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一涵 《视听》2023,(9):91-94
在过往的纪录片传播中,考古文博题材的作品常因内容单调、理解门槛较高而导致其传播范围受限,传播效果不佳。考古文博类纪录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在拍摄视角、叙述风格等方面做出诸多新的尝试。该纪录片通过鲜活的考古人形象和生活化的内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依托新媒体技术,吸引观众参与到互动中,实现与文物的共情,为考古文博类纪录片制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杨华雪 《视听》2023,(5):81-8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受众对纪录片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角度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因此,纪录片创作需要在内容、形式、传播等多方面积极寻求突破,不断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在叙事层面通过年轻化、短小化、现代化的表现手段,不断探寻汉字之源,在视听呈现上通过高科技的数字技术、风趣与严谨并存的解说词设计、拟人式的动画手段不断呈现汉字之美,同时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实现分众化传播,为我国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魁  陈欣 《新闻世界》2021,(3):80-82
本文以《八月桂花遍地开》为范本,从价值传播、叙事手法、视听表达、艺术创新四个维度分析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新路径,探讨了地方电视台如何进一步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树立区域性的文化品牌标杆。  相似文献   

4.
唐春梅  高月 《传媒》2023,(8):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瑰宝。纪录片以纪实加视听传播为主要特色,对于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具备天然优势。本文聚焦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的非遗纪录片《四季中国》,对其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非遗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效度,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跨屏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形式,对内容视听化的需求越发强烈,作品是视听传播最基本的单元。以电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传统文化视听作品的传播主要分为综艺节目、电视剧和纪录片三类。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电视作品传播中,综艺节目要聚焦受众需求做好视听语言现代化转码,电视剧要处理好传统文化符号具象化问题,纪录片要创新视听表达方式,三者共同推动视听传播系统的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6.
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微纪录片,逐渐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最为流行的纪录片创作形式。2017年,《了不起的村落》在互联网上一经发布,就以其独特的年轻化表达方式,引发了年轻观众的共鸣,在行业内外广受好评。本文以《了不起的村落》第一季为例,分别从主打内容、叙事风格、视听语言三个方面,对该片的"轻氧"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究其受到当代青年追捧的原因,为其他传统文化类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勋亚  王银 《新闻传播》2023,(16):48-50
中国西部地区拥有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西部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蕴含的美学特性,使观众对于西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关注度愈发强烈。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以《敦煌》《河西走廊》为例,分析美学视听元素及叙事手法对西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影响,以期优化西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姜常鹏  张永双 《视听》2023,(5):85-88
“网感”是互联网时代内容打造与传播的重要基点。纪录片的“网感化”表达是指文本的视听语言、叙事手法等逐渐顺应互联网思维逻辑和网络受众偏好的过程。纪录片《鲜生史》通过画面并置、影像抠图与合成等方式在影像表达上具备网感特征;在内容叙述层面,则依托文化母体通过跨码搬运、内容喂靶等手法赋予其网感特性。二者相互交融,使纪录片博取了较好的关注度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香港电视台陆续推出《无穷之路》《寻人记》《游走世界天与地》3部纪录片,3部作品均在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网络平台收获高收视与好口碑。香港电视纪录片历来有注重本土经验、平民视角与世界胸怀的特征,这3部纪录片在延续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各辟蹊径,以参与式拍摄手法,以共情为传播路径,介入内地主流文化,分别在祖国扶贫事业、香港城市变迁以及世界文化思考等方面呈现了新的特质,通过不同内容的几部纪录片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融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渊源。新媒体时代文博类纪录片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当下节目生产者在编码环节重新审视传播要素的变动,以受众现实需求为导向,转变宏大严肃的呈现形式,创新节目理念、改进传播形式、更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使无生命的“文物”动起来,实现跨时空的语境对接。本文探讨了文博类纪录片的演进历史,并以《此画怎讲》为例,依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重点探究当代文博类纪录片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期为同类纪录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纪录片比作人体,其内涵与内容是纪录片的大脑和四肢,而视听语言则是“人”的血肉与筋腱。视听语言影响着纪录片思想的艺术性和情感的表达性,通过视听语言可以把厚重久远的历史文化内容通过具体化的艺术手段,将蕴含的思想情感及人物内心现实化地表达出来,带给人真切的体会和内心的触动。笔者将从视听语言角度的叙事镜头、光影色彩等几个方面探讨该纪录片的艺术性和现实性,并对纪录片《河西走廊》进行剖析,研究其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多种表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节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了新的形态,其传播策略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媒体日益成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和平台.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研究对象,使用个案分析及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内容创作及其宣传推广策略的研究,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归纳总结出该微纪录片的三点传播策略:即拟人化的形象构建策略、个性化的网络推广策略、碎片化、多渠道的分发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微纪录片提升文化认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传播,以期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些许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武新宏在《电视纪录片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指出,电视纪录片如何吸引受众,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与思考。一、拓展题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已经在民间有广泛的认  相似文献   

14.
刘彤  张莉 《新闻世界》2022,(7):83-86
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强化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的重大课题。人文类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2021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国报道杂志社解读中国工作室联合腾讯视频、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的系列纪录片。该片由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以外国人的视角对中国故事有了不同的解读,体现出了对外传播的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新时代外宣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的对外传播实践,就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突出普世性和地域特色、传播渠道的精心选择与融媒组合、海外传播的效果评估等具有实操性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热播,代表了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映射了媒体文化的重要面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节目一改以往的常规模式,通过传奇化、戏剧化、仪式化、视听化等策略构建奇观,改变了传统文化节目固有的构成逻辑与文化意涵,形成了节目全新的文化表征。将历史文化以奇观的方式呈现,影响甚至形塑观众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新时期探索文化内在价值与传播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饮食类纪录片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代社会饮食习惯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六集《五味的调和》和《风味人间》第一季第六集《香料歧路》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叙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内容特征、叙事技巧及视听表达三个层面分析叙事异同,探索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刘恋 《新闻世界》2014,(5):225-227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9.
辛腊娟 《东南传播》2012,(10):154-156
电视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期,《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的热播,为中国电视纪录片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特色、定位视角以及制作投入等三个方面着重分析,旨在探索其成功的要素,从而为我国未来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纪录片将是海外了解真实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