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东铁路”简介“中东铁路”(中国东省铁路)亦称“东清铁路”,全长2800多公里,由干线和支线两部分组成。干线从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直达海参崴,横贯黑吉两省。支线北起哈尔滨中经长春,沈阳直到旅大,从而形成“丁”字形纵横东北三省的大铁路。“中东铁路”是沙俄殖民政策的产物。长期以来,沙俄一直觊觎我国东北,妄图把满洲纳入自己的版图,以便称霸远东。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掠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1898年,通过《旅大租地条约》,又取得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权利。铁路于1896年6月9日开工,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铁路所至,权利所及,沙俄通过中东路的修筑,事实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依据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在我国东北修筑了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始哈尔滨南抵旅大的一条呈丁字型的铁路。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长春以南至旅顺口的铁路转让日本,沙俄的势力退至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由于以哈尔滨为枢纽,东西横贯东北的中东铁路,依然是联接海参崴至莫斯科铁路交通动脉,因此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筑的横贯东三省的中东铁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之一,是沙俄政府通过《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但真正清理这些特权时却是另外一回事,特别在归还中东铁路上只答应“另行签订使用中东铁路的专门条约”,并于1924年与中国北京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和《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以“中苏共管”的方式保留了这一特权。  相似文献   

4.
中东铁路是沙俄依据《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管理。“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边境安全,单方与日本、伪满洲国就让售中东铁路问题进行多次谈判并签订了《苏满关于中东铁路转让协定》。这不仅违反了中俄协定,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中长铁路。中东铁路是沙是俄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897年开始修筑,1903年初开始通车,贯通东北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的“丁”字形铁路。全长2189公里。这条铁路,在近代史上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独占我国东北的野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不容,遂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割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段为日…  相似文献   

6.
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东正教传入哈尔滨,并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活动期间,通过传教布道毒害中国人民,用“基督的福音”为侵略者开拓道路。但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沙俄新艺术运动对哈尔滨中东铁路高级官员府邸建筑影响,主要阐述新艺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大量的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的建筑领土和不平等条约的前提,俄罗斯把新艺术建筑设计风格传入哈尔滨城市建设之中。沙俄在哈尔滨建造了大量的住宅、办公楼、火车站、旅馆等建筑。使新艺术运动建筑占据了中东铁路建筑体系的主阵地。又专门成立了“城市公共事业特别委员会”,进而牢牢地控制了中东铁路哈尔滨附属地的行政行使权。通过对中东铁路高级官员府邸的设计建造的结构、造型、纹饰进行详细分析介绍,阐述沙俄的新艺术运动对哈尔滨中东铁路高级官员府邸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 ,沙俄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随着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 ,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工程师、铁路职工、沙皇军队员及其家属开始迁移到哈尔滨居住。在其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 ,俄罗斯人成为了哈尔滨居民的主体。与此同时 ,他们把俄罗斯文化引入了哈尔滨 ,在建筑、教育、文学艺术、饮食服饰、语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哈尔滨特质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东铁路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共同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铁路是一个没有成为“合股企业”的“合股”企业。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中东铁路完全是沙俄自己建造的。事实是中东铁路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共同建设而成的。中东铁路具有多重性质。这样一个丁字形的铁路网,结束了东北交通干线上马车、牛车的时代,成为东北交通大动脉。但是,中东铁路在1920年以前是沙俄与日本进行争霸和侵略中国东北的工具。在这一时段里,他们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对中东铁路全面的否定,不真实;对中东铁路全面的肯定,不客观。还是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随着沙俄借修建中东铁路之名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作为俄国国教的东正教也堂而皇之地在哈尔滨传播开来。哈尔滨市一跃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人争口气”1904年,清朝政府做出了在北京西北部修建京张铁路的决定。由于这条铁路有重大战略意义,沙俄和英国帝国主义都对它垂涎三尺。他们勾心斗角,竞相争夺筑路权,最后分别派出代表,几乎以同样的口吻向清政府威胁说:“这条铁路工程浩大,非由我们来修筑不可。如果你们执意用自己的钱和工程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大程度上,哈尔滨是一座因中东铁路修筑而发展起来的"速成型"城市。哈尔滨开埠前后,社会风尚发生明显变化。本文以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从地理人文及方志见闻、报刊报道中探究审视这种变化,并从理论上阐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加拉罕作为苏联早期对华外交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其外交活动的首要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了维护苏联在华特权,这一特点在中东铁路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的三次对华宣言中,对待中东铁路的态度由无偿归还变为决不放弃;他以苏俄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出使中国,软硬兼施,迫使正处于困境的北洋军阀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协定》,苏联重新取得了中东铁路特权;他作为首任苏联驻华大使,阻挠《中俄协定》中有关中东铁路条款的落实。竭力维护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从而埋下了双方冲突的祸根,并且最终导致了中东路事件和中东路战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洋泾浜语作为语言接触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中国东北中亦不乏其表现。19世纪末,随着沙俄在东三省修筑中东铁路、强占旅大等殖民政策的推进,在中东铁路沿线陆续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俄式洋泾浜语。梳理这种俄式洋泾浜语在东北或消亡或残存之表现,分析其中的原因,论述从东北方言史中钩沉出这种语言接触特殊变异现象的意义,旨在为东北亚语言接触及都市语言规划与建设发展研究,提供个案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沙皇俄国是其中最疯狂的一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屈服于沙俄的压力,让地筑路,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日俄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从沙俄手中夺得中东路,使中东路问题更加复杂化。辛亥革命后,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解决中东路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谈判,以“共管”的名义,使中国空享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抵制了苏联外交政策中的大国沙文主义,终于将中东路收归国有,从而维护了中国主权  相似文献   

