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纳米Ag包裹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和Fe(CN)6^4-/Fe(CN)6^3-/Fe(CN)6^4-混合溶液中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纳米Ag和多壁碳纳米管具有协同导电的性能。另外,研究了此修饰电极在Fe(CN)6^3-混合溶液中的电子传导机理,属于快速的表面控制的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2.
制备Fe3O4@PCDP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异相类芬顿催化剂,探究其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能。借助XRD、FTIR和SEM等方式对Fe3O4@PCDP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成功制备。并探究H2O2用量和pH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42 h后RhB去除率可达到87.25%。循环3次依然具有较好降解效果,且催化剂结构未变化,催化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构造不同管径的碳纳米管(直径分别为5.4,6.8,8.1 和9.5),研究管径和氮掺杂(50%掺杂)对于纳米管中氧气分子传输的影响. 结果表明,管径越大越利于氧气分子的传输,氮掺杂也可以促进氧气分子的传输.  相似文献   

4.
将48头育肥猪(杜×长×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三个重复,在同一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半乳甘露寡糖(GMOS)和50mg/Kg 金霉素(CTC),进行了46天的对比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从两个处理的每个重复分别选择一头阉公猪屠宰,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基础日粮添加0.1% GMOS与添加50mg/Kg CTC相比较,平均日增重提高10.2%(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25.2%(P<0.01),料肉比下降13.2%(P<0.01);2)屠宰性能:基础日粮添加 0.1%的GMOS与添加50mg/Kg的CTC相比较,背膘厚下降了15.6%,皮厚下降了11.5%,瘦肉率提高了2.94%,但经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3)血清生化指标:与添加50mg/Kg的CTC相比,基础日粮添加0.1%的GMOS可使育肥猪血清中的血糖水平升高120%(P<0.05),胆固醇水平下降3.86% (P>0.05),甘油三脂水平下降42.6% (P>0.05);4)猪肉品质:与添加50mg/Kg的金霉素相比,基础日粮添加0.1%的GMOS可显著降低肉中吲哚的含量(P<0.05),对其它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和花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借助15N示踪技术研究生物炭添加量(0、0.5、2.5和10 mg·g-1)对大豆和花生两种豆科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大豆幼苗的总生物量,但两个较高剂量添加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花生幼苗的生物量,但最大剂量添加显著增加其根冠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生物炭显著降低大豆对15NH4+15N-glycine的吸收速率,但对15NO3-吸收速率的降低作用相对较弱。生物炭添加显著降低花生对15NH4+的吸收速率,而对15NO3-吸收速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炭未显著改变花生对15N-glycine的吸收速率。以上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影响作物氮素吸收速率,但影响依赖于物种差异及生物炭添加剂量。因此对农田土壤进行生物炭添加时,应考虑物种属性和氮形态的差异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维持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蜂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 mA·cm-2.  相似文献   

7.
氮氧化物NOx(NO,NO2)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物。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铁矿(α-Fe2O3)可作为高效光催化剂去除大气中NOx,但NOx气体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特性还未明确,阻碍了对其催化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包括电子强关联效应的PBE+U以及色散力修正的方法,对NO气体分子在α-Fe2O3 (0001)晶面的吸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基于PBE+U方法获得的吸附能(Ead=-0.64eV)比PBE获得的Ead(-1.31eV)低近50%。这是由于电子强关联项U的引入降低了表面铁原子d轨道对价带顶的贡献,抑制了其化学活性,而NO具有一个未成对的π*轨道电子,使得其对吸附基体的电子结构格外敏感。与+U不同,色散力修正不会显著改变体系的电子结构,只是使Ead略有增加(-0.18 eV)。采用统计力学的Langmuir公式计算NO在α-Fe2O3 (0001)表面的热力学平衡占据数,发现基于+U的吸附能得到的平衡占据数与实验观测更为一致。这些结果揭示了电子强关联效应在α-Fe2O3表面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NOx在α-Fe2O3表面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二次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AAO)模板,利用这些模板,并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和高温后处理制备了氮化碳纳米管。分别用SEM、XRD和XPS表征了AAO模板以及氮化碳纳米管的形貌、物相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发现所制备的氮化碳纳米管彼此平行、表面光洁,而且氮化碳纳米管的直径与所用AAO模板的孔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离子液体+DMF(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通过恒电流法研究表明Ti/nanoTiO2-Pt修饰电极对4-甲基吡啶(4-MP)的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同时发现阳极液中4-MP浓度为0.49 mol/L,阳极液中离子液体的体积分数为50%,通电量6.8(A.h),电流密度30 mA/cm2,温度为50℃,阴极液为1mol/L硫酸时,产率和电流效率最高。在此条件下,平均收率为95.2%,平均电流效率为64.7%。  相似文献   

