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代表美国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成就,本书围绕获奖作品,通过“新闻背景”、“作品点评”和“相关链接”,介绍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介绍作品的新闻价值、社会意义,分析作品的拍摄技巧,以说明作品的获奖理由;最后介绍与新闻事件或作者相关的情况。读者能从中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全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7日,普利策奖组委会宣布,将把因作者不详而一直没有颁发出去的“1980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颁给现年58岁的伊朗摄影师贾哈吉尔·拉兹米(Jahangir Razmi)。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15,(5):F0003-F0003
备受国际新闻界瞩目的普利策新闻奖2015年获奖名单当地时间4月20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在颁布的众多奖项中,摄影类的两项大奖一突发新闻摄影奖和专题摄影奖,分别被《圣路易斯邮报》和《纽约时报》获得。  相似文献   

4.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7,(12):F0002
这张照片不仅将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新闻人物奖一等奖收入囊中,而且荣登第91届普利策新闻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宝座。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方式,在新闻摄影表现手法求新求异的突破中,为何能打动两拨评委,让其将两个重要奖项收入囊中?这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2011,(11):F0003-F0003
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令人瞩目的普利策新闻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华盛顿邮报》的卡奥尔·古兹、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奥提拍摄的反映海地地震的组照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本期特发表黄龙先生《解析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获奖图片》一文(见第57页),予以评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龙 《新闻爱好者》2011,(11):57-58
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令人瞩目的第95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华盛顿邮报》的卡奥尔·古兹、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奥提拍摄的反映海地地震的组照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  相似文献   

7.
人称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仔细欣赏了获普利策奖的一些新闻作品之后,掩卷深思,原来,好新闻的精准、敏感、独到的特质是可以揣摩出来的。可以说,真正“扎”准了好新闻的“穴位”,才可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8.
张红 《新闻传播》2006,(2):18-19
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在西方新闻采写中,常以“story”来代替“news”,把采访新闻称之为“to cover story”,头条新闻叫做“head line story”,要求记者“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让新闻走近读者。  相似文献   

9.
徐斌 《新闻实践》2007,(6):F0003-F0003
在不久前揭晓的2007年普利策奖中,《萨克拉门托比报》摄影记者勒内·拜尔(Renée C.Byer)拍摄的系列作品《一个母亲的旅程》获得了专题新闻摄影奖。这组照片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位单亲母亲陪着他身患绝症的小儿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在新华社  相似文献   

10.
许光 《新闻知识》2005,(6):75-78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第89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以下简称“普利策奖”)揭晓仪式虽不事张扬,但还是被全美、甚至全球媒体从业人员誉为新闻界的“奥斯卡”盛典,每当普利策奖揭晓时,全球新闻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不约而同聚焦于此,毕竟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字”,获得该奖更是美国新闻记信梦寐以求的终身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12,(6):80-81
4月16日,2012年美国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在纽约揭晓,突发新闻摄影奖颁给法新社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以表彰他关于喀布尔自杀性爆炸袭击的摄影报道。这是法新社首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12.
胡泽 《军事记者》2014,(10):57-58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摄影作品,在国际新闻摄影界具有"风向标"的影响。其2014年的获奖摄影作品,凸显其对非传统安全事件题材的关注。本文从主旨、价值观与拍摄手法等方面,对第98届普利策奖获奖摄影作品加以分析,探究非传统安全事件中新闻摄影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普利策新闻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木 《新闻与写作》2004,(5):44-45,47
今年4月5日,第88届普利策奖揭晓,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普利策奖是根据美国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而来的一项奖项。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用以建立一所新闻学院,并设立普利策奖,奖励美国新闻界、文学界和戏剧、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项从1917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至今  相似文献   

14.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待我们鉴赏了普利策新闻奖一些叩人心弦.读罢不忍放弃.咀嚼再三仍有嚼头的新闻作品之后.掩卷深思.原来,好新闻的精准、敏感、独到的特质是可以揣摩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从普利策新闻奖透视美国新闻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萌 《新闻记者》2004,(6):20-21
普利策新闻奖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和报纸经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的。自1917年颁奖以来,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获得该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我们知道,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集中体现了美国主流的新闻价值观。2004年4月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第88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名单。在本届普利策的新闻奖项中,共有7家报社获奖;《洛杉矶时报》继去年拿下3个奖项之后,今年又拿下“突发新闻报道奖”等5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舒 《新闻记者》2006,(11):18-21
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和中国综合性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集中体现了各自国家的传媒政策、传媒伦理和传媒文化。普利策奖由约瑟夫·普利策设置,自1917年开始,在每年4月中旬公布,5月下旬颁奖,距今已有88年的历史。其授奖对象包括:小说、戏剧、诗歌、音乐、历史、传记、非小说类纪实文学著作以及新闻。新闻奖是普利策奖中最重要的奖项,被世界公认为美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是始于1980年的全国好新闻奖,199…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最高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在2005年吸纳互联网新闻作品参评,成为当年美国传媒业10大新闻之首。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今年首次设置网络新闻作品奖项,对于中国新闻业而言,同样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奖作品中,新闻事实多用细节表达,细节说话成为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的一大亮点。他们注重:小细节,大思想;细节运用,求真求准;和亲历性的现场描绘相结合。普利策特稿奖作品细节说话特色的形成受到了新新闻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