16.
在即将迎来哈尔滨建城百年之际,我们回顾一个多世纪前的近代中俄关系,沙俄运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大门,于是它们在中国,首先在东北地区修铁路、设银行、经营工商业,随之在铁路沿线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然而这一切绝非西方学者所说的给中国带来了所谓“繁荣与文明”。  相似文献   

17.
赵俊清 《学子》2004,(7):7-8
民族革雄赵尚志青年时期曾在哈尔滨“许公中学”读书。该校培养中东铁路中级技师,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输送人才。这所中学经几十年的演变,即现在的哈尔滨市第13中学。今天的哈13中已是重点中学,是培养众多名人名星的摇篮。本文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史副主任、研究员赵俊清专著《赵尚志传》第二章“置身革命洪流”中的第一节,写赵尚志在许公中学读书时的革命活动。经取得赵俊清同志同意,本刊在选登这部份内容时作了删节,并加了现在的文章标题。  相似文献   

18.
沙俄操纵的外蒙古首次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外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它曾于1911年首次宣布独立,中国历届政府均未予以承认。根据“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外蒙古于1915年进入“自治”阶段。1919年,中央重新对外蒙古行使主权。外蒙古的首次独立是沙俄乘中国辛亥革命政局动荡之机,策动外蒙古封建王公分裂中国领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清末以来,我国东北成为日俄角逐之地,铁路江河任人宰割。辛亥革命后,东北当局,利用日美争夺东北和苏俄发生革命的形势,逐步收回江河主权,建立了东北江防舰队,它对维持江面治安,保护航业,促进航业和农工商各业的发展起了相当作用,本文试就此加以论述。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侵占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中国领土。这样,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就变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河。从此,沙俄的船只不仅可以在黑龙江上肆意横行,而且还经常侵入我国的内河松花江。1898年7月6日,沙俄政府又同清政府签订了《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其中第二条竟然规定:“现准公司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能够再找到如哈尔滨这样一座宛如建筑博物馆般的城市了。哈尔滨是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但一个城市的个性并不与她脸上风霜的多少成正比。1896年,李鸿章把中东铁路的修营权给了俄国人,俄国人给了我们一个哈尔滨。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时,作为中东铁路枢纽和管理中心的哈尔滨,基本形成了一个成为现代"城市"的市区。1914年《英俄协定》签署后,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几万侨民汇聚到哈尔滨,哈尔滨一时成为列强盘踞的国际城市。历史的疼痛已经远去,但历史给哈尔滨留下的建筑记忆依然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