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有人告诉我,当编辑的是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枝笔,圈圈画画,抄抄写写,剪剪贴贴,是为他人作“嫁农裳”的一种繁琐工作。当我自己当了编辑,才感到:编辑工作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传播过程中联接受众者,起着重要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置、稿件和版面本身要求决定的,它包括群体意识、互补意识和整体设计意识。位置——编辑的群体意识编辑的位置很特殊,他是充当广大读者的代表与作者交谈,这就使得他能成为“主体”,既不可能不是他自己,又不可能完全是他自己。他在读者与作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人告诉我,当编辑的是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枝笔,圈圈画画,抄抄写写,剪剪贴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一种繁琐工作。当我自己当了编辑,才感到:编辑工作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传播过程中联接受众者,起着重要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置、稿件和版面本身要求决定的,它包括群体意识、互补意识和整体设计意识。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些年的出版实践,我们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要求,归纳为三十个字:多层次,高质量;多样化,主旋律;长命书,重积累;双效益,重方向;讲认真,争一流。试解说如下:多层次高质量这是说要大力强化质量意识,把提高书稿质量作为编辑工作的中  相似文献   

4.
编辑其实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社,他是编辑,以编书为己任;为了编好书,他得买书、读书,这时他又成了读者,他要写点书评,读书札记,乃至洋洋论文,他就成了作者;如果,他要去听听营业员和读者的声音,抓一点“信息反馈”,帮助书店做些卖书的工作,那么,他又成了营业员了。这四重身份,被“书”一以贯之,最终当然还是编辑的本来面目。但是,每变换一重身份,对“书”的观察就换了一种角度,对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出现变化,变得更“立体化”、“多样化”。这比单纯以编辑身份  相似文献   

5.
大学出版社要办出特色,取得“双效益”,最根本的是要靠产品(图书)的先进性和高质量。为此,图书选题策划必须创新。近年来,我社种植业类实用系列书选题策划主要在创新上做文章。选题要做到创新,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编辑要有创新意识编辑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客观实际,产生于调查研究和经验的积累。首先,编辑要对图书市场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调查研究,及时地捕捉新信息,以提高选题的准确性、针对性、及时性。其次,编辑要随时了解国内外种植业科学前沿的进展情况。第三,编辑要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尤其是广大…  相似文献   

6.
总编辑是编辑、记者群里的领头雁。他既是指挥员 ,又是战斗员 ,每遇重大事件、重大典型 ,往往要披挂上阵 ,亲临现场 ,抓大鱼、抓活鱼 ,写出“活蹦乱跳”的新闻 ,用指导性强、社会反响大的作品去影响带动身边的编辑记者。因此 ,他要设法从千头万绪的纷繁编务里解脱出来 ,深入基层、深入采访第一线 ,把握时代脉搏 ,搞好调查研究。总编辑应是首席记者。首席记者不同于一般记者 ,他应该有更强的精品意识 ,要比一般记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写得更好 ,这样才能服众 ,才能带动整个采编队伍争上游、上水平 ,提高报纸质量。我到报社担任副总编辑的5…  相似文献   

7.
为了切实保证各类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和出书质量,山东省人民出版社提出了几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供出版界同人参考:一、努力控制选题,使编辑人员每年的发稿字数与其实际容受能力大体相称。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密切注意社会效果;只有在不降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方可适当考虑增加新书的品种数量。对那些重复的、质量不高的、不可能赢得社会荣誉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书稿,要严格控制,一般不纳入选题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上档次上名次的好书,抓重点书,抓有生命力的重版书,不断积累和增加我社的保留书目。二、提倡编辑人员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  相似文献   

8.
这个标题乍看有点"另类",似有标新立异之嫌,不过别急,容我道来。当编辑,当然要懂编辑学。我是半路出家,对编辑学的理论似懂非懂,因为有人请我去讲课,为给自己壮胆,只好找来几本编辑学的书看看。这类书,既讲我国古代的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举证释典等编辑手段,也讲当今编辑学新理论,诸如编辑主体与客体、编辑符号学、编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0.
1964年,德鲁·米德尔顿曾这样谈到自己的新闻生涯:“到现在,我已经当了25年的驻外记者,它毕竟比其他任何工作更有乐趣,因此我无怨无悔。”1914年10月14日,德鲁·米德尔顿出生在纽约。1935年自锡拉丘兹大学毕业后,他进纽约州波基普西的《鹰新闻》报任体育编辑。1939年,当他刚刚当上美联社体育记者时,希特勒就向波兰开战了。米德尔顿怀着一腔豪情奔向战地,跟随英军开往法国和比利时。  相似文献   

