主义思想,而《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是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作者几乎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写世间平凡琐碎之事,并以婚姻为主题,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大道理,但在这些平凡的事后面深刻地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在作品的人物塑造方面,两个作者各自有一个心爱的人物——《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几乎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她们身上,对她们俩每次出场及心里活动用了大量笔墨着重渲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两个作者把许多场景、情节都通过她们俩人的眼睛和对话表现出来,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增强了作品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些可以说是两个作者匠心独用之笔.也是对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微妙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孟简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载“平昌人”,《新唐书》载“德州平昌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他是“德昌平昌人”,《辞海》说他是“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则说他是“唐平昌(今四川平昌县)人”。据上、各家都认为孟简为平昌人,但对于平昌今天当归何处,则有山东和四川之异。那么,“平昌”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人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第17卷,河北道二中  相似文献   

19.
《阅读》2008,(9):6-8
罗尔德·达尔,英国儿童文学作家,一位了不起的童话魔术师。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好心眼儿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许许多多让全世界的孩子们痴迷疯狂的经典童话。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六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作品中的人物已成为许多电影、电视连续剧、音乐和诗歌的创作源泉。达尔曾经说过:“我热衷于教孩子们学会读书,使他们对书感到惬意而不是畏惧。养成读书的习惯会让人受益无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神奇和魔力吧!  相似文献   

20.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