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架,这样的事情谁家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作为家长,在处理这类事情时一定要慎重,切莫怂恿孩子逞凶。家长这两种做法是不对的:一是家长看见孩子在打架,凶狠地对别人家的小孩说“你再敢欺负我的孩子,我揍扁你”;二是家长怂恿自己的孩子去打别人家的孩子“,狠狠地打他,打不过咬也要咬他一口,我给你撑腰”。这就容易使孩子形成残暴、凶狠的性格。历史上,极端的例子也是有的。墨索里尼是世界上臭名昭著的法西斯战犯之一,他在统治意大利期间,对外侵略扩张,对内专制独裁,残酷镇压人民。他的残暴在历史上是出名的…  相似文献   

2.
家访是老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但老师们同是进行家访,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尽相同,这里面有许多奥妙值得我们探索。学生和家长一般都喜欢老师“报喜”,不喜欢老师“报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根据学生和家长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家访时因势利导,努力做好转化工作,变“忧”为“喜”,就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班上有个孩子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经过教育认了错,但很怕老师去他家里告状“报忧”,于是我说“:你要好好改正缺点,等你彻底改正了,我再到你家里去‘报喜’。果然,他不但不再打架闹事,而且能主动帮助同学。看着他的变化,我打心…  相似文献   

3.
小彪在我们班事事处处想占先,动不动张口骂人。听班里学生们议论,说他父母什么都宠着他。他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他今天要这样东西,就不敢拖到明天。有的学生说:小彪妈妈护犊子,他和同学们吵架,明明他先打了别人,骂了别人,他妈妈还要数落人家,甚至和人家的家长吵嘴。我们都不愿跟他在一起。这还是我接班后的第一次家访,刚走近小彪家院门,就听他正和父母撒泼,叫嚷着:“我不吃这菜,你给我炸鸡蛋。”我打招呼后,进了门。只见小彪妈妈手拿蛋走进厨房。见此情景我说:“小彪都上初二了,还挑吃?”小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低声叫了一句:“老师。”我向小彪家长说明了来意后,然后说:“小彪非常聪明,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就是学习不认真,作业常出错。有时还爱打架骂街。”我的话还没说完,小彪的爸爸就火了:“这小王八蛋,就是不争气!”见此  相似文献   

4.
寒假开始了,我兴致勃勃地乘上了“家访”这次专列,穿梭于学生家长之间,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的心里暖烘烘的。一天,我来到了“刺头”晓琪家。一提起他来,我的心里就有气,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努力,不守纪律,与同学关系紧张,常常为一点小事争吵打架,我们班经常因为他被政教处扣分。几次家长会,他的家长总是找理由回避,不是这儿忙就是那儿忙。这次家访,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要好好地教训一下这父子俩。一到他家,他爸爸就迫不及待地道歉:“老师,我都不好意思见您了,孩子净给您添麻烦,惹您生气,请您多多担待。”我一时变得“语无伦次”,不知从…  相似文献   

5.
4岁的杰杰非常爱说“对不起”,是个专说“对不起”的小行家。他经常打架,弄伤别人,然而每逢这时他就说“对不起”;如果他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已经向他说了‘对不起’了。”我发现,杰杰已经陷入了欺负伙伴——说“对不起”——再欺负伙伴的一种恶性循环。我通过细心观察、与家长交谈,了解到杰杰是个好胜心强的孩子,平时爱用打人的方式来表  相似文献   

