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潘悦 《视听》2023,(5):104-107
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与《忘不了餐厅》等慢综艺通过情感叙事展现了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与自我的异化,实现了对加速社会的抵抗。以治愈心灵、情感疗愈为主打的慢综艺注重“当下”的情感体验,而不追求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刺激感官、传递信息的效果。慢综艺通过贯彻“慢”生活的理念,引导且满足了受众对于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当下”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慢综艺节目的逐步兴起到纪实性综艺的出现,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到观众的视野.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及内容分析法,研究对象为《奇遇人生》的文化解读.首先,着重研究《奇遇人生》的表达解读,并通过其综艺内容的形象建构去研究旅游休闲文化中的意涵即"在路上"的行走思考,与休闲文化中的"拾荒者"的人生旅程.其次,着重研究这种文化产...  相似文献   

3.
蔡雯婷 《新闻传播》2018,(15):52-53
近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火热上映,"慢综艺"节目再次回归观众的视线。回顾2017年,众多内容注重生活情感、形式轻松缓慢的综艺节目频现荧屏,"慢综艺"作为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成功打破了竞技类综艺长期霸屏的局面,为受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节目体验。本文将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特点,挖掘其热播原因,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慢综艺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凭借轻松自然的叙事风格和纪实性特征受到了观众及节目制作者的关注。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分析《向往的生活》的传播特色,探讨了慢综艺形式创新带来的启示及反思,论证了温情叙事、真实记录、嘉宾个人特色鲜明是慢综艺获得观众青睐的重要原因,提出慢综艺题材同质化和价值观把控较为薄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弘扬传统文化是媒体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如何深入文化内涵、创新节目形式是当前文化类综艺发展的首要课题。《登场了》系列综艺以多样的形式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创新,赋予了人文综艺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使历史文化成为生动可感知的具体表达。本文以爱奇艺制作综艺《登场了》系列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探讨节目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创新,最后提出了网络人文综艺节目的提升路径,为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泽铭 《传媒》2021,(2):55-56,58
近年来,《中餐厅》《向往的生活》《青春旅舍》等"慢综艺"节目开始成为国内新兴主流综艺节目,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韩国作为"慢综艺"节目的开创者,不仅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原创性强、特色鲜明,发展劲头迅猛.反观国内,虽然近年来"慢综艺"节目迅速崛起,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原创度低、广告过多、类型单一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鉴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韩国"慢综艺"节目的特色,客观审视国内"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孙文轩 《今传媒》2024,(3):55-58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综艺类节目异军突起,各类综艺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学界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议题设置往往是一档综艺节目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明星大侦探》《声生不息宝岛季》两档综艺发现,其议题设置功能多表现为坚持主流导向、紧跟社会热点和创新内容形式,体现出的传播特征主要为依赖明星效应、增强受众互动和持续创新经营,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彰显了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上兴起“复古潮”“慢电视”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也迎来了“慢综艺”的春天。但是很多所谓的“慢综艺”只是东施效颦的惯性复制,缺乏原创、质量粗糙,从而导致整个“慢综艺”市场鱼龙混杂。当此之际《国家宝藏》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国家宝藏》克服了“慢综艺”节目中存在的很多弊端,收视率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此类节目的典范。《国家宝藏》的成功为不甚乐观的“慢综艺”市场重新找到了发展方向: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慢综艺”节目想要行稳致远尚需“不忘本来”,既要坚持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也要勇于“吸收外来”,进一步创新节目表现形式,提升节目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光耀 《视听》2024,(3):14-17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慢综艺的价值内核在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抒写文化传承与提升文化自信。慢综艺结合价值塑造的理论问题,注重顶层文化设计、契合国家战略。