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包括了同分母的分数加减,异分母的分数加减,带分数加减,以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四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加减运算,都涉及参加运算分数的分母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母”为线索,来综合研究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现说明如下。同分母的分数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能直接加、减。加减时,只要把它们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有关算理、法则、要求,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加减法》单元教学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带分数、带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关键是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新教材的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有以下改进:在分数加、减法中,带分数相加减是难点,考虑到带分数加、减法中,分数部分既有同分母的,又有异分母的,因此在本单元教材中,不把带分数加。减法列为一节,而把含有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并入同分母分数…  相似文献   

3.
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先决条件。例如: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法则,首先要使他们建立“计数单位相同”这一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整数加减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会把分母也相加?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中归纳总结了这样一段话:“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分母不变,这里讲得十分明白,而有的学生在计算分数加法时,分母也在相加。如3/7 2/7=5/14,1/2 1/3=2/5。我分析了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程序说明如下 :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1 什么叫通分?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通分。13 和 2534 和 720512 和 382 听算。19 49512 71278 -3889 -19710-710二、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1.5米 7厘米=?这里的5和7能否直接相加?为什么?(旨在讨论得出 :不同单位的数不能直接相加)。2 用坚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旨在讨论导出 :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3 13+ 13 是多少?为什么可以把分…  相似文献   

6.
学习分式的加减法,首先要掌握它的法则.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相类似,其法则是:(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是(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是其次,要掌握分式加减法运算的规律.为了  相似文献   

7.
之七:课堂提问要启发“到位”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要求计算:2/4+1/4,(32)/(40)-(25)/(40),(21)/(60)-8/(60)并说出解题依据: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接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相似文献   

8.
一、重“合作”,轻“个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由先进生唱“独角戏”,多数学生处于“跟着行”的状态,部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常得不到认可,具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提问“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出“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利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来加减。”课后我探讨了一位学生的想法,他的意见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个思路不仅具有个性,而且具有一般性,更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合…  相似文献   

9.
笔者不久前参加区小学教科研大会,期间听了一书数学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执教老师在复习巩固阶段,用电脑出示如下一组练习题:并提示学生:本题共有8道小题,请你选做其中的几道,但要注意这几道既要起到复习所学知识的作用,又要具有代表性。几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选了哪几道,为什么这样选?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达成以下共识:1.本节课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两种运算,既要练习加法,又要练习减法;2.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2)异分母分数通分知识基础上的,因此,选…  相似文献   

10.
存在即合理     
1/2+1/4如何计算?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因此1/2+1/4=(1+1)/(2/4)=2/6.刚刚接触分数时,学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这是受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对应部分同步相加减负迁移的影响。”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常常这样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笔者也持相同的观点。不过,最近一次的教研经历让我改变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习五下分数的加减计算时,学生求得的几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不是最小时,该怎么办?(山西宋玉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规则,均是相同的计算单位才能相加减。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即计数单位不同,所以要先通分,即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其分数单位相同,再加减。  相似文献   

12.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知识”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教学难点,教材的分析说明过程较为详细,编选的习题相应多一些,教学时应注意体现编写意图。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通过浅显的应用题,先说明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再引入分数单位,向学生说明同分母分数加减时,分子相加减而分母不变的道理。 例1.四年级一班买了一张红纸,用这张红纸的3/7做小红旗,2/7做红五星。做小红旗和红五星一共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知道,在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而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后计算。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只看一个自然数的个位就可以确定它是否是2和5的倍数?进行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能相加减?为什么分母中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的最简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小朋友,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相似文献   

1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计算思路却是一致的,即必须是相同的计算单位才能相加、减。而这正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转化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将成为本节教学的基本思路。 1、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为知识的延伸做好准备。 2、巧妙设疑,引入课题。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1、讲解例1 (1)出示例1,启发提问:①1/2和1/3的分数单位相同吗?②不同分  相似文献   

16.
周经华 《广西教育》2013,(33):62-62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段师:像1/2+1/4这样的分数加法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呢?生:通过通分来计算。师:好办法,通分的目的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加减法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加减法来进行计算(板书:转化)。请大家尝试计算下面两题:  相似文献   

17.
“分数单位”与自然数单位、小数单位一样,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但在教学中却容易被忽视。教学时,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一、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为什么药先通分后才能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落实双基,反馈信息,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摸清思路,通盘考虑。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设身取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的思路从哪里开始,向何处发展,在哪里可能受阻,应设计哪些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指明思维方向。例如,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师生首先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因而在先计算168+20、1.37…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些平时常见、又不易为人们所重视的算理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浅显问题为例,逐步解剖,向原理引伸,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无论是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还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计算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下面,我就分数四则计算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作些简要的算理分析。(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通分?我们在名数加减法里,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的,要先换算成相同单位后再相加减。比如,1米加5分米或1米减5分米。计算时应把米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记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记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记住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