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种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征,造成儿童“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服从到平等、从平等到公道的发展过程,造成儿童公正观念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协作等。这些蕴涵于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并从变革德育观与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做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 关于儿童心目中的惩罚问题,在研究者们早期的研究结果中发现,惩罚通常被年幼儿童认为是公正的,因为这些惩罚均来自大人,他们认为犯错误该以痛苦偿还,相信惩罚的抵罪意义。在童年后期主张惩罚的人就少了,代之以讲明道理,他们已经将惩罚当作一种教育方法了。而且指出这种判断的重大变化在十二岁。 后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进行了更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年幼儿童往往认为应该用强制手段使犯错者服从大人的命令或规定,谁犯错,该谁受罚抵恶(抵罚性惩罚),年长儿童则大多数认为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的理念及其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引起理论界关注,但众多的研究没能对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进行整体性探究。本文拟在明确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实现教育公平理念的途径,并就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教育不公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公平的理念(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所谓公平是指公正和平等。如果说公正主要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精神,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评判事物的标准的话,它主要与“偏狭”相对,属于一种价值判断;而平等则主要用于表征人与人的地位和关系,侧重于事实的描述。平等与“不平等”相对,人们的地位或权利是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论上辨析社会“平等”、“公正”和“公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平等、公正和公平。认为社会不平等是绝对的;社会公正是一种形式上的、相对的社会平等;社会公平是对社会公正的过程和结果与期望的社会平等之间差距的体验。高等教育不平等的两个关键是个体在高等教育前不平等和获取高等教育资源不平等,高等教育公正试图修饰高等教育不平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公正的初衷,最后呈现出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社会集体感觉。  相似文献   

5.
论公平的本质、内在矛盾及其效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平等或等同于公正,公平实际上蕴涵着平等和公正两方面的矛盾性要求,公平的本质就是对这一矛盾性的把握。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的关系,效率的提高决定着公平发展的历史,而社会对公平的追求又最大限度地实现着效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效率是公平的尺度。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具体说来,又是在公平内部平等和公正的矛盾性张力中展开。  相似文献   

6.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均”已不仅仅是贫富不均,而且扩展到了权利、机会、环境、公正等获得的不平等。这在当今开放的环境,人们的观念、价值、利益等多元化的社会,极容易引发社会共鸣,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人们要求条件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公平的本意是“合情合理、不偏袒”,是公正与平等的有机结合,且重心在公正,是一种“应该如此”的价值判断,具有永恒与普世的价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仅仅将“一定程度的收入均等化”视同为公平,并由此出发探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存在难以克服的硬伤:忽略了公平中的公正要求,与公众日常生活中“合情合理、不偏袒”的公平观不兼容,极易引发种种悖论,误导价值观的混乱。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取而代之以“维护与实现公平(正义)”,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公正的思考由来已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平等"视为"公正",他认为:"不公正即不平等,公正即平等。公正就在于平等地对待平等,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这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注意到,通过国家层面的教育均衡努力,家长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也发生了变化——从择校到择班,到择师。由此,我们必须思考在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有制问题不是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生产力的标准,来衡量各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种所有制经济要进行公平竞争,必须要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和公正、公平的经济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道德判断就是一个人对公正问题的看法,它是人们思考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科学家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公正观念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一种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者皮亚杰指出,年幼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1)内在的公正——认为所有“不好的”行为都应惩罚,不是被人力惩罚,就是被自然力或者超自然力惩罚;(2)道德实在论——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去判断行为的好坏;(3)认为严厉的惩罚有效;以及(4)认为  相似文献   

12.
刍议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斌 《河北教育》2009,(1):23-23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中最具实质性的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尊重和对待每一个儿童,让每个儿童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它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皮亚杰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基础理论之一,经过实践,已不断转化为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的实际经验,构成关于幼儿发展、教育的常识性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 1.幼儿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幼儿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在研究中还发现,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认知的发展有相互平行对应的关系,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律阶段(0~5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只是一种感官动作的反应,而无道德意识可言;②他律阶段(5~7、8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以“道德现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双语教育法》尊重语言少数族裔儿童带进美国学校的母语和文化,注重追求教育公平,但忽略了教育效率,未能解决语言少数族裔儿童语言学习问题。《英语习得法》将政策追求目标转向结果或成功的平等,对语言少数族裔儿童既不公允也不公正。它是在牺牲其母语和文化的基础上追求教育效率的,未能把握好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最终会延宕政策终极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公正与公平、平等、正义之间既有某种相似性,又存在着不同。公正与公平的差别表现在:公正是一个具有正价值取向的概念,是人们对社会政策或制度设计的理想追求,其应然性强,而公平则突出衡量标准的一视同仁,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公正与平等的差别体现在:公正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且具有积极意义,而平等则更关注权利、地位、义务的等同,不适当地运用平等原则往往带来负面效应;公正与正义的差别在于:正义侧重于道德性的内涵,而公正则侧重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正义与公正是一种属种关系,公正是正义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正义。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儿童的惩罚观问题,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性质的研究中着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皮亚杰的研究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1)在儿童心目中什么样的惩罚最公正?(2)在儿童看来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皮亚杰根据他的研究发现,年幼儿童几乎全部选择抵罪性惩罚办法,半数以上的年长儿童选择回敬性惩罚办法。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惩罚观发展这一问题也有过研究。1985年山东师大程学超、张承芳采用上海师大教育管理系德育心理科研组编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与教育公正、教育平等、教育均衡有着某种关联和意义的相近表达,但人们在混用中模糊了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正体现的是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规范等在价值取向上的正义性及个体发展的公正性,教育平等反映的是教育活动中主体间关系的客观事实和实然状态,教育均衡是在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教育公平则包含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成分,是一个反映相对性、主观性、规范性的范畴,反映人们在教育领域中的现实状态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一 和谐作为社会终极价值目标之一,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统领;作为人与入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则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得以实现后所结出的果实.我们不能想象,在某些人拥有先天社会特权或先天尊贵身份而其余人却一概没有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也不能想象,在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个人发展机会不均等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同样不能想像,在不能公正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或人际纠纷、不能正义地及时纠正不公正和侵害他人权益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要想真正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建立起能够体现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公正而合理的社会制度.所谓"政通人和",是此谓也.  相似文献   

19.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是举办任何性质的比赛所追求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公平公正是所有参赛人员平等参加比赛的最高体现.因此.公平公正原则是所有参赛人员最关注的问题。教育部职成教司黄尧司长在介绍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有关情况时说,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所有裁判人员严格按照比赛裁判和评分规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确保大赛顺利举行。为体现竞赛公平、公正,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统一竞赛标准.并经审核认定后。在比赛之前予以公布.以保证参赛选手在同一规定条件下公平竞赛。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一个人先前的过失行为与后来遭到的灾祸,儿童会做出上苍公正的判断,认为灾祸是由先前过失行为造成,是上苍的惩罚.文章回顾了上苍公正观的内涵和年龄发展趋势,上苍公正与公正世界信念、疾病认知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考虑概念范畴、方法控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适当的教育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