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明日报第一版《来自前线的报告》专栏里,陆续发表了该报摄影记者吴力田深入老山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拍摄的真实的、难得的、珍贵的照片。一位摄影记者,不是把镜头停留在那些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地方,而是对准充满硝烟的战场和殊死战斗的勇士,这种深入、及时、有效的工作作风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记者深入到前线去写几篇报道,拍几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社摄影记者吴力田,一九八五午十至十一月间随新闻代表团赴老山前线采访。她不仅在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而且主动要求参加战斗,在同越军的战斗中表现得英勇顽强。为此,光明日报社编委会曾通报嘉奖了吴力田同志。下面这篇报道记述了她的生动事迹和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3.
荷兰为中国新闻摄影代表团安排的活动日程:10月28日访问《电讯报》和荷兰联合出版发行公司。上午10时许,汽车停在《电讯报》门前的时候,一位满脸络腮胡子、体形如举重健将的摄影记者,首先招呼我们在楼前合影留念,然后,便由报社的公共关系小姐带领参观。午餐时,那位摄影记者便把放大8吋的照片送到每个同志的手里涫?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工作效率,冲放照片大约只需15—20分钟。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报纸扩版,报纸对新闻照片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各报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照片“告急”现象,迫切需要摄影记者提供数量多、质量高的新闻照片。要适应这样的形势,报社应当及时充实摄影部的力量,摄影记者则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记者素质是多方面的,这里我就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摄影记者必须提高观察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2004年度金华市新闻摄影好作品评选刚刚揭晓,我拍摄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见右图)组照获一等奖。得知我的摄影作品获奖了,不仅我所在的综合新闻部领导、同事表示祝贺, 报社摄影部有的摄影记者也流露出了羡慕的目光。为什么?因为我是一名文字记者、编辑,并非摄影记者。1、抓住机遇,揿下快门回顾拍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这组获奖照片很有意思。去年11月8日上午8时,我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一位通讯员打来的电话,说该院有一位来自义乌的四胞胎产妇刚送进手术室进  相似文献   

6.
对于摄影记者而言,采访两会归来后,最大的难题恐怕就是如何挑选见报照片。所以,解剖挑选照片这个过程,或许要比照片见报的本身更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事实上,从采编双方各自对照片的认知、解读和版面处理中,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出许多新闻摄影采访以及新闻照片传播的理论问题。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自1993年我第一次上会至今,已是第8次采访两会。今年,我把在两会上每天拍摄的照片送到夜班后,又多用一点时间,就是在夜班看编辑们如何挑选我的照片。下面谈谈我在夜班看编辑们挑选照片的三次经过。“申纪兰代表的第52个‘三八’节”上…  相似文献   

7.
我边防部队忍无可忍,奋起还击越南侵略者的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期间,前线摄影记者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受到读者的好评。这些生动的画面,使我们对这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报社的摄影记者跑到农村去给一位先进的知识青年拍照,拍的是这位青年挑粪下田的情景。这位摄影记者想,知识青年岂能不讲究“卫生”?于是让他戴上了一个大口罩。这张照片受到了群众的批评。这一件事,引起我一些想法。那位知识青年参加挑粪劳动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记者如果如实地拍摄他挑粪的情景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去“导演”一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一) 王建民是新华社的军事摄影记者。去年夏天,他在对越自卫还击前线拍摄了两千多幅战  相似文献   

10.
我是大连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没有具体的"新闻口"分工,报社的同事都说我是"报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咱又是经过1O年军队特殊训练的转业军人,平时吃点儿苦,受点儿累自然不在话下,心里还时刻准备去一线"战斗".为了这个目标,我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彩色照片盛行的时代,英国著名体育摄影记者克里斯·史密斯却多年坚持主攻黑白照片而自成一家。史密斯16岁便开始在家乡的一家小报社当见习摄影记者。在那里,他给别的摄影记者打下手——帮他们配药、冲卷、印放照片等,学会了一整套暗房技术,偶尔也有机会拍一点别人不乐意去拍的体育项目照片。到了22岁,他才成为这家《北方每日邮报》的专职摄影记  相似文献   

