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及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重要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总体评价较为一般,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兴趣及体育课学习成绩与他们同体育课教师之间的情感、心理关系存在着较大的相关关系,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角色认知特征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体育教师的角色认知是实施课程改革,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有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情感、思想、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在这一师生同场构建的过程中,师生要互相敞开心扉,进行多信息的交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学生走进自己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会心态开放、个性凸显、创造性解放。而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平等的关系得以建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啦啦队教学训练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重视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感受,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思考,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能力、创编能力,提高啦啦队教学训练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教”与“学”关系的分析,指出教学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遵循规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艳荣 《体育学刊》2003,10(6):97-99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发生于师生的一种人际互动。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一个促使教学活动不断发展的动力系统。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归纳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关系,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同伴之间相互影响对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匹配策略,是从感情维度上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从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诱导认知,引发需要人的认知评价受他人劝说、诱导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引发学生学习需要的目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体育课教学中教育情感与和谐师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情感是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提升学习动机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体育课堂学生体育学习提问方案的评价 提问式学习方案的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本人、同伴评估和教师与学生协商确定的评价来执行.  相似文献   

10.
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了解主体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创新意识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中获取创新成功的第一要素。中老年教师要在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事物,研究新问题。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老年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思想、新知识.研究新事物与新问题。老中青教师都要从备课、上课、辅导、考核、课外活动、教学总结诸方面结合起来.以上课为主地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双边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与联系, 构成了一个教学系统。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不仅要进行思想、知识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同时要进行身体的活动,要学习体育的技术和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矛盾有时会更明显、更直接。由于人的社会性,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但这些矛盾都是可调和、可转化的,只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便可以转向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非矛盾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单向性,即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把教材内容讲得精彩完善,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和方法练习,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这样的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以育人为宗旨,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其内在的鞭策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了解武术运动的起源及实用价值,能说出五步拳的动作名称,动作的方向、路线。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80%左右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所学动作组合,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及速度素质,提高身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延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感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实际行为的挑战时,会体会到一种张力或不适,也就是认知上的失调。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在课堂教学中,认知失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是考察学习现象是否发生的重要依据,并为教师科学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提供了新的依据。认知失调理论已被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失调,达到较高层次的平衡,必须…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构成认知活动的两极,在两极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活动。如何让主体在认知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发展,关键是主体所参与的活动以及主体在中的行为表现。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参与的内涵、特性及其对策,学生主体参与的五种意识保障及主题参与教学的具体策略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体育教学应遵循“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一、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围绕在学生周围的客观存在,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物质和精神空间,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9.
1、关注知识、技术、技能的形成规律较多而对情感与兴趣引导及培养不足教师往往从动作技术、技能获得的规律人手,根据学生学习动作技能出现的泛化、分化和自动化这三个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进而想实现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我们过去一直是这样教学的,试想如果一些学生不想学.我们付出的教学不管如何科学,如何合理,都是没用的,都是外在的.而内在的学习动机来自自我系统,它决定了对进入感官的各种信息,是否进行关注,是否能进入到认知系统。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研究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基于本次对"四年级足球的正脚背踢球"的联合教研活动,深刻认识到常态、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认真领悟其中的四个关系。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教师拥有怎样的语态和教态,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本次活动的第一、第二位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过于严谨,牢牢地把学生控制住,以至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虽然学生能按照教师预设的环节去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主动去探究,只是一味地执行教师的命令,所以学生的学习并不快乐。相反,第四节和第五节课的教师,语言生动活泼,一句话、一个笑脸、一个夸奖都能给学生以激励,学生身心较为放松,也能够主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