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人类早期探索知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人类历史的产物。被誉为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记载了诸如日本国国土、大和王权起源,氏族间征战等神话故事,反映出古代日本人的宇宙观、生死观、宗教观等思想意识。本文拟以《古事记》上编中创世神话为中心,围绕"国土建立、海神、龙宫探访"等神话故事展开细致分析,发掘日本先民的海洋意识及日本独特海洋文化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作家与作品介绍: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被称为“蓝色文明”。蓝色是海洋的颜色,欧洲的民族,其文化文明的演进与发达,和海洋结下了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古希腊两部最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后者即是人类第一部海洋文学。《奥德修纪》讲述了特洛伊战争中的著名英雄奥德赛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不仅是中外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而且对明代海洋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是中华民族“云帆高张,涉彼狂澜”的时代精神与“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的宏伟气度在海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其二是与海洋有关的作品成批地出现,《西游记》有着浓重的海洋情结,《三保太监西洋记演义》专写郑和下西洋之事,水傀儡戏、《下西洋》、《八仙过海》、《五龙朝圣》等演出了海洋故事题材的戏剧:其三是展示了海洋交通所带来的异国文化和风俗民情,开拓了海洋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4.
《源氏物语》是日本知名女性作家紫式部于11世纪创作的长篇小说,该部作品被称为是日本历史文学的巅峰之作。首先论述《源氏物语》的创作背景,从体现了日本民族文化精神、代表着和风化的完成、是平安时代的文化缩影几方面,分析了该部文学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基于此,从日本平安文化的角度,通过政治文化、女性文化、国风文化三个维度,进一步深入解读《源氏物语》,以期充分了解其包含的历史文化,明确其文化内涵和意义,掌握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面貌,突出《源氏物语》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典型的男子汉文学,《三国演义》写在朝的帝王将相,《水浒传》写在野的英雄豪杰,两部小说让男人扬眉吐气,把男人的辉煌写到了极至。对女人来说却是历史的倒退,书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是父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是对父系文化最主动、最愚昧、最痴白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皇艳敏 《文教资料》2013,(12):10-12
古典文学中,诗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而和歌是最具有日本民族性代表的文学样式。本文以中国的唐诗与日本的《古今和歌集》为对象,比较了唐诗与和歌在爱情诗这一共同的主题上表现出的异同及与此相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旅居福建的日本人宫川次郎与其著作《福建风土记》为中心加以分析整理,从福建海洋文化基因、福建文化的辐射影响力等方面,梳理《福建风土记》中所展现的福建海洋文化价值和宫川次郎的福建印象,以期探讨近代日本人的福建观。  相似文献   

8.
村上是崇尚美国文化,讨厌日本传统小说中那种黏黏糊糊关系的作家。他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作家杰茨菲拉德的影响。但本质上,其内心深处多方面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村上除了关注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也优雅地传达了日本固有的﹑传统的文学精神。从日本传统文学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及其他作品进行解读,展示村上作品中"和风"文学的特质:一物哀之美;二无常的生死观;三委婉细腻的描写手法。站在其他国家遥注日本,其实是想从更客观角度描述"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中的奇葩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贾宝玉和光源氏在诸方面的同异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 :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熏陶及作者相同的人生体验使贾宝玉和光源氏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为相似 ;而民族、时代及作者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崔蒙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5):62-65,73
长屋王是日本奈良时代的皇族、朝廷重臣,他爱好汉诗,是奈良时代重要的"文化赞助者"。现存其四首汉诗,分别收于《怀风藻》和《全唐诗》。其汉诗具有日本汉诗发端期的典型特点,文学价值虽然不高,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袭了中国"诗赋外交"的传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女神》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创作的部分诗歌的合集,它奠定了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文学界、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该作品所接受的日本文化的影响,从郭沫若的日本留学体验、日本国内对《女神》的研究、外来文化的接受对《女神》创作的影响等三方面考察了作品在创作及研究等方面受到的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绝大多数作品产生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在《万叶集》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文学的气息。本文将以《万叶集》各期代表歌人为例,探讨一下他们的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八犬传》在日本翻案小说中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其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的江户时期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在影响翻案小说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水浒传》。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产生的最典型的作品是《八犬传》。基于此,针对《水浒传》和《八犬传》对比分析中日文学,对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哀美"是日本典型的文学理念,也是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世界观的体现,在中国被理解为真情流露,触景生情之意。《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将物哀的审美情致发挥到了极致。而作为中国文学代表的《红楼梦》中也多次体现出物哀之美。这是两国长期以来文化互通,相互影响的结果。中日两国人民也是最具有物哀情致的真性情民族。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称为"奈良朝文学"。奈良朝的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事记》和《万叶集》。太安万侣奉元明天皇之命于712年编撰成《古事记》。书中主要由帝纪与旧辞两部分构成,帝纪记载了历代天皇的历史,旧辞则主要为神话传说。本文重点研究伊耶那岐命与伊耶那美命的创世婚姻,进而了解当时日本国民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代小说中最辉煌的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在艺术上造诣很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代表着日本中古时期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与当时著名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文学《枕草子》合称为平安时代文学的“双璧”。《源氏物语》在日本广为流传,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日本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东方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明治启蒙文学的“文体改良”运动促进了晚清向新文体的转换,梁启超也受到森田思轩翻译文体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将森田思轩译《十五少年》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十五少年》被称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名译”;《十五小豪杰》被誉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两译本在各自译入语文化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译本对比,考察日译本对梁启超翻译文体选择的影响,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体创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往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其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紫式部的中国情结》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关系。紫式部是一位对中国怀有美好感情的日本女作家。她对中国的真挚情感凝聚成这部流芳百世的杰作,它的出现汲取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精华,并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谢六逸在《日本之文学(下册)》一书中系统地介绍并翻译了日本的散文文学,他对散文的理解既受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同时也受日本文学评论界的影响。从翻译方法来看,谢六逸对移译、释译等翻译方法的搭配运用是较为适宜的。从译文的文化风格来看,他一方面有意识地保留了原文所传达的传统审美理念,一方面又充分发挥了中文的审美表现力,从而使译文呈现出一种“融化”的文化风格。从译文质量来看,其译文大致是准确的,但也存在少量的误译与缺陷翻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出发,考察由《长恨歌》到《源氏物语》之《桐壶》一帖的变异。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平安朝,紫式部熟读《长恨歌》,并通过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过滤性吸收,最终创作出《桐壶》。《桐壶》一帖甚至整个《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文学的远离政治的传统。这种文学审美与《长恨歌》的讽喻,乃至中国的"经世"文学都相去甚远,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