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宝琪 《少年月刊》2012,(Z3):10-12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科学家和天文学家,是最早接触并推广西方科学的人之一,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公元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法华汇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把法华汇改名为"徐家汇"。  相似文献   

2.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科学家,曾经向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科技知识介绍给中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徐光启的主要著作是《农政全书》。公元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由于徐光启小时候非常聪明、懂事,父母把望子成龙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尽管当时家里条件差,父母还是决定把徐光启送进学堂去读书。徐光启聪明好学,这与母亲良好的启蒙教育有关。当时社会生活比较安定,母亲经常给他讲古人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故事。徐光启总是用手托着头,认真地听母亲讲故事,并立志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阿启,…  相似文献   

3.
“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是一个虚词,而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首先把“几何”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并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42岁时考中进士,任职翰林院,他常常去拜访在京传教且精通西洋自然科学的意大利人利玛窦,向他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向徐光居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凡去过上海的人,很少不涉足徐家汇这块繁华的商业宝地,有的或许还游览过光启公园。其实徐家汇与光启公园,都与一个人的名字相关,这便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徐汇中学坐落在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乡、上海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徐家汇。学校建于1850年,为我国西洋办学最早的学校,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开西方科学文化教育的先河,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林则徐、魏源,还有徐继,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通过与西方人直接交往,认识了西方,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这是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根本转折。在他们之前,中国人面对周边族群始终有一种文明上的自大,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等,其实都是中原文明优越感不自觉的外露。面对西方,中国文明在明末徐光启时代有过一个短暂的理性平和时期。那时的明朝尽管面临着天崩地解式的政治危机,但文明的自信在徐光启那一代中国人面前没有多大问题。中  相似文献   

7.
明万历34年(公元1606年)秋天,在北京的一所宫殿式房子里,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正在合作翻译一本欧洲古典数学名著,这就是古希腊文明时代大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本书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录,于第二年春天译成前6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次翻译西方科学专著,它标志着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开端。不仅如此,这件事还给此后中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得了解《几何原本》究竟是怎样一部书。  相似文献   

8.
徐光启生于1562年,死于1633年。他刻苦好学,从43岁起才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他精通数学、天文、历法,对农业、军事也很有研究,著有《测量全义》等书。他还翻译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是我国明末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澳门与明末引进西洋火器技术之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 ,为抵御满洲贵族的军事入侵 ,徐光启等人倡导并主持了引进先进西洋火器技术的运动 ,而澳门作为西方先进火器技术的输出地 ,其地位的特殊性对中国学习西方火器技术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写过史书的英国人李约翰,曾提出一个“李约翰难题”,即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能出现大科学家?从上海徐家汇徐氏先人、明代学者徐光启的遭遇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徐光启本是传统儒士,结识了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后,深感西洋科学乃兴国利民之“真学问”。就孜孜以求、恭恭敬敬地学习,并一口气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测  相似文献   

11.
提及明朝末年西方几何在我国的传播,不少人都会立即想到徐光启,认为仅有他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实当时还有一位学者也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他的工作可以与徐光启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媲美,这个人就是浙江人李之藻(1565-1630).本文拟就李之藻的贡献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许怀林 《闽江学院学报》2014,(1):131-132,140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县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与同时代的徐光启、宋应星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相互辉映,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徐光启(公元1562年~1633年)是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1604年中进士,1632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33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且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其中以农业、天文最为突出。他较早地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那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并且把这些知识传到中国。这对当时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很有帮助。他编著了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主持编订了《崇祯历书》,他的译著也很多,其中以《几何原本》为最著名。徐光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栽  相似文献   

14.
<徐光启集>是研究徐光启西学思想的基本文献,通过它可以看出:受家庭环境、科举经历的影响和对当时中西学术的扬弃,凭借与西方传教士深入交流的有利条件,徐光启积极钻研和引进西学,形成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思想.徐光启的西学思想给当时的中国带来许多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光启(1562—1633)是我国明代末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字子先,上海人。他是著名的《农政全书》的著译者,是第一位把欧洲自然科学介绍到我国来,也是第一个把欧洲的几何学翻译过来的科学家。 徐光启青少年时期先后游历广东、广西和北京等地。丰富的游历生活为他拓宽眼界、活跃思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他考取进士,担任过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等高级官职。当时明王朝反动腐朽,国家十分衰弱穷困,不但人民生活非常痛苦,连本来相当发达的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在这个时期也停滞  相似文献   

16.
明朝末年,随着欧洲文化的渗入,出现了一批翻译西方科技文化的官僚群体。其中,以徐光启最为有名。实际上,在明末西学东渐中,李之藻对中西方文化与科技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应当可与徐光启相提并论。尤其是其在科技著作的翻译上,他一直积极推动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较大规模的接触,是从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开始的。作为最早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奠基人,利玛窦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刊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是同时他又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并把中国文化正式介绍到西方。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这就加深了系统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难度。作为第一个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从他那里学到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18.
李善兰,我国近代早期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翻译介绍西方近代数学的第一人。 1811年1月2日,李善兰出生在浙江海宁硖石镇一个书香之家。李善兰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幼年熟读四书五经,十岁时“读书家塾,架上有古《九章》,窃取阅之,以为可不学而能,从此遂好算。”十五岁那年,他就自学了明末徐光启等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并能弄通其中大意。之后,他又阅读了李冶的《测圆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几何原本》是古代西方数学的经典之作,它对于世界数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明朝末年,利玛窦将《几何原本》带人中国,稍后其与徐光启合作将它翻译成了中文。可是,他们只是翻译了前六卷,后面还有九卷没有翻译。据载,当时徐光启是积极要求翻译完毕的,可是利玛窦拒绝了。什么原因呢?两个人都没有详细说明,因此,这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 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志号纪58,一套四枚,分别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战国水利家李冰、东魏农学家贾恩勰和元代纺织技术家黄道婆(图三)。此套邮票设计精美,科学家两两相对,颇有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