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内容设计上大多注重技能思维训练,枯燥乏味,提出利用贴近生活、科学有趣的科普实验与常规实验项目相结合,以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化学科普实验"导电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为例,探索了如何利用科普实验丰富基础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绿色化学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从实验技术微型化、实验项目序列化、实验物质低毒化等方面,设计了"有机化学实验"新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将"趣味化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灵感的有效途径.围绕高中化学"气体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原有教材实验的基础之上设计优化了"氨气与氯化氢"、"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氨气与氯气"、"喷泉实验"四个适合课堂演示的趣味性实验项目,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想、内容及特色,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线的化学开放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介绍了从增加实验项目、设计实验内容及相关管理要求等方面对化学开放实验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科研项目向本科化学综合实验项目的转移和固化,是促进科教融合,培养化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科研项目引出的本科毕业论文出发,以"吡啶-噁唑类荧光探针"的研究为主线,经过合作式的综合技能培训多次实践,在考虑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开放性4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开放了一个包括探针合成、表征及机理探讨的本科化学综合实验项目。该项目涵盖了有机合成、仪器分析、计算化学等多个二级学科的相关内容的本科化学综合实验项目,比较全面地训练了本科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达到了化学综合实验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面临的宏观形势的改变,南京大学制定了"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根据这一本科教学改革方案,南京大学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结合化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的化学专业学术类实验项目,加强建设化学与生物、材料、环境等交叉复合类实验项目,同时开发就业创业类实验项目,为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对于在高中化学教学计划中如何设置化学实验,是一个热点问题.为贯彻"以实验为引领"的动手学化学的理念,通过深入挖掘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设计了几个化学教材非实验内容实验化、动手化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借助"卓越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平台,结合有机化学和电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了苯乙酮电化学合成苯甲酸的综合性有机绿色实验项目。苯甲酸合成步骤简单而环保,涉及电解、萃取、酸化、抽滤,以及薄层色谱(TLC)定性、1 HNMR和13 CNMR表征,体现了有机化学与电化学的有效结合。该综合性实验适合于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有机化学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综合性、创新性、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介绍我校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情况,分析当前我校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及实验考核方面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ERP软件应用课程为背景,探讨开放性实验环境下的实验项目管理,包括实验项目体系的构建、实验项目的实施、评价与归集。根据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实验项目体系结合了常规性实验模式和开放式实验模式的优势,由"分模块基础实验"、"大模块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实验"构成一个层次递进的体系结构。在项目实施中,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报告和项目实施报告。老师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价,最后将实验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集,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