12.
李远  景岩 《军事记者》2014,(8):18-19
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主办的“从历史到现实:战地记者与战斗精神”研讨会近日成功举行。原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刘铁生、人民前线报社原社长刘东耕、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高级记者冀惠彦3位经历过不同战争洗礼的战地记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他们结合自身的战场经历和感悟,对战地记者战斗精神的培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报新闻摄影报道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一些报社摄影记者青黄不接,忽略摄影的专业性;二是在分配制度上歧视摄影记者;三是报社各部门协同作战功能不能发挥,在报纸版面运用新闻照片以及怎样保护摄影记者的积极性方面时常撞车;四是一些报社没有专职图片编辑,在选择照片时缺乏优秀的裁判员。因此,要使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报纸更具竞争力,必须在  相似文献   

14.
在报社编辑部,文字记者为了丰富自己所写的报道,往往想起摄影记者:唉,配个照片吧。 摄影记者为了能使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单条新闻在报纸上发得突出些,便不愿意和文字记者一起去掺和。摄影和文字,到底谁配谁? 我以为,谁也不用配合谁,两者在报纸上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列同等的伙伴,只是报道新闻时所借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文字和摄影,在报纸工作中应该是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活跃在南联盟前线的摄影记者中国摄影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略带苦涩的故事:波黑战争结束后,中国摄影记者才前去采访,外国记者大惑不解,“你们怎么才来?”中国记者苦笑着答道:“因为我们路远,我们来迟了。”的确,无论是器材装备还是记者的经验,我们同国外记者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段路并不好走。然而,在这次科索沃战事报道中,战争开始前一周新华社摄影记者黄文便进驻前线,战役打响之后,立刻发回照片,其后又有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年轻的小伙子胡海昕前往增援,另外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刘宇还到阿尔巴尼亚传回有关难民的报道,就…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贫困山区,拍摄上千篇穷孩子想上学的照片,但最使人心动的是一位小女孩那渴望上学的希望目光。 1998年湖北发生特大洪水,几百名摄影记者在抢险一线拍摄了上万幅照片,但武汉晚报邱焰拍摄的“母女之情”成为最具感人的照片之一。 两幅照片都是重大题材,两幅照片视点却又那么小,两幅照片有众多记者拍过,给人留下记忆的也就是这几张,“我要上学”的照片引发了千万人的同情带来了“希望工程”,“母女之情”唤起了万众一心战胜百年  相似文献   

17.
首都几家报纸的摄影记者诉苦: “我们报社总编室的同志(包括有的总编辑),要求报纸新闻照片直接配合文字消息刊用。”“他们认为报纸上的新闻照片只能起填空白、美化版面的作用。在设计版面时,先把消息、通讯等文字稿件作了周密安排,最后看到那里有空白天窗,再安排照片。”“有的编辑告诉摄影记者,版面已经定了,要求拍摄一张横幅的照片。”如此等等,要摄影记者去“按图索骥”。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请问这几家报纸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业余摄影者愈来愈多,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日本一年一度的例行纪念日特别多,节日里,男女老幼身着漂亮的服装出外蹓跶,大多数人胸前都是挂着照像机,连小孩也不例外,遇到合适的景物,便咔嚓、咔嚓地拍起来.这就给摄影记者增加了难度,千万不要使读者看了报上的照片说这样的话:"呀,这照片不就同我拍的差不离么!"记者要拍出高人一等的照片,就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因此,日本有的报社对摄影记者一般提出六个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摄影记者应当是"物理学家".业余摄影者按按快门相当容易,而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件难事,因为他起点高,要求高,他必须懂得各种照相机的性能、结构,懂得如何根据被摄体的情况选择广角镜头、望远镜头.摄影记者出去采访时,耍带好几架照相机,同  相似文献   

19.
1947年冬季,新华社豫皖苏分社曾经发过一条战斗消息,这条消息就是记述雪枫报社和新华社豫皖苏分社工作人员一手拿枪战斗、一手办报发新闻的真实情况。这条新闻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好稿,它却反映了解放区新闻工作人员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1947年秋季,我和王甸等一群人,从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派到豫皖苏根据地去作新闻工作。这个根据地是在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取得了光辉战绩的地区。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大别山区以后,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看似简单,到新闻现场拍一张照片,然后回到办公室做一下修改,再配上文字加以说明,最后交给相关编辑即可。实际却不是如此,新闻摄影记者拍摄出精彩的画面都是用尽浑身解数。新闻摄影记者是战斗在新闻最前沿的,因此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