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适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提出"白话"主张,发起白话文运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不仅为解决"言文背驰"问题提出,也是为中、西语言与文化沟通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白话文运动因此走上与晚清以来语言文字变革不同的方向。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上,"白话"是一个理论观念,它构成白话文运动的逻辑起点,构成胡适有关白话文运动历史叙事的理论前提。"白话"与"白话文学"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着白话文运动的实际进程。  相似文献   

2.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倡导文学革命,号召民众用白话文进行创作.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他成功的回到历史为白话文学寻找到可靠依据,并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以此为参照,领导新时期文学革命.通过对中国白话文学史的梳理,胡适推演出白话文实为文学正宗的结论.白话文地位的确立无疑有助于文学的自然发展,也有助于更好的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方法,促使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裘廷梁是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白话为本”的理论,创办了《无锡白话报》,在“五四”白话文运动后期,坚持以白话文普及教育的观点,是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人物。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有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可能平行使用两种书面语,白话文运动本质上应当是文言、白话的生死之争,因而文言的废存是这个运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受时代环境的限制,晚清知识者虽然提出了“废文言崇白话”的口号,但只是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并未撬动文言的根基。到了“五四”时期,胡适是从晚清改革者止步之处起步,一开始关注的就是诗歌中的语言问题。他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贡献不仅是他提出了废文言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他成功颠倒了人们对文言与白话的认识,认定即便在诗歌中,白话也有优于文言的价值,为废文言提供了坚实的逻辑依据。事实上,“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宗旨不是以白话为正宗,而是对文言的整体废弃。“五四”以来,有关白话文运动的研究虽已相当丰厚,但离开对“废文言”这个宗旨的讨论,就很难理清这个运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往往成为不同现代性范式相互争辩的一个重要场地.胡适等人以"中国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来界定自己发起的这场文学改革运动,但是这种自我期许并未得到学衡派的认同,学衡派认为胡、陈等人的运动秉承的是卢梭开启的浪漫主义传统,恰恰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颠覆."文白之争"鲜明地凸显了双方所秉持的不同的现代性范式的差异性.胡适等人的白话文理论对语言持一种完全的工具性的理解,力图将白话文打造成为一个全民通用的、书面语与口语一致的民族语言系统,即"国语",这个"国语"在胡适们的心目中,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标志与指标,也是推动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认为,胡适等人的"文学革命"运动是一场以国家工业化为追求目标的现代化运动,其秉持的基本文化精神乃是启蒙理性.而在学衡派那里,语言是艺术世界的构成物,也是特定文化习尚的表征,文言语体以及传统文学体式则是民族人文传统的一种积淀,在他们看来,这种人文传统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传统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文化的典范,因而他们力图维持这种人文传统的连续性,这恰恰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现代性范式的某种特征.因此,尽管两方的立场看似争锋相对,但是,实际上双方都秉持着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范式,而由于西方现代性范式自身的多元性,也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格局,并在此后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格局自身的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6.
白话报刊作为重要的语言推广媒体,在近代白话文运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安徽人的白话报刊实践从准备人才、酝酿环境、理论探索等方面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深入发展. 白话文运动最终取得成功,安徽人的白话报刊实践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22-124
卢赣章是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被誉为"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他毕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不仅在创制拼音方案方面,而且在推广京音官话(即普通话)、推行白话口语(即白话文)等方面都为我国开了先河,他当之无愧是创造历史的英伟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白话语言系统的生成过程中,传统白话与文言作为现代白话的构成因子,经历了回旋式上升,最终向现代白话转化。白话文体的现代性特征并不在于胡适等人争论不休的“白”,而是在于“化”。  相似文献   

9.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重镇人物胡适使白话诗取得了合法化的地位 ,并将白话文体发展到一个新的境地。在新诗理论建设的问题上 ,胡适以“白话”为核心来建构新诗理论 ,鲜明的诗体意识使得白话诗从古典诗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 ,其白话诗论的负面因素给日后新诗的发展埋下了危机。本文将胡适的白话诗论放置于“五四”历史语境中进行历史的还原和分析 ,重新定位其诗论的意义及盲点。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基督教接近只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而研究的结果使他认识到,基督教并不能为他"再造文明"的计划提供多少思想资源,基督教在当代生活中已经彻底失败。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悲观认识,使胡适有意回避了《圣经》白话译本与白话文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白话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