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曼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28-229
惯用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泛使用,是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一直以来日语教学中惯用语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惯用语中占比最大的是身体词惯用语,且使用频率很高。文章以"目"类惯用语为例,探讨惯用语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日语惯用语的语义和语义扩展模式,结合与汉语惯用语语义扩展的对比,提示一些惯用语教学思路,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惯用语。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中日"手"语义的基础上,调查了中日"手"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并结合实例对比了中日近似的"手"惯用语。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手"惯用语多由三个字组成,结构上动宾式较多;日语"手(て)"惯用语绝大部分为动词型惯用语。在语义范畴上,中日"手"惯用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分析了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比喻意义的惯用的定型词组.本文以<惯用语例释>和<熟语大全--惯用语集锦>为语料库,阐述汉语惯用语语义的重要特点--"表意的双层性",即字面义和比喻义;并进一步探究隐喻在惯用语双层语义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愈显重要。文章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来分析惯用语,并从惯用语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对解释和理解惯用语的语义形成有其独特之处。简要论述了认知隐喻对惯用语语义的影响,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分析了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进而提出了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用这四个方面对韩语惯用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韩语惯用语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韩语学习人士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韩语惯用语。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以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数量较多,但专门研究由“颜”构成的惯用语的论文尚无。本文主要从意义、数量上对日语中由“颜”构成的身体词惯用语作一个简要分析,总结出一些特点:“表容貌”、“人”这类惯用语相对具体,表“名誉”、“表情”、“面子”类的惯用语用语比较抽象,但其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8.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即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英语惯用语按语言功能可划分成概念性惯用语、人际互动性惯用语和连接性惯用语三类,其中连接性惯用语在语篇中可起连接作用。这些连接性惯用语所连接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包括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四类。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惯用语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惯用语范畴是由原型向边缘成员逐渐过渡的连续统一,它与相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交叉的、模糊的。笔者根据8部较权威的惯用语工具书,找到206个被普遍认可的惯用语原型,分析得到其特征是:口语体、语义双层、三音节、动宾形式、结构固定。以这些原型为出发点,随着在语体色彩、语义特征和逻辑形式等维度上的渐变,惯用语与词、非固定短语以及语汇系统内部的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习用语的区别性特征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