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走入文坛以来,他作品中创造的“商州文化”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其“商州文化”既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对其“商州文化”中的人物、情节及饱含的民俗学、社会学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商州情结长安气象:贾平凹的文艺世界》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密码,力图呈现商州和西安在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把握贾平凹文学个性的一个突破口。该书征引史料,追本溯源,具体分析了商州和西安的地域文化基因不仅是贾平凹"商州情结长安气象"创作风格的源头,也是贾平凹作品具有民族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创作的文化涵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无疑是一位很勤奋且高产的作家,迄今已向社会奉献了四十多本文学集子,放有“神秘鬼才”之称。他是一位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追求变化的作家,总是不断地将艺术触角伸向新的天地。这种追求的过程和其独到的“艺术触角”的不断转换和深化,是以他丰厚而多源的文化意蕴为基础,来营造一种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和文化景观;同时,也是其“生命审美化”的表现过程。一、地域文化──创作成功的根基贾平凹生长在陕西商州这块土地上,经历过童年、少年时期的悲苦命运。在《商州初录》后记中写到:“社会的反复无常的运动,家庭的反…  相似文献   

4.
“商州”的山水,永远落在贾平凹的记忆中。贾平凹发挥自己的艺术和审美才能,营造了“商州世界”。“商州世界”系列小说呈现出一种质朴、清逸、隽永的审美情趣,显现出与阳刚相对的“阴柔”美。他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传统文化中的美融合到新生活,古旧文化在新时代被抛弃。  相似文献   

5.
<商州三录>是贾平凹早期的一部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长篇散文,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发"寻根文学"的风气之先,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以及"商州世界"的奠基之作,文学中的"商州"开始走向世界,也是贾平凹散文语言转型与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贾平凹《满月儿》之后至“商州三录”之间的“改革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讨论贾平凹与“改革文学”思潮的关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揭示的,不是通过贾平凹的创作来理解“改革文学”.而是讨论“改革文学”如何通过文学批评等方式“规训”贾平凹的创作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在其作品中得以呈现。换句话说,通过对一般认为远离“思潮”的贾平凹相关具体作品的分析.笔者试图揭示社会历史语境如何进入“文本”,以此重思“新时期”以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商州不仅养育了贾平凹.也为其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神奇的乡土、美丽的地域景观、生活在乡土之上的人们都成了作家商州小说的乡土特色。因此.商州小说也反映出贾平凹创作心境、动力、风格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具有精神自传色彩,也是他文化人格的自我型构过程。商州成全了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从《浮躁》到《秦腔》,作家以自我写作的身份和姿态来书写乡土,饱含着赤子贾平凹对乡土和农民的大爱与大恨,交织着作家自救与他救的双向文化人格。三十余年的乡土写作生涯正是贾平凹文化人格的型构过程,农民作家的写作身份承担着拯救自我与告慰那行将被遗忘的乡土以及承受着被撕裂的人生伤痛的人们的责任使命,具有人情与文情相一致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拜伦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拜伦之心态可谓绝妙而精辟地概括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既不能缺少女性形象塑造,又如何去塑造女性形象的问题.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显而易见地存在这种矛盾心理.贾平凹,这个朴拙的陕西汉子自在文坛上刮起一股商州文学的旋风之后,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是一个创作颇丰的作家,无论小说散文,均以其特殊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贾平凹也是一个极为忠实的作家,忠实于他的家乡——商州大地,以自己勤奋的笔,在商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开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商州大地的优美风情画。贾平凹的小说和散文相比,散文似乎更具特色。尤其他的系列散文《商州三录》(天津百花文艺出版杜1988年出版),在散文界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商州三录》洋洋洒洒十五万言,描绘了商州这块美丽富饶而充满野情趣味的神秘地方。和这块地方的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尽管贾平凹在《商州再录》题记中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人知道商州,大概是读了作家贾平凹的商州小说或是散文。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小说中的地域景观保留着山野的古老、原始、厚重、神秘,民俗风情反映着商州山乡人们固有的道德伦理与质朴的生存方式。在一幅幅商州山水的画卷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奔涌于贾平凹心底、流溢于他笔端的那份强烈的恋土恋乡之情,甚至在他的都市小说中,从描绘的都市景观到对所表现的都市人物的选择都有着摆脱不掉的乡土气息。商州,是贾平凹创作上“心灵的根据地”,也标志着在乡土情感上,作家已找到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叙述.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而又要坚持民族的艺术形式.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感人故事的狭小圈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他的小说创作自"商州三录"开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小说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表现复杂多面的人性.贾平凹表现这些世界性主题时,运用的是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4.
早在八十年代,贾平凹在他的"商州系列"作品中已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寄寓.在<秦腔>中,作家一如既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宏观性地观照,最明显的就是儒家的耕读文化,巫道文化和民间文化等,从作家对这些文化的关注,可见作家对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消解的无限忧虑.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小说神秘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中神秘文化大量出现,之所以如此,既有作家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现实等客观因素。对神秘文化的探索无疑具有文学上开拓思维空间的意义,尽管作家的探索不免流于无奈,但他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却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指出了贾平凹散文的一系列阴性气质,如贾平凹散文中的“月亮”、“土地”、“石头”等审美意象和对女性的描写。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所接受的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气质形成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商州散文立足于商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古老的秦汉文化在现代文明时代的人生、情感,在传统文化与现实境遇中展现一方水土的变迁。作者从表层切入,深入到商州人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寻根意识中的现实关怀。而贾平凹的民间立场,是他商州散文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狼”是贾平凹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怀念狼》更是贾平凹对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的全方位展示。小说在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背景上描绘狼与商州人的关系,表现出狼意象丰富的商州文化底蕴:“傅山”这个打狼英雄的出现,源自于商州人的黄土情结和英雄崇拜意识;狼与人相生相伴,相生相克,循环制胜,互为生态链条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是较早返身于传统的作家。在“礼失而求诸野”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中,传统价值观念成为他文学作品思想价值建构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儒家文化使其在追求“文学大道”上具有了“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佛则参与和完成着他个人思想的转化,使其超越孤独和悲观,逐渐转向光辉明朗的状态。老庄等道家思想开拓了他的文学思维。贾平凹对传统文化不是教条地学习和运用,其在承续各类文化时能融会贯通,注重人格的养成,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