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33-136
闽籍女翻译家薛绍徽与其夫陈寿彭合译了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这部小说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西方科幻小说,薛绍徽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在20世纪初的翻译热潮中,薛绍徽作为女性能够史无前例地参与到翻译活动中,以女性译者的身份走进翻译的历史。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八十日环游地球》为例,探讨薛绍徽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性别意识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翻译     
随着中国社会越发走向现代,翻译界不断涌现出了许多女性,这与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普及有关。在封建社会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妇女在学术领域内成就少,中国历史上除了有很少几个女诗人外,少有女科学家、女教育家、女翻译家。翻翻中国的翻译史,虽然源远流长,但我们只能看见翻译佛经和封建迷信的道安、彦宗、玄藏等。佛经翻译开始于西汉末年,此后长达一千多年都没有女性译者。到清朝末年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不同性别在语言应用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已经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中外语言学家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女性用语的普遍特点.而男女语言应用中的差异在翻译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试从女性特有的语言特征角度,分析女翻译家杨必在其<名利场>译本中所体现出的译者的女性身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为基础,探讨了香港女翻译家孔慧怡博士的译作《荒山之恋》在单词、句法和文本层面所体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正是译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英译本彰显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传播的过程中凸显了众多特殊的女性形象——"醉妇""荡妇""怨妇",这是被美国文化过滤、构建之后重新塑造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象塑造与译者模式。反思该案例可以看出,"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塑形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与中外翻译家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成功地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借此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华人女性形象--女勇士.这个女性形象具有现代西方女性的独立性和反抗性,同时也保留了某些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呈现出典型的后殖民杂交性.该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中国女性的刻板形象,同时也表达了汤亭亭对中国父权文化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7.
女书意味着女性由“沉默”走向了“独白”,这是它在中国女性史乃至世界女性史上的意义.在女书文化拥有的那个隐秘的女性话语空间里,男性的缺席和女性有限的控制权使女性自我的书写成为可能.但是,生活在男性话语中心的传统女性注定无处可逃;故而女书要成为女性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书写,又是终究难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萧红早期小说中的女体书写与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萧红早年未婚怀孕的经验,考察萧红书写女性人物的特色.在萧红早期的写作生涯中,一些极为私密的女性经验,成为她建构文本的资源和推动力量,在独有的女性书写中完成中国现代文学中极为复杂的女性集体想象.在萧红小说中,女体/母体的病态构成了史诗风格的女性身体铭刻.这种独有的女性叙述,凸显了女性身体,以一种怪诞现实主义的叙述策略完成.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15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举行"庆祝中国译协成立20周年暨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会上对176位翻译家提出表彰并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戚国淦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惟一获此殊荣者,这是对他几十年翻译事业的充分肯定.戚国淦先生确实是一位"皓首穷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给翻译事业"的资深翻译家.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女大学生是未来女性人才的特殊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0以后,客观上给女大学生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她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视当今女大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矛盾和困惑,结合现代女性人才的素质要求,探求知识经济时代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海外中国女作家虹影的创作受到了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她的小说,尤是其长篇小说系列,就是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笔者力图从母系氏族的神话、男权中心文化的崩溃、女性意识的凸现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虹影小说创作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在一定的特殊的社会气候中发生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将受到多个维度和视角的影响。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会受到社会、性别、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译本的产生。《到灯塔去》是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之作。文章通过《到灯塔去》瞿世镜和王家湘两个译本的对比来研究译者性别身份影响下,不同性别的译者对于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策略以及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语言问题逐渐引起女性主义的重视并得到系统的研究,女性主义译者意识到只有破除父权语言才能消除女性和翻译的弱势地位,因而在翻译中实施"语言操控"策略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劼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而独特,形象地体现了李劼人对女性命运的理性思考,也反映出作者的女性意识与观念。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文学生动地再现了西方各个时期特定时代的典型女性形象,并以其独特的文艺品质和蕴涵其中的法律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指向,为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演绎提供了最好的伦理阐述。基于女权主义文学与法律、伦理之间内在演绎关系,以法伦理学的视角,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演变,作文学的诠释,这会有帮于人们对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法理上的解析和说明,也将有助于我们用文学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来丰富对抽象的一般性法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陈衡哲是五四时期最早传播与借鉴早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女性苦难的同情,并针对现实,对女性如何摆脱其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开拓意义就在于很好地融合了早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张,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的诉求,形成了一部女性运动发展史和女性文学史。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相呼应的是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西方女性作家在女权主义和文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的本质要求译者从基本的意义传递要上升到文学性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审视中西诗学规范的差异,明确译文的诗学取向,综合运用翻译策略,发挥译入语优势,确保译文文学性的传承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