11.
很多干编辑的都说他自小就特别喜欢书、刊、报什么的,或说爱看书,或说爱买书,或说要写书……似乎觉得自己干编辑更理直气壮些,与“文字工作”是有缘在先的。但我自  相似文献   

12.
&#  &#  &# 《出版与印刷》2015,(3):12-13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共事多年,现已退休在家的老编辑。我们很自然地谈起编辑工作、图书市场以及与出版工作相关的人和事。在临别前,老编辑神情有些黯然,幽忧地对我说,自己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如今想起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什么书留得下来。他的话给我以很大震动。这位老编辑,当年在出版社也算得上是位“标杆”式人物,做中小学教材、教辅,年年都是社里的创利“大户”,年终奖总是名列前茅,经常被评为先进职工。然而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他内心真正渴望的是能有几本有价值的好书立得起来、传得下去。从事编辑工作数十年,当有一天离开这个岗位时,曾经看重的发行量、码洋、利润,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能留下来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文化价值的、能代代相传的好书!    相似文献   

13.
23年前,9月的一天,我正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搞调查,晚上突然接到电话,要我赶回北京日报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报道组。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些紧张。怕的是自己刚参加新闻工作,第一次进行时间性很强的现场采访,稍不留神,比赛情景就放过去了;自己是理论副刊编辑,平日也不是体育迷,对体育规则很生疏,而全运会开幕的时间又在眼前,担心完不成任务。可是任务必须接,打退堂鼓是不行了。怎么办?这时我听说有位搞财贸报道的记者曾很好地完成了体育报道,就访问了他。听了他的介绍,我想,这位记者原来对体育也不熟悉,但他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14.
当编辑,我觉得应该懂得点马克思主义。理由是:我国的宪法写得很清楚,全国人民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当编辑,难道能说自己可以例外地不要“指引”?而且编出来的书和杂志,尽管有的作者或编者在前言后记里声明要请读者“指正”,事实上却都是有意地或无意地“指引”读者的。若不学点马克思主义,我们拿什么去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编纂《十三经索引》,既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了一部高质量的检索工具,也对当代编辑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有诸多启示:要善于在编辑实践中发现选题;选题要具有普适性与长远价值;编辑要有深厚的学术修养;不但要出好书,还要善于宣传。  相似文献   

16.
都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我更认为编辑是书的接生婆。好书须得了编辑慧眼识中,妙手剪裁。每次在书店做市场调研,看到那么多读者精挑细选,心下暗叹:真该为他们做更多好的书。读者买书是为了满足一种需求。作者写书是为了一个心愿,他们觉得各自的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生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编辑编书是为了一只饭碗,他们倾向于优选最值得出版的书。  相似文献   

17.
当一位前辈向我介绍新出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之一种《书籍编辑学概论》时,曾暗自问道,我已干了十多年的编辑工作,还需要看这本为高校编辑专业编写的教材吗?待把书读完,不禁为自己在编辑专业方面的知识仍有如此多的空白而汗颜。换句话说,这书不仅是编辑专业学生应该  相似文献   

18.
过去有人告诉我,编辑就那么回事。“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只笔”,圈圈画画,修修改改,抄抄誊誊,粘粘贴贴,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好为人师的区区角色。可现在,当我自己在“编辑”这个位置上呆了300多个日子后,我才强烈感受到:编辑并不就是那么回事。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联接着群众和传播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和与通讯员的交往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现在的基层通讯员普遍存在“精品意识”差的问题。至少有两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通讯员的稿子写出来不愿修改,嫌麻烦,有的甚至说“稿子寄给编辑部,反正编辑要改”;二是有的通讯员写了一二十年,居然拿不出一二件像样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准备和尝试     
我是当编辑的。当编辑的一定要自己能写。解放前,大概先要能写,书店书局才会请你去当编辑。解放后可不然,出版事业发展很快,需要的编辑很多,许多不会写的同志也分配来当编辑了。不会不要紧,可以自己练,练个三两年就会写了。编辑自己能写,跟作者约稿,看作者的稿子,出的主意,提的意见可以中肯一些;跟作者打交道,商量讨论,可以有共同的语言。如果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想作些改进,作些创新,自己能写,可以先试一试;试过之后就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有哪些便宜哪些困难,哪些目的是容易达到的,哪些目的是难以达到的。经过这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