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伏安 《阅读》2015,(8):25-27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无论语文课堂怎样变化,"通读课文""披文入情""语言训练"这些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作还必须做。当下语文课堂,教师很重视"精选内容",聚焦"核心内容"。"精选"后的教学,我们依然不能违背语文之道,还应遵循语言学习的基本法则,围绕"精选内容"循序渐进,有机渗透,打好阅读底色,渐进阅读重点,聚焦核心内容,提升语言价值,让语文课更加实在。  相似文献   

2.
卞捷 《阅读》2014,(Z7):40-42
<正>《典范阅读》是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校引进了《典范阅读》。由于使用时间不长,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对《典范英语》的教学方式还没有经验,有的教师偏爱讲授式,有的教师偏爱互动式。总体来看,虽都不失传  相似文献   

3.
端义云 《阅读》2014,(24):32-32
<正>语文教材中课文构成了主体,这些文章一经发表,就不仅属于作者,而且属于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的二度创作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把阅读教材的过程变成快乐的发现之旅。首先,联系上下文教学,读通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篇课文,开头第一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这里的"忽传"是"忽然传来"的意思,如果教师仅解释到这一层就太肤浅了。研究诗歌的创作背景,当时杜甫流落到剑门关外,现在的四  相似文献   

4.
因有感于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笔者对近年来相关教师阅读缺失的原因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尝试对教师阅读缺失的深层的制度原因进行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5.
支架理论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支架理论,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首先对"支架理论"进行简单介绍,随即对教学过程进行剖析,分别从教学前的准备及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支架理论"框架下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以生代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试图找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定势上的突破。笔者记录下了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问题和方法,力求为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学生通过预先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如教师一般展示预习内容,分析语法结构,渗透文化内涵。本文首先阐述了预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阅读材料;论文第二部分中,笔者描述了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第三,笔者对此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反思,强调了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文化渗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在实施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给笔者带来了许多的惊喜与思考,这也成为笔者进行教学研究的源源动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体育基础知识教学,有些学校流于形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试:1) 谈:教师布置阅读内容,并提出几点要求,重点问题给予启发引导。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边作笔记、写出发言提纲。2) 议:以学习小组进行议论,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寻找正确答案。3) 答:设置题目让学生抢答,按回答正确程度评份。4) 讲: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认真归纳、总结、讲评。5)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将要求掌握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作业,教师进行批改。6) 考:期末或期中进行30分钟的考试。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说的“三段式”,是指把一堂课分成三段进行教学。1.“读”。约十分钟左右。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节课教材,并允许讨论,让学生感知知识。2.“理”。约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归纳,师生共同活动,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串线结网式的整理,着重弄清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3.“练”。约十分钟左右。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求当堂强化概念,巩固记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上教学程序不仅是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而且是  相似文献   

9.
今年,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和“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中小学教育回归校园,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这也对老师的教育与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更要思考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建设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流程,提高学生在语言阅读课堂的学习质量。笔者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课堂的预设、生成方法及语文课堂的有效形式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关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建构高效率语文课堂,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将“小四位一体”作为高一单元实验的基本方向,将“大四位一体”作为宏观调控,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技巧的训练。在课前精心准备,在课上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开口说英语;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提供,有目的、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体验和语言输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形成;利用课外阅读落实课文阅读中的阅读技巧。在学完每个单元后进行单元测试,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并及时反馈,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盲目实践的人多,真正能巧妙地把握读写结合点的人却很少,因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感到困惑。究竟该如何把握读写结合的“点”呢?笔者现就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双主协调与全效学习"为指导,紧密联系《医学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有关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既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全面有效,同时也追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而言,阅读具有增长知识、丰富和提升自我等重要作用。根据阅读场景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之间并非决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拆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名义之墙”,将二者有机地、紧密地衔接起来。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群文阅读、读书交流等方面,想方设法挖掘课内外阅读“衔接点”,贯穿“衔接线”,拓展“衔接面”。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做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但是,多读固然可取,假若不会读也是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王蕾 《阅读》2014,(8):14-17
<正>综观现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最为头疼的还是作文。笔者近期对本校的五、六年级共1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对习作没有帮助,而且在课堂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读写脱节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反省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阅读、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也不是课堂教学能够独立完成的。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读写训练来弥补课堂读写时间短、涉及面窄、主动性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不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读写能力,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的所谓读写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读写训练呢?在这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中的一名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本文简述了阅读材料设置的指导思想,分析了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最后提出阅读材料的几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学 ,它是人们在大量实验和长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因此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本文以“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为例 ,谈谈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预习—观察、实验—精讲—练习—总结”于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1 预习———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准备好思考题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题预习指定的教材内容 ,让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有情趣地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处于兴奋状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他们对教师习惯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提出挑战,打响对课堂的“争夺战”。一、争夺阅读内容的“选择权”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输入,更是情感传导的过程,要改变传统认知型教学的枯燥境况,情感教学则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而教师则在情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50多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个别访谈,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师对情感教学的认知、运用等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四有模式",旨在强化教师层面的情感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