由此,慢综艺得以传播的重点在于提升节目品质,打造文化精品,挖掘多元价值,不断尝试创新,还应当把握传播策略,不断拓宽发展空间,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传播背景不断走深的情况下,综艺节目通过不断丰富其内容,多元其表现形式与呈现方式从而满足受众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互联网+"的新业态、新形式下与体育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会.本文以优酷平台篮球真人秀《这!就是灌篮》为例,分析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体育综艺的现状与问题并为未来体育综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综艺在时下正重塑着口味单一、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综艺格局,作为打破既定综艺矩阵的一股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而加以存在。本文以腾讯视频的自制慢综艺《幸福三重奏》做个案研究,以期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慢综艺在节目模式上的创新之处,从而理清其中蕴含着的大众社会心理机制和理论逻辑,旨在为日后同类慢综艺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照和借鉴样板。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带来的不只是媒介形式的创新,内容创新同样是重点,并且成为重要的竞争方式,如以"回归生活,浸润心灵"为理念的慢综艺逐渐成为2017年综艺界的新现象并衍生出大量作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慢综艺的节目类型与特征,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解读,并结合现状对慢综艺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内容的信息量也大大提升。目前各类型综艺也在我国遍地开花,以真人秀为例,其源点就是2004年的《超级女声》,随后此类真人选秀节目就成为电视中最被人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我国的综艺类节目也随即进入到黄金时代。2020年,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传统媒体到网络平台的转变,类型和展现形式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尤其是年初的《青春有你2》以及年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女团选秀,作为综艺类节目的全新模式开创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新风潮。本文将以《青春有你2》(以下简称《青你2》)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为例,分析其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和手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我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唐文和 《出版广角》2017,(20):74-76
在近年来综艺市场内容同质化、形式缺乏创新的环境下,爱奇艺自制小众文化网综节目《中国有嘻哈》率先以剧情式真人秀形式探索小众嘻哈音乐文化的传播,在为网综行业提供全新创作思路的同时,也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有嘻哈》为例,深入探讨其运营思路和节目亮点,为此类自制小众文化网综如何进行大众化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从《了不起的挑战》、《奔跑吧兄弟》到《极限挑战》、《二十四小时》,多款竟技比赛类真人秀节目充斥着国内的综艺市场.观众对此类节目也从最初的津津乐道变得产生审美疲劳,而"慢综艺"也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有别于竟技类综艺节目的高强度,快节奏,追求对抗性与挑战性;慢综艺是在宽松舒缓的环境下,让嘉宾去贴近生活,为观众呈...  相似文献   

17.
慢综艺以其独特的内容呈现方式、舒缓的节奏与情感叙事得以广泛传播.其对理想化生活的探索与呈现满足了受众的内心需求,赢得了广大粉丝群体.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的节目内容创新进行详细分析,探究融媒环境下慢综艺节目应顺应受众的心理与物质需求,更好地结合当下融媒环境,改良节目内容,为综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初,随着《朗读者》、《向往的生活》等一批注重情感文化体验、节奏舒缓自然、风格温情和谐的综艺节目火爆荧屏,慢综艺已然成为今年最流行的电视节目类型,同时也是电视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节目现象。据此,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来探析慢综艺走红的原因,一窥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9.
刘静雅 《今传媒》2020,28(5):126-127
由爱奇艺独家制作的综艺脱口秀《奇葩说》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综艺的楷模,本文立足视频网站的发展背景、分析《奇葩说》爆红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内容和形式上的与时俱进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期望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综艺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综艺节目形态,其特点是节奏舒缓、无竞技性、没有过多剧情设置,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颇具治愈性。《你好,生活》与《向往的生活》是生活类慢综艺中较为成功的两档节目,在叙事方面呈现了文化性与商业性的不同偏向:叙事主体从明星为主到星素结合;叙事主题传递共同价值观;叙事空间从固定到流动;叙事手法采用留白镜头与拟人动画。两档节目也存在如价值输出生硬、过度追求商业化、消解真实乡村形象等问题。慢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应避免严肃说教,多用人民喜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杜绝唯流量论,避免虚假繁荣;注重纪实呈现,表现真实的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