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Ⅱ),对师专1997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9.6%的一年级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7.9%的学生问题较为严重。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弱、自我控制力差和疑心与妄想,表现为女生多于男生,科学生多于理科学生。男女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男生第一位是自我弱,女生第一位是自我控制力差,男女生在自我控制力差、自我弱和冲动性紧张三个不安因素中存在着非常显差异,科学生和平科学生在5个不安因素中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校2005级新生UPI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我校2005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切掌握高职院校新生心理特点,及时发现新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在2005年10月采用UPI对全校2005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3.
新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1995年10月、11月对95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2069份,情况分析如下:一、我校95级新生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看,大部分新生的心理比较健康,但相当一部分新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一)95级新生心理健康不良者比例颇高,平均为30.5%,比例最高班级为46.0%,比例最低班级也有22.5%;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375人,占受测学生总数18.l%;有严重心理问题者ZI人,占l/,想轻生者11人,占0.5%。但自我感觉有心理问题者和主动提出咨询需…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象:广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2004—2007级新生共4414人;方法: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UPI),WJZ与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新生与本科院校新生心理状况方面差异不明显;纵向比较来看,2007年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从特定人群来看,2005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比例较大;高职院校新生主要心理问题在于神经衰弱、抑郁、自我意识不足、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象:广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2004-2007级新生共4414人;方法: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UPI),WJZ与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新生与本科院校新生心理状况方面差异不明显;纵向比较来看,2007年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从特定人群来看,2005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比例较大;高职院校新生主要心理问题在于神经衰弱、抑郁、自我意识不足、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2.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4.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本使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我校200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师专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其它高校相当,在性别、系际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师专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自信与焦虑、身体素质与机能、人际交往、情绪与情感、自我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衡阳师范学院2010级新生4447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等程度心理困扰的检出率为6.23%,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不同性别、专业、学历层次的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咨以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蚌埠学院4361名2013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新生心理异常和筛查一类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1.3%和4.8%,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新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突出,其中女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男生,农村生源新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城市生源新生.结论: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是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几个方面因素行成合力,共同探索提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8级新生UPI抽样测试调查结果得出大一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均高于全国常模,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对河池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发现 :(1)被试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 6 5 .2 % ,总检出率远高于国内其他研究所报告的结果。 (2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但文科和理科学生之间有较显著的差异。 (3)被试心理健康问题以强迫症状、神经衰弱症状表现最明显。其中 ,神经衰弱类症状存在显著的文理差异 ,表现为理科生比文科生严重。强迫类症状存在显著的性别和文理差异 ,呈理科生比文科生严重 ,男生比女生严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Using education survey data from 6,883 Grade 6 students in 148 schools and from 6,868 Grade 8 students in 92 schools in New Brunswick, Canada, the author applied student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and schools regarding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to school.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showed that in Grades 6 and 8, discrepancies in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were mainly within schools, rather than between schools. At the student level, sense of belonging in both grades was affected more by students'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less by their individual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Students' self-esteem w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of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followed by their health status. At the school level, school climate (academic press or expectation in Grade 6 and disciplinary climate in Grade 8)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school context in shaping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相似文献   

13.
浅议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资源匮乏、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通过构建三级防御体系,完善由学长、心理健康委员、心理协会骨干组成的朋辈辅导队伍,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的方法是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31名仫佬族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0.5%,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9.2%;心理健康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儿童高于非单亲儿童,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级问题检出率最低,5年级其次,6年级最高。这些结论表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社会应特别关注女生、单亲家庭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院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院01、02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统计,分析了我院学生的学习态度、愿望和要求,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职业技能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状、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解决策略四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并提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希望为民办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7-2009年学生体质测试所获得的数据,对2007-2009级新生耐力素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我院新生耐力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体育氛围、体育态度和意识及身体条件和意志品质等。因此,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端正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规范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A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and low enrollment in the geosciences exist at both secondary and tertiary lev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equently, it is unlikely tha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scientific literacy without an increase in both of these populations.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pose research questions, highlight sociocultural theories,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other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 possible avenues by which to explore these related problems. We argue that such research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inform science education policy and advance national scientific literacy.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7:121–129, 2010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岳波 《教育学报》2002,(5):39-43
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理科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电化学”化学问题解决对比教学实验和访谈的方法 ,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心理模拟将专家和优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经验外显为“原型”,并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过程使大量中等学生的相应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说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经验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辩证地分析了原型的利与弊 ,指出原型定向阶段应该提倡师生共同建构 ,原型不应该被固定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information on their future study success will influence their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decision and lower first-year dropout as a consequence. A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among 313 law and social science applicants at the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The main results suggest that (a)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verly positive about their future performance, (b) enrollment rates increase by 25% if students receive information on future study success, but (c)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students does not reduce first-year dropout.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is that the higher enrollment decision is not driven by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ents are self-serving biased or by their updating behavior. Instead this decision seems to be influenced by a fear of failure, in the sense that students who receive a pass-signal (fail-signal) with respect to future study success enroll with higher (lower)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