10.
在无水溶胶凝胶法基础上,以Fe3+盐为铁源,添加聚乙二醇-400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掺杂钴的LiFePO4/C正极材料(LiFe1-xCoxPO4/C,x=0,0.05,0.1)。并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钴掺杂量对LiFePO4/C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膳食补充亮氨酸对增龄小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性机制。方法:13月龄雄性ICR小鼠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补充丙氨酸以及空白对照组,补充亮氨酸和补充丙氨酸组分别在饲料中给予亮氨酸(5%)和丙氨酸(3.4%)添加8周,空白对照组则进食普通维持饲料。末次给食后禁食17 h并处死小鼠,用血糖仪检测血糖;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HE染色观察腓肠白肌肌纤维适应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 III(mVPS34)与MHCⅡ蛋白表达及mTOR、p70S6K、4E-BP1磷酸化率。结果:添加亮氨酸并未显著影响小鼠体重与采食量,且未致胰岛素与血糖水平变化不显著。腓肠白肌湿重、湿重/体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与直径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但变化并不显著。但肌肉蛋白总量、mVPS34与MHCⅡ的蛋白表达及mTOR、p70S6K、4E-BP1磷酸化率均显著增加。结论:5%比例亮氨酸具有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并减缓老年前期小鼠肌肉的萎缩的潜力,其机制可能涉及肌细胞内PI3K III(mVPS34)/ mTOR/ p70S6K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以4-羟基环孢素转化菌Nonomuraea dietziae为出发菌,采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产量达208 mg/L的稳定遗传菌J263,较出发菌164 mg/L的产量提高26.8%。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针对诱变菌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系统优化,并对金属离子的添加进行考察。最终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甘油26.5 g/L,糊精11.6 g/L,蛋白胨9.7 g/L,酵母浸粉3.5 g/L,大豆饼粉15.0 g/L,大豆油2.0 g/L,硫酸镁0.40 g/L,硫酸锰0.010 g/L,钼酸铵0.010 g/L)。在最优化条件下,4-羟基环孢素产量可达324 mg/L,较出发菌提高97.6%。  相似文献   

