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2.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甚至以讲代读,只讲不读.这样的教学忽视了“读”的训练,束缚了学生“读”的能力发展.这好比满桌摆上佳肴,教师只是在介绍各种菜肴的风味特点,大谈烹饪方法,就是不让学生亲口品尝.这样学生怎么能体味出佳肴的滋味呢?阅读教学不让学生“读”就失去了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功能.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可谓耗时最多而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阅读,关键是要“读”,怎么读。教师代学生读,不行。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读”上。下面以初中语义《白杨礼赞》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导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地方 ,有些教师仍旧是老一套———去年的教案今年用 ,今年的教案明年用 ,你用我用他用大家用 ;备学生 ,钻课文 ,研教法等 ,只是唱唱高调而已 ,行的还是老一套。其实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推行素质教育 ,可从备课做起。一、着眼于单元整体 ,精讲一课 ,注重能力培养一般地 ,每单元由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组成。往往讲读课 ,教师讲 ;课内自读课 ,教师也讲 ;课外自读课 ,教师还讲。讲讲讲 ,讲得声音嘶哑 ,唾沫横飞 ,学生的主体地位早抛到九霄云外 ,教师仍是“霸主”。为了有话可讲 ,讲透 ,讲全 ,教…  相似文献   

6.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7.
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老师们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对这种“改革”,我有点担忧。把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方向没错,让学生多读、多问、多练,也没有错,问题是不能由“满堂灌”走入另一个极端。我们反对“满堂灌”,是反对照本宣科地讲,反对枯燥乏味地讲。语文学科有它独特的风貌,那就是人文性,它需要借助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  相似文献   

8.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9.
变“串讲”为“点讲”湖北宜昌市教科所刘光胜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快速培养学生自读会读的能力,反对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反对“提问加串讲”的填鸭灌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公开课比赛,许多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钻研大纲,查阅资料,认真备课,有的还请专家反复“会诊”,花了不少力气,教学中也的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教学中也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讲得细,学生悟得少。以讲挤读,以讲代读,把阅读课变成了“分析课”,似乎不分析就没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分析求深求透,板书滴水不漏,练习防漏求全,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形式上的严谨,有限的40分钟就在这分析来分析去的问答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的基本功得不到提高,陷进了“分析问答课”的误区。之所以出现“讲风不停,读风不兴”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五点: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2.注意了正确结果的得出,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感悟;3.学生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被挪作做题或讲课用,使学生读书的机会减少;4.教师不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读,而是让学生盲目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单调机械,削弱了学生读书的兴趣;5.一些领导在评议一堂课时,往往强调教师讲得如何,不问学生读得怎样,这在客观上为重讲轻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知识正以“加速度”积累的形势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迫切要求我们尽快革除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 ,探索学生课堂自读会读的新模式。从1998年开始 ,笔者就开展了“改革传统阅读教学弊端 ,构建学生自读会读新模式”的专题教改实验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探索出高效、整体、自读、会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基本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抱得太死、嚼得太细”、“满堂灌”、“满堂问”、“学生为教师服务”、“学生没有成为学习主人”的弊端 ,探索出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把怎样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探究者和各种能力形成的实践者。但在现实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从“让学生听为主”向“让学生说为主”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1932年的秋天,叶圣陶为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的《化学奇谈》写了一篇序.在这篇序里,叶圣陶讲到,为学语文而看的书和为学科学知识而看的书,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提出学语文应重在“读”,学科学知识应重在“试”.学语文重在“读”,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深长思索.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大半是花在“讲”上.过去,主要是教师“讲”,讲背景,讲情节,讲结构层次,讲中心思想,讲写作方法;现在觉得光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不好,于是教师“讲”学生也“讲”,师生交叉着“讲”,叫做“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样做的结果,一堂课45分钟,往往都被“讲”挤满.“读”的时间呢?对不起,顾不上.殊不知,学生自己讲课文的时间被挤掉了,“讲”又哪里能讲得中肯?即使是听教师“讲”,恐怕也难以“听”得真切、入微.由此看来,重温叶圣陶关于“语文重在‘读’”的观点,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重讲轻读”的偏向,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克服弊端提高讲授效果吴迪康阅读教学中常出现高耗低效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讲得过多、过深、过细,挤掉了学生读、思、悟的过程。要取得好效果,教师的讲必须克服三个弊端。弊端之一,教师讲得多。有一位老师讲’‘雨、雹、霜、霞”时,问“雨”跟“雨字头”有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必涉及文言教学,文言教学必涉及文言阅读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 第一要改变过去“一多一少”的状况。即改变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自读、自译、自析)少的现状。 第二坚决把学生放到自读文言的实践活动中去,变被动的接受式弱化学习,为主动的探究(研)式强化学习,有效地强化其自读过程和自主活动。 具体方法是:做到“两个四”。 “一个四”——一曰就地取材,二曰区分难易,三曰增大频率,四曰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明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每讲一篇课文,教师除了要把教参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也统统讲出来,教师宁愿把时间全用在讲授上,也不愿拿出时间让学生自读;还有一种倾向是不少教师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视学生自读自悟。所谓“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要摆脱高耗低效的困扰,必须从以多余的情节分析和繁琐的主观提问为特征的“讲问型”模式走向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特征的“自读型”模式,而“点拨”这一传统教法中的精华,正是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相机诱导的一种最佳方法。一位作家写得好:你要种的是一棵枝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有气无力甚至呼噜声起……原本最具灵性美感、充满生活甘甜芳芬气息的语文课堂怎会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朗读训练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会耽误自己授课的时间,于是把课中“读”改成了课外“读”(课前读或课后读)这样教师一进课堂便抓紧一切时间“讲”,殊不知学生课前读落实了没有?一旦未落实,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见…  相似文献   

19.
当讲则讲     
课程改革传递给老师们许多新的信息,其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不少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片面地追求教师应该少讲、学生应该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任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讲得稍多,或者学生动手时引导得稍多,往往被认定为“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要学好英语,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紧抓“双基”,即传授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多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Eckersley曾说:“Remember you are teaching English,not about English。”我觉得这是一句我们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话。我的肤浅体会是:基础知识,不能讲得太多、太细,要精讲。讲得精了,课内余下的时间就多了,学生用来进行听、说、读、写诸方面练习的时间也就相应地多了。要精讲,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