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也逐步显现出心理健康课程的不足,主要存在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问题上,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将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结合起来,真正地建立起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积极人格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面对逐步迈入大学校园的"90后"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积极构建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现实的呼唤。在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新特点,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心理弹性是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惑的积极应对方式.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探索心理弹性的培养,能有效降低其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概率.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可通过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稳定的主观幸福感;树立积极理念,引导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归因;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完善人格等诸多途径.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积极干预,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而实现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高校已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网络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与之相对的是与日俱增的消极影响。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和升华,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与平衡,特别适用于艺术类大学生这个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高校德育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德育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承担的任务。为此,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与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校体育学科发展建设角度出发,运用体育学,教育心理学,保健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和促进作用,试图为高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果能够借鉴后现代心理学的思想,开创性地利用后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局面。本文首先阐述了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其次讨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的必要性,最后从三个方面讨论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促进个体与社会繁荣的重要研究,充分关注积极力量,目前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定位不精准、教育范围具有局限等不足之处,需要更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育系统,更新教育手段,更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渠道,实现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并将其延伸至社会层面,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高校存在时间已经不短,而作为传统渠道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我校进行了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研究,教学效果显著的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本文论述了心理教育课堂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并介绍了我校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积极心理学改变以往传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人的心理问题而偏离教育目标的局面,重视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强调积极自我体验,将新的思路提供给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成为未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的人性观出发,树立了一种积极培养、积极干预、积极开发和积极评价的价值取向,强调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要关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美德、优势及潜能,通过增加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和构建积极环境等内容来培养学生应有的积极品质,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开发学生无限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心灵的不断成长、发展和完善,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美德及幸福能力的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功能、对象内容、方法途径、考核评价等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成效,而且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建立健全人格及品格素质的重要措施,对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积极吸取美国高校的教育经验,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对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步提供帮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群体,而大学时期又是个体的独立人格、个人品质、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日益纷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社会适应力,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性别偏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还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影响,不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女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和心理的健康。将性别教育研究成果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分析性别教育中的特点,提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性别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形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大学生的课堂教育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催生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即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对当前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对于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增加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立足于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为出发点,从五个方面论述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为各个心理学应用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基于生态心理学观点,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整体环境出发,将各种环境的资源相融合,形成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结合,开展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为立足点,将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导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使之成为通过对分课堂形式体现情境教学内容的积极取向,致力于运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的积极体验来强化其积极品质的自我发现和提升,对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观念的发展,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模式,具有可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