6.
瓜瓜的镜子     
我儿子瓜瓜在襁褓里就不安分,到5岁时,他俨然是个男子汉了,到处“伸张正义”,给我们惹是生非。我是当老师的,也遇到过类似的学生,知道对这样的孩子是不能采取强制手段的。我和瓜瓜的爸爸决定,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去教育他。这天,去幼儿园接瓜瓜的时候,发现瓜瓜气呼呼的,幼儿园老师也一脸不高兴,说:“你家瓜瓜今天又和同学打架了,把一个小朋友推倒在地上,我看他快成这里的小霸王了!希望你回家后能好好教育他!”瓜瓜来这家幼儿园不到半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老师的抱怨。虽然我不赞成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话,但每个老师都有他的教育方法和个性,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只能是回去好好“教训”我的儿子。回到家,瓜瓜没有丝毫悔意,依然噘嘴瞪眼的。“瓜瓜,你为什么推小朋友啊?”我轻声问道。“他偷偷换了我的大苹果!”瓜瓜气嘟嘟地噘着嘴,特别强调了“偷偷”二字。原来如此,我说:“因为一个苹果就和小朋友打架,我看是瓜瓜不大方。你还记得以前妈妈给你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哥哥是愿意的!我也愿意把大的让给他,可他得好好跟我说,不能偷偷地来换我的。妈妈你不是也说,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吗?”我一时语塞,就在我思索着该怎样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的时候,我的目光落在了...  相似文献   

7.
最近 ,我园发生了一起家长辱骂教师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 :下午5点是接孩子的时间 ,我园艺术班一位老师同往常一样做好了一切家长接孩子的准备 ,突然 ,XXX小朋友的家长破门而入 ,指着坐在小椅子上的儿子大声说 :“谁让你坐在墙角的 ,过来。”待孩子过来后 ,那位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踢了孩子两脚 ,然后就喷着满嘴的酒气说教师歧视他的孩子 ,让孩子坐在墙角上。老师让他交查体费 ,他气愤地把钱扔到老师身上 ,钱掉到地上后 ,又命令老师把钱捡起来。引得来接孩子的家长都过来围观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这位老师哭着反映这个情况后 ,我的…  相似文献   

8.
一起纠纷     
一天下午,孩子们被家长陆续接回家去,可还有一部分孩子仍在室外滑滑梯。忽然,我看到好胜好强的何杭小朋友在滑梯上猛地推了一下前面的楼强,还狠狠地打了他的头。见此情景,我连忙跑过去,把何杭拉进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罚他面壁思过,直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幼儿更是如此。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迎合孩子这种爱听好话的心理。从一时一事的局部来说,孩子听到表扬后可能就“乖”了,显得更可爱了;但从长远说来,过多的、失度的表扬,对幼儿谦逊品德的培养是不利的。孩子听惯了好话,一旦有人说他不好或者指出他的缺点,他会听不进去,会觉得别人“错怪”了他,“不喜欢他。”“人家一直说我好,你怎么说我不好呢?”久而久之,他总是把错处推给别人,推向客观因素,盲目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妒忌心理。例如,过完寒假,有个小朋友来幼儿园时,带来两个焰火放给大家看,老师说:“某小朋友真好,总是想到别的小朋友。”这时候,有个孩子却说:“我家里也有的呀,有什  相似文献   

10.
4岁的杰杰非常爱说“对不起”,是个专说“对不起”的小行家。他经常打架,弄伤别人,然而每逢这时他就说“对不起”;如果他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已经向他说了‘对不起’了。” 我发现,杰杰已经陷入了欺负伙伴——说“对不起”——再欺负伙伴的一种恶性循环。我通过细心观察、与家长交谈,了解到杰杰是个好胜心强的孩子,平时爱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快或解决与伙伴间的矛盾,这种心态使他在幼儿园里老是闯祸,从而常常被老师、家长强迫向伙伴道歉。长此以往,他便认为只要说“对不起”…  相似文献   

11.
从前,一个孩子在街头和小朋友打架打败了,他哭着回家告诉爸爸。爸爸听了之后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狠狠揍了儿子一顿,爸爸揍他的理由,说出来令人惊讶:我们家容不得失败者,下次打架一定要把对方打败,如果再哭着回来,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家教下,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长大了。他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去家访,学生的家长是个农民,他问我到:“我这孩子到小学毕业时,在数学上能有个啥水平?过去都说小学毕业生是农村的小秀才,写写,算算都行,怎么现在的学生一到实际就不行了!”我告诉他:“能熟练地计算地的面积;还能勾兑各种农药液防治作物病虫害;在统计...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的儿子总是很困惑地对我说:为什么我和别人有冲突的时候你总是说我不说别人?我总告诉他:那个小朋友的妈妈会说他,妈妈把你管好就可以了。终于有次我看到他的手被别的小朋友用门夹得乱七八糟还做了手术,在家心疼得抱怨了几句,儿子竟然开心地说:妈妈,你终于说说别人了。孩子这种心理是咋回事?  相似文献   

