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礼·保氏》中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古代中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分别指社交礼仪和以乐达情方面的学问,即德育能力;射、驭,分别指骑射和主事方面的学问,即体育能力;书、数,分别指识字、数算方面的学问,即智育能力。虽然国内高校的学科设置多参考西方大学,但是在专业目录的繁星瀚海中,你依然会看到一些深深烙着中国印的名字,现在就请同学们跟随记者一道去领略它们的"中国风采"吧。  相似文献   

2.
一、"六书"的含义及其实质 "六书"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只有"六书"这样一个笼统的名称却无具体称谓,关于"六书"的具体称谓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解释"六书"的有三家: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相似文献   

3.
<正>一、圆融的溯源与发展《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均包含身体运动和身体动作,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体育"是渗透在六艺之中的。毛泽东也在其《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当今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  相似文献   

4.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排列次序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虽提出了六书之名,却没有六书的具体内容。西汉末年,刘歆在《七略》中对六书做了详细地叙述,后来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相似文献   

5.
说“六艺”     
“六艺”有两种含义。其一,指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六种本领。这是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六种技艺。书证:《周礼》:“保氏掌谏五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相似文献   

6.
正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六艺教育的实施,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教学中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六艺之礼:无处不在的规矩方圆  相似文献   

7.
<正>"通五经,贯六艺"是古代读书人必须掌握的科目。所谓"六艺"是指古代学校教学的六项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指的就是写字、书法。但这种含有民族传统的文化,在现今中小学校正逐渐被边缘化。由于中小学阶段过分强调智力培养,以致书法教学相对滞后;还有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节奏加快,写字也就不得不"提速"了。用"脏乱差"三个字来形容学生书写现状实不为过。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中小学加强书  相似文献   

8.
论写字教学和素质教育浙江省瑞安师范学校林可松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据《礼记》等史籍记载,西周即设“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所谓“六艺”,“书”列于其中。春秋时,孔子曰:“书以道...  相似文献   

9.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的,如:六艺的人文思想、六艺的教育意义和六艺的特点等等。对"六艺"的语源义进行探求,是以求从新的方面,即古代汉语角度对"六艺"进行研究。得出:"礼"、"乐"、"射"、"御"、"书"、"数"的语源义分别是"有规则"、"美,好"、"舍弃,远离"、"禁止"、"把……明显化,表现出来"、"把一个整体的东西细分"。  相似文献   

10.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11.
审美的人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①艺,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说:“有志于道,根据在德,依托于仁,游心于六艺。”  相似文献   

12.
古籍中,“六艺”有两种意义。其一,指射、御、礼、乐、书、数六种知识技能。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其二,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六艺”指前一种意义。这是因为,后一种意义中,六本书中的《乐》已经失传,流传后世的只有五本书,常称之为“五经”,而很少称之为“六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孙颖 《现代教育》2011,(Z2):120-121
至圣先师孔子最早设立"私学",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课程,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形成了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正是这一国学体系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才能在十七世纪之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同时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  相似文献   

15.
《师说》:“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课本注释为:“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张衡传》“衡少善属文……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课本则注释为:“〔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和谐教育"的提法和理论也源远流长。孔子强调"和为贵"和"有教无类",提出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即是承认多样,主张多样,不相同又和谐,从多样中寻求统一,通过多样达到精益求精。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西周时期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 ,其教育内容是 :“礼、乐、射、御、书、数” ,即六艺 .分析了“六艺”中的“射、御” ,阐述了“射、御”的体育功能 .  相似文献   

18.
夏商周三代的教育是以六艺之教为主体。作为六项教学科目的“六艺”,其本身包含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种教育功能。本着重分析礼、乐、射、卸、书、数等六项科目中的智育因素,指出六艺之教的长处是将知识教育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尤偏重于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体现了上古时期化教育的特色,它们明显不同于两汉以后的经学教育偏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在《论语》中,孔子的教学内容记载得十分清楚:“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所教的文,就是诗、书、礼、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行和忠、信都是德的范围。孔子因人施教,曾有不少具体的内容,但《论语》中从来没有关于六艺教学的记载。六艺是《周礼》规定的奴隶主子弟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保氏》说:“养国子则  相似文献   

20.
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甲骨文加以比较研究说明,殷商时期已有专门的官方教育传播机构,教育传播人员主要由商王朝官员兼任,教学传播内容主要与"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