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植树节前后的几天内,光明中学有数百名青年团员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经统计:平均每人栽杉树9棵,栽松树11棵,所栽两种树的各自总株数均是四位数,它们都是由1、2、7、8四个数字排成的.若将松树总棵数这个四位数的首位数字移至末尾,其他三个数字顺序不变,所得新四位数就是所栽杉树的总棵数.那么,共有多少名团员去植树?《有多少名团员》答案设有x名团员,则松树有11x棵,杉树有9x棵,则总棵数为20x.又设松树颗数为abcd(a,b,c,d可取1,2,7,8),则杉树棵数为bcda.由数的整除性可知,a+c=b+d,a+d=10 …  相似文献   

2.
解乘法应用题,一般都认为被乘数和乘数不能交换,否则就是错的。例如,有5排学生做操,每排都是10人,求学生总数。列式为10×5是对的,若列式为5×10,一般会认为是错误的。其实,我认为这样列式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我们把这些学生看成10列纵队,每队5人,那么列成5×10又何错之有呢?再如,5人上山植树,每人植树6棵,共植树多少棵?列式6×5固然不错,但列成5×6,也是对的:每人植树1棵,就有5棵树,而每人植树6裸,就应该是5棵树的6倍。  相似文献   

3.
数学活动课上,大象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二年一班的同学要栽160棵树,栽树时同学们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3人。平均每人栽几棵?还剩几棵?小猫咪咪抢(qiǎnɡ)先发言:“先求每组栽多少棵,160÷8=20(棵);再求每人栽多少棵,还剩多少棵,20÷3=6(棵)……2(棵)。所以平均每个同学栽6棵,还剩2棵。”小兔灵灵说:“我先求共有多少人,3×8=24(人);再求每人栽几棵,还剩多少棵,160÷24=6(棵)……16(棵)。所以平均每人栽6棵,还剩16棵。”老师说:“他们两人计算的结果,剩下的棵数不一样,谁的结果是错误的呢?”检验咪咪的计算结果为6×3×8+2=146(棵)。检验灵灵…  相似文献   

4.
有时利用倍数关系,使一些百分数应用题解起来简单、容易。如:“校园里种了两种花,月季花种了48棵,芍药花的棵数是月季花的3倍,两种花各占总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的解法是:48÷[48×(1+3)]=48÷192=25%这是月季花占的。芍药花占的为:48×3÷[48×(1+3)]=144÷192=75%如果利用倍数关系,把月季花的棵数算作“1”,则芍药花的棵数则为1×3,总数为1+3这样:月季花占的为:1÷(1+3)=1÷4=25%芍药花占的为:1-25%=75%这比起前面的解法要简单得多,而且不易算错。不少问题可以利用这一思路去解答。巧用倍数解百…  相似文献   

5.
一些资料上要求学生解这样一类方程“32÷4x=4”。学生中往往出现两种解法,第一种是把原方程看成“32÷(4×x)=4”去解,得x=2;第二种则是将原方程看作“(32÷4)×x=4”去解,得x=0.5。教师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的解。采用第一种解法的学生,先把4与x的值相乘,得如下检验式:左边=32÷(4×2)=4=右边采用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先将32÷4,再把所得的商与x的值相乘,得出的检验式是:左边=32÷4×0.5=8×0.5=4=右边结果,学生都能“自圆其说”,都认为自己的解法正确。究竟方程“32÷4x…  相似文献   

6.
数学讨论课     
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例三个人平均分一包糖,每人吃6块以后,三人剩下的总块数与每人开始分得的一样多,这包糖原来有多少块?梁老师让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过了一会儿,甲同学说:“既然三人剩下的总块数与每人开始分得的一样多,那么三人吃去的总块数就等于两人开始分得的总块数。已知每人吃6块,只要用三人吃的总数除以2即是每人开始分得的块数,再乘以3得到总块数。列式6×3÷2×3=27(块)。”乙说:“如果把每人分得的看作单位‘1’,那么每人剩下的便是13,每人吃去的6块占他分得块数的23。这样6÷2=3(块),就是他开始分得的13,…  相似文献   

7.
青云学校李振忠老师来信说,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两位学生在计算45×27÷3时,出现了45×27÷3=1215÷3=405与45×27÷3=45×9=405这样的两种运算方法。由此,这两个学生就争论在只含有乘除的运算式中,不必分先乘还是先除的顺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综观199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题,不难发现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有如下四类:一、绿化问题例1在一次美化校园活动中,先安排32人去拔草,18人去植树,后又增派20人去支援他们,结果拔草的人数是植树人数的2倍。问支援拔草和支援植树的分别有多少人?解题时,若设支援拔草的有x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32+x=2×18;(B)32+x=2(38-x);(C)52-x=2(18+x);(D)52-x=2×18。分析:已知支援绿化校园共增派20人,若设支援拔草的有x人,则支援植树的就有(…  相似文献   

9.
例学校把栽350棵树的任务交给了三(1)班同学,全班共有45人,如果每人每天能栽8棵树,这些树他们一天能不能栽完?分析与解:要确定这些树一天能不能栽完,我们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确定答案。解1:先求出45人一天一共能栽多少棵树,然后再与350棵比较,因为8×45=360(棵),而360棵>350棵,所以一天能栽完。解2: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每人每天栽的棵树,求出需要多少人栽,然后再与45人比较,即350÷8=43(人)……6(棵),由此可见,只需44人就够了,所以他们一天能栽完。解3: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总人数,求出平均每人要栽多少棵,然后再与8棵比较,即350÷45=7(棵)…  相似文献   