13.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盐分含量高,综合利用难。赤泥堆存的环境安全问题正严重威胁氧化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处理(G0:不添加石膏;G2:添加2%的石膏;G4:添加4%的石膏)条件下,石膏对赤泥盐分离子迁移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G0相比,G2和G4的初渗率、稳渗率和平均渗透率分别提高31%~36%、16%~33%和9.3%~35%。G0、G2和G4渗滤液的pH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3~9.4、8.8~10.0和9.0~9.8;E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4.0、5.8~7.2和5.2~7.5 mS·cm-1。石膏有利于渗滤液中Na+、K+和CO32-的迁移,为赤泥堆场盐分调控及赤泥土壤化处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运动对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Na^+-K^+-ATP酶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给予重组RBP4 3μg/g体重腹腔注射,12小时注射一次,持续注射4周。设RBP4+运动组(RE)、RBP4安静组(RR)和正常安静对照组(C),RE组予4周无负重游泳训练,60min/天。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血清RBP4,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比色法,以考马斯亮蓝G250进行蛋白定量检测心肌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GM-CSF含量;S-P一步法检测血液中CD4、CD8的活性。运用TUNEL法标记各组大鼠胸腺的凋亡细胞。结果:RE组血清RBP4和HOMA-IR显著低于RR组。RE组较RR组大鼠CD4细胞数增多(P〈0.05),CD8细胞数稍有减少(P〈0.05),CD4/CD8比值明显增加(P〈0.01);RE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RR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RE组与RR组比胸腺指数(P〈0.05)、脾脏指数明显提高(P〈0.01)。RE组在胸腺皮质及髓质部位见棕红色的凋亡细胞似较正常安静对照组增多,但较C组明显减少。结论:运动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Na^+-K^+-ATP酶活性,降低了细胞内Na+浓度,明显提升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传导能力;运动能够使CD4/CD8比值增加,胸腺细胞凋亡减少,能够提高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甲苯胺蓝(TBO)功能化的有序介孔碳(OMC)/离子液体(IL)凝胶(gel)纳米复合物.将TBO—OMC/ILgel修饰玻碳(GC)电极,然后进行电聚合,制备聚TBO(PTBO)-OMC/ILgel/GC电极.扫描电镜表征显示PTBO—OMC/ILgel复合物表面形貌均一、规则.最后探讨了pH值在4.0-9.0范围内,对PTBO—OMC/ILgel/GC电极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PTBO的氧化峰和还原峰的峰电位均向负的方向移动.当pH〈7.0时,每改变1个pH值,E1/2改变76mV.然而当pH〉7.0时,每改变1个pH值,E1/2改变39mV.这是由于PTBO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为有两个质子参与的过程,而在碱性溶液中为只有一个质子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掺杂钾的镁铝水滑石氧化物(K-MgAl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程序升温试验对模拟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转化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K掺杂量为7%时,K以高度分散的颗粒散布于MgAlO表面;在K-MgAlO的作用下NO、CO和C3H6的转化率达到80%时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43、335和298℃,碳烟的起燃温度从380℃降低到253℃。因此,掺杂钾的MgAl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四效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的方法探究BMP-2在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自组装单层膜(SAMs)上的吸附情况.SAMs是由分子CH3-(CH29-X组成,其末端官能团选择为SO3-和N(CH33+.模拟结果显示,尽管BMP-2带8个负电荷,在带负电和正电的表面都能被吸附.更有趣的是,发现蛋白的吸附强度还取决于BMP-2表面带电氨基酸的分布情况.此外,BMP-2吸附在正电荷表面后活性位点朝向表面,吸附在负电荷表面后活性位点朝向溶液.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川盆地50年(1961—2010)来122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盆地年均干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干能见度多年均值为18.8km,并存在与气候、人口分布、工业和城镇发展紧密相关的4个低值中心(约11km左右).2)盆地中约71%的站点(87个)的干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在-4.5~-0.07km/10a之间;约29%的站点(35个)的干能见度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约在0.08~3.3km/10a之间,干能见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边缘.3)盆地干能见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最好,冬季最差.4)干能见度下降趋势主要与风速下降、气温变暖、能源消耗和人口增加带来的人为排放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丙酸甲酯(MP)和甲醛(FA)缩合反应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产MMA的工艺路线,该路线的关键是开发高效的催化剂,而载体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催化剂的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晶化时间不同的SBA-15,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的Cs-La/SBA-15催化剂.利用XRD、SEM、IR、BET和TPD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相应的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当晶化时间为24 h时,由于载体具有稳定的孔结构(孔径为6 nm左右)和大的比表面积(1 000 m2/g左右),且催化剂表面的中等强度碱性活性位的数量较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当原料配比为MP/FA=1/1时,反应转化率达到30.9%,选择性达到90.3%.  相似文献   

20.
区域应力分布特征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青藏高原东南部197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进行地震b值时空扫描,得到该区b值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地震b值与应力的负相关关系,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断裂带上的应力分布及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在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统的中部,大凉山断裂带附近区域的b值比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区域低,推测大凉山断裂带承担较多的应力,可能是未来地震风险较高的断裂带;2)研究区浅层(0~20 km)比深层(20~40 km)的b值高,这是与浅层区域围压低、岩石倾向脆性破裂,而深层区域围压高、岩石倾向韧性变形的特征相一致的;3)汶川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及周边区域的b值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揭示了区域内应力的累积—释放—累积过程;地震震级越大,震前b值降低趋势持续越久,该地震的发生对b值的影响范围越大、b值波动越明显,距震中越近的区域的b值在地震前后的波动越明显;4)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b值较低,推测该区域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