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小明 《传媒》2021,(19):后插3-后插4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改变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并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形态均发生了更新换代式的转变,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检验所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文化自身的蓬勃生命力,更在于精神文化如何能够被很好地传播出去.基于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它所带来的技术和战略挑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延续,使中华文化继续在德育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传统文化再续生机以及民族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沉淀积累、吐故纳新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延续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媒介的承载来延续,媒介技术的发展变迁,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互联网平台上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创新了文化表达的方式.新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需要把握新媒体的运行规律,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受众的文化需求,利用多元、立体的传播新方式,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由韩晓燕编著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研究》一书通过对新媒体和中华传统文化基本概况的分析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的优化具有较高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壮大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官方传播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海外孔子学院的推广、国家形象片的海外传播等。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官方传播有时也会引起海外民众的警惕和误解,亟需构建海外民间传播体系或机制。借助新媒体和民间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为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用新媒体技术"软化"传播内容,立体化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用好民间传播力量,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海外社区;转变传播战略思维,注重情感传播,构建处理海外传播不利因素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道明 《传媒》2023,(24):76-79
高校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准确把握新媒体场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新样态,正确审视与之相伴而生的现实挑战,积极采取协同多元主体、注入优质内容、更新话语表达、聚焦靶向发力等举措,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引领力、说服力、精准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韩汶璐  李蔓荻 《今传媒》2023,(11):37-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媒体时代,各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措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形式、管理机制四个角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崭新力量。  相似文献   

5.
打造优秀乡村民俗文化品牌,可有效带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区域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民俗文化品牌视觉形象的重要意义,分析河北民俗文化品牌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时代民俗文化品牌视觉形象优化的策略,提升受众对民俗文化品牌形象的整体视觉认知,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民俗文化品牌形象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推进思路和工作切入点、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2,(21):8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网络等新媒体而言的。除了传播渠道"传统",传统媒体究竟还有哪些"传统"?传统媒体在改变"传统"形象,用新媒体把自己武装起来以更新潮时,是否把自己优秀的"传统"给淡忘或丢弃了呢?那些优秀的"传统",是否是传统媒体在新时期可以依赖的根呢?  相似文献   

7.
丁燕伟 《出版广角》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出版机构的重要职责。融媒体时代,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出版机构应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优化内容、构建出版矩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8.
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新的消息来源、交流途径和传播渠道,通过分析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武术文化传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不良影响,对运用新媒体传播武术文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曹海涛 《今传媒》2016,(2):18-19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时代日渐式微,存在认知困境、实践困境与传承困境.新媒体由于其丰富生动性、虚实转化性和拓展创新性,在孝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优势,因此,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传播与宣传教育能够破解三大困境、实现孝文化在新的传播时代的嬗变,并且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受众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认知度较低、受众减少、对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而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闭塞传播的窘境。"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庆,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月三"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三月三"传统节庆的氛围。本文旨在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从传播内容、媒介特性、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激发了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形象,使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区域内外得到重新认识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节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了新的形态,其传播策略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媒体日益成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和平台.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研究对象,使用个案分析及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内容创作及其宣传推广策略的研究,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归纳总结出该微纪录片的三点传播策略:即拟人化的形象构建策略、个性化的网络推广策略、碎片化、多渠道的分发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微纪录片提升文化认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传播,以期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些许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彭佳 《东南传播》2015,(8):46-48
川剧,作为四川文化和四川旅游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值得人们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川剧,既是川剧运用新媒体优势的传播,也是川剧的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川剧,从真正意义上贯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思想,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民族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川剧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新媒体涵义、川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容为王"的数字化再生产、"碎片化"的网络传播、"个性化"的应用型传播、多媒联动四个方面分析,为新媒体时代下川剧如何更好进行传统文化普及,推动川剧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的形式得到了优化提升,全媒体、自媒体等新的媒体形式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作为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影片一直在坚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下进行不断的创新,无论是影片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得到了民族化的发展。在新媒体社会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促进国产动画影片的良性发展是当下企业和文化产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我国国产动画影片的市场和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进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促进动画影片这一传统产业的价值提升,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当代文明的根基,是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更是新媒体时代文化传媒产业发挥媒体作用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拥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文明古国,我国师德思想形成之早、内涵之丰富、体系之完备,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我国当代师德传播,应当从我国传统师德思想中汲取思想精髓;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变革,赋予了当代师德传播新的要求.我国当代师德传播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要迎合时代要求,实现超越发展与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地域文化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冲击,图书出版必须从优秀地域文化中挖掘更多的可用资源,不断推动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困境,阐释了新媒体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析了新媒体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新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具有独特优势,传统体育文化应当建立与新媒体相适应的传播策略,如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立体化渠道整合等。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跟随时代的变迁,多样化的媒介载体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相对薄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笔者从厘清内核、拉近距离、创新内容、技术跟进、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传播路径探究,以期增进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营造更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变革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文化生产方式,而这种由技术变迁导致的文化变迁使新媒体成为当下传播与引导文化不可忽视的强大驱动力。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新媒体是以数字、通信和互联网等新技术为特征的,以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首先,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以身份识别为基础的社会互动,匿名性使互动群体能够畅所欲言,极大提高了互动效  相似文献   

20.
冷利琴 《视听》2024,(1):122-125
从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来看,“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构建出农产品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传统朴实、生动有趣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富有歌唱特色的乡民形象。该系列短视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等价值意义,为媒体内容生产者书写乡村形象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