10.
一、设疑激趣先出示下面前三题 ,指名口算 ;再出示下面后三题 ,同桌两人比赛 ,一人用计算器算 ,一人口算。(36×5)÷(12×5)=(36×2)÷(12×2)=(36×7)÷(12×7)=(36÷3)÷(12÷3)=(36÷8)÷(12÷8)=(36÷12)÷(12÷12)=师 :好多用计算器算的同学赢了!口算的小朋友认为这个比赛不公平 ,是吧?那交换一下 ,再赛下面一道题 :(36×100…0)÷(12×100…0)=10个10个生1 :等于2。生2 :等于3。师 :请你说说这一题为什么等于3呢?生2 :36÷12…  相似文献   

11.
一、你会算得又对又快。76-50=48÷8=9×6=500+700=3×7=15+65=180-90=40÷5=27÷9=9×9=560+70=1200-500=40+240=47-15=63÷7=32+16=116+74=72÷8=16-7×2=36÷9+9=二、填空。1.309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2.35块糖每5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3.根据“三六十八”这句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是()和()。4.3048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它是由()个千()个十和()个一组成的。5.用2,0,6,9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6.五千零三十写作:();由3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7.()里最大能填几?4×()<3172>9×()…  相似文献   

12.
[题目]同学们参加春季植树活动,四(1)班计划有15人参加,平均每人植树28棵。实际植树时有1人因病没有参加,但其他人仍然按计划完成了任务,这样平均每人多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13.
笔者听过一堂三年级两步连除应用题的练习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详实记录如下:教师出示练习题目:三年级有两个班,每班43个同学,一共要植258棵树,平均每个同学植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绝大多数同学都按照教材的方法去做,而一个女同学却这样解:258÷43=6(棵),6÷2=3(棵)。综合算式为258÷43÷2=3(棵)。教师对此做出如下评析:“同学们,这样做对吗?”学生齐答:“错。”师问:“为什么错?”生齐答:“题目的要求是求每个同学平均植多少棵,应该是把258棵平均分给…  相似文献   

14.
题目:王老师带领一班同学去植树,学生恰好分4组,如果王老师和学生每人植树一样多,那么他们一共植了539棵,这个班有多少人?每人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15.
问题:某校派出201名学生种201棵树。要求男生每人种2棵树,女生每2人种1棵树,学校应派出男生多少名?(重庆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这是一道求部分数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即1份数)来分析求解,或者选择列方程求解法。解题方法: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先算:1个组种树的棵数=1名男生种树棵数+2名女生种树棵数,总组数=要种的树的总量÷1个组种树的棵数。再算:男生人数=1个组中的男生人数×总组数。也可由此关系列方程求解。方法一: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总组数:201÷(2+1)=67(组)男生人数:1×…  相似文献   

16.
苗苗 《良师》2003,(12)
“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思路分析,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若根据题中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个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一:有余加不足,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  相似文献   

17.
杨安林 《广东教育》2004,(10):55-55
对贵刊今年第6期《平面植树问题的新见解》一文中的有关问题,笔者提出一点商榷的看法。原文言:人们在解决平面植树的数学问题上,常犯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即将“植株”与“植被”的求解法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植株的求法是:种的棵数=每行棵数×行数;植被的求法是:种的块数=总面积÷每块所占面积。作者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其用以证明观点的实例和解法却同样犯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原文举例说:一长方形果园长60米,宽42米,种上果树,行距3米,株距2米,问这个果园共种有果树多少棵?文章否定了(60×42)÷(3×2)=420(棵)的解法,列出了所谓“符合实…  相似文献   

18.
灵活运用试商方法的练习(出示小黑板): 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试商时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最好?为什么? 576÷78 3145÷23 2995÷832 2469÷74 236318÷683 89860÷188 1.指名回答后,板演。集体评析。 2.教师从板演的怪式中选四题,用红笔在有关数上加上方框。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练习课上,大象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二年一班同学要在校园四周栽90棵树,劳动时分成6组,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栽几棵?还剩几棵?小兔贝贝举手发言:“先求每组栽多少棵,90÷6=15(棵);再求每人栽几棵,还剩多少棵,15÷4=3(棵)……3(棵)。所以平均每个同学栽3棵,还剩3棵。”大象老师让小羊娇娇给小兔贝贝检验,看他做得对不对。经检验3×4×6+3=75(棵),不得90棵,所以小兔贝贝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小兔贝贝错在哪里了呢?我们按照小兔贝贝的算法,一步一步查找下去:小兔贝贝用90÷6=15(棵),是先求一组同学要栽多少棵,没有错误。用15÷4=3(棵)……  相似文献   

20.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下面介绍这种题型的几种形式。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例1.一个班分成3个小组去果园采摘桃子,第一个小组有8人,共摘了350个,第二小组有7人,共摘了250个,第三小组有10人,共摘了420个。问这三个小组平均每人摘了多少个?解析:桃子总数350+250+450=1050(个)总人数8+7+10=25(人)平均采摘数1050÷25=42(个)答:平均每人采摘了42个桃子。总结:对上面这种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其总数不难求得,解题时就是求出总量,然后除以份数,即得平均数: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加权平均数问题例2.五年级3个班期末数学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