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也属于课程的一种,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隐性课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为立足点,将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导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使之成为通过对分课堂形式体现情境教学内容的积极取向,致力于运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的积极体验来强化其积极品质的自我发现和提升,对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观念的发展,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模式,具有可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也逐步显现出心理健康课程的不足,主要存在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问题上,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将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结合起来,真正地建立起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积极人格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关注隐性课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分别论述隐性课程的内涵及作用,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该影响提出通过隐性课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中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和培养自身潜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进步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从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并结合目前的实际问题提出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而实现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心理力量。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掀起改革热潮,促进积极心理的深入研究。为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文章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探索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应用路径,并提出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进一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对策,促进积极心理学价值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中的一条重要途径。渗透时只有把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相结合、发展性目标与预防性目标相结合、适度渗透与灵活渗透相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好心灵等积极人格,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深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为中心来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建立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兴起以后,引发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然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对以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实践的否定、替代抑或革命,而是对原有工作的一种补充,尤其是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积极发展等教育目标上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模型。因此,有必要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化对于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途径、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高校存在时间已经不短,而作为传统渠道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我校进行了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研究,教学效果显著的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本文论述了心理教育课堂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并介绍了我校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内涵,以及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的运用,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更好地把握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及合理规划与操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结合我院的实际工作,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与咨询、师生关系以及教育途径等方面的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促进个体与社会繁荣的重要研究,充分关注积极力量,目前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定位不精准、教育范围具有局限等不足之处,需要更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育系统,更新教育手段,更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渠道,实现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并将其延伸至社会层面,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其将来要从事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健康。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要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我国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建设积极组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由此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探索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从理念转化、课程创新、咨询取向、团体训练、活动开展、文化创设等方面构建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加上"民族"两字,以至于脱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实效性也较差的问题。提出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本着生态化的理念,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开放和对话的基本途径,活动与体验课的策略,优化民族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浅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它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并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美术作文是西大君武小学开发的作文课程资源,也是南宁市打造的教学品牌。隐性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德育方式、育人价值、内隐学习三方面探讨美术作文教学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