15.
认错     
吃午饭的时候,崔琛小朋友不小心把汤弄洒了。我放下手中的饭碗,急忙去收拾。还未等我开口问原因,崔琛却用湿漉漉、油乎乎的手打起自己的嘴巴来,并说:“老师,我错了。”我被他的举动惊呆了,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怎么用这种办法来惩罚自己?我走访了他的家,了解到崔琛的父亲是一名在押犯人,这深深地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他的妈妈对我说:“孩子不愿到幼儿园去,个别小朋友骂他是犯人崽  相似文献   

16.
丁零零” ,晚上吃饭时间 ,我家的电话骤然响起。我急忙拿起话筒 :“喂 ,你好!请问哪位?”“殷老师 ,我是函函的妈妈……”噢 ,打电话的是我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 ,她在询问她的女儿函函近期在幼儿园的情况。我热情地介绍了函函小朋友的近况 ,函函妈听完 ,非常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并说一定要和老师密切配合把孩子教育好。放下电话 ,我默默地对电话说了声谢谢。电话 ,它是连接我和家长的纽带 ,有了它 ,我工作起来更加方便 ,更加得心应手。以前我和家长联系主要靠家长会或家访 ,但是家长会每学期召开一两次 ,家访也不太方便 ,这时若某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这学期,我班来了一名叫古康乾的新生。刚来几天,我们就发现这个孩子老是要欺负别人,不管别的孩子有没有惹他,他都要去欺负人家。因此,每天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的兹子总不下10人次。一天上午,集体教育活动刚结束,我带一些孩子去厕所,忽然听见几个孩子在叫我。我转身一看,几个孩子已跑了过来:“刘老师,古康乾把皮恒推倒了。”这时,古康乾正站在不远的地方,眼睛定定地看着我。正当我想发火并批评他几句时,宋薇小朋友走过来说:“刘老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大卫·布伦纳出身贫寒。小时候,当别的孩子为没有小汽车、没有好玩具向父母纠缠不休的时候,他却在为一顿饭、一双鞋子发愁。12岁那年的圣诞节,他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家长赠送的精美礼品,惟独他的父亲没有给他任何东西。那天回到家,大卫显得很伤感。他小心地告诉父亲,自己也想得到一份圣诞礼物。父亲看着儿子,过了半天,才把手伸进口袋摸出了一枚硬币。“孩子,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希望你去买一样和别人不同的东西。”正在这时,一个卖报的人从他们家门口经过,父亲说“:去买一份报纸吧,或许刚好上面有你喜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我当了二十八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要注意研究儿童心理,还必须注意研究家长的心理,不断提高家访工作的艺术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刚当班主任时,只知道家访工作的重要,根本不去研究家访时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更不讲究家访的艺术。如:我班上有个学生,父亲去世了,只剩母子两人,生活确有困难。这孩子成绩不太好,学习也不够认真。我出于一片好心去家访,在家长面前急切地摆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谁知他母亲听完,气得连连摇头,没说一句话。第二天这个孩  相似文献   

20.
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家访 ,一位平凡的母亲给我的感动让我体会到了身为幼儿教师的幸福……那天 ,去马啸林小朋友家家访时 ,他的母亲谈起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 ,她去幼儿园接孩子 ,孩子跑过来不高兴地说 :“刚才我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帮老师摆放小椅子 ,老师表扬了他们 ,却没有表扬我。”看着自尊心极强的儿子 ,母亲本想安慰他几句 ,可她却对孩子说 :“这是你应该做的事呀!你瞧 ,老师多辛苦 ,你当了老师的小帮手了 ,你应该高兴啊!”母亲的一句话马上令孩子开心了起来。从那以后 ,孩子每天都会向妈妈“汇报” :我又能帮老师做哪些事了。听了这番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