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外优秀单杠选手在三次大赛中所完成的成套动作及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邹凯和张成龙的成套动作以D和E难度为主体,难度价值并不占优,而以更多的有效连接来提升D分;左兰德的成套则以E及以上难度为主体,是以高难度飞行动作及其连接来提升D分。中外运动员分动作难度差距主要在飞行动作组,中国最高难度为E,外国最高为G。中国选手的成套动作完成质量仍然处于“逊人一筹”的局面。改进成套动作的编排、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及成套发挥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选手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依据第41届体操世锦赛和第11届全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其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外女子跳马动作的编排特征及中国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以第2组结合第3组(或第4组)动作及采用第4组结合第5组(或第2组)动作而搭配成具有高D分价值的两跳动作组合,分别是中、外优秀跳马女选手搭配两跳动作的主要编排特征;中国跳马动作的类型选择相对外国更具有可发展性,且顶尖选手的两跳难度也超过众多世界顶级优秀选手,但两跳动作的完成姿态、规格和质量及落地的稳定性等方面,均缺乏高水平竞争力,而且目前除程菲之外,中国尚没有可抗衡国际大赛的实力选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与统计法及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参加第42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选手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9个高难度的“空翻类”动作和1个C组难度的“非空翻类”动作构成一套10个D分价值的难度动作,并采用“空翻二连接”获取更多的连接价值,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编排发展的主要趋向;采用3个“空翻二连接”结合3个高难“单空翻”,并且在第3串、或第4串空翻动作之后完成“非空翻”动作,将成为自由体操顶尖选手D分价值动作编排的趋向特征;而合理取舍难度并促使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达到最优化,将成为众多优秀自由操选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35届世锦赛优秀选手双杠完成的加分动作、编排连接类型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重视挂臂类难度动作的使用和发展.及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潮流性”动作连接来获取更高的加分,是当今男子双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中国选手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结构不如外国优秀选手紧凑,其加分动作的连接编排类型,尚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团决赛中、日运动员在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质量等情况以及第44、45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编排、难度价值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提高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团体实力的对策。研究认为: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应该加强难度动作的储备,根据运动员自身条件和技术特点来发展空翻及连接,发展有0.2连接加分的技巧串应该是中国运动员今后的训练目标之一;成套动作编排应减少1个非技巧动作、增加1个高难空翻或空翻连接;努力提高空翻转体动作的完成质量,尤其是落地稳定性;并且还应重视二线队员难度的发展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及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吊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发现:使用由力量至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力量至静止力量、及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已成为当今世界优秀吊环选手成套动作编排的显著特点;选择第Ⅰ组1D难度(或1C1D)、第Ⅱ组1C难度动作及第V组"D组以上"的下法,并使用第Ⅲ、第Ⅳ组各3~4个高难度动作组成三串"直接连接"(或再结合两个"单动作"),形成由10个最高难度动作所构成的一套高D分价值动作,是伦敦奥运会众多优秀吊环选手成套动作完成的主要形式;而连续使用第Ⅲ组和第IV组的3个高难动作的连接等,还将成为吊环动作编排发展的新趋向特征,未来大赛吊环动作的成套难度编排还将进一步提升,而动作完成的质量将是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与比较法及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中、外优秀男选手吊环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并针对中国吊环的不足,提出了发展性建议。使用“单动作”、结合“二连接”和采用”三个以上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吊环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增加上肢、肩带、腰腹、背肌的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控制能力及成套动作完成的难度、规格和质量,是中国男子吊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中,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价值分值、动作难度、动作类型和动作连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顶尖选手的D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在计算成套动作的十个难度动作中,选手们趋向于使用落地稳定性更好的Ⅲ类即向后的技巧动作,且动作难度向高或超高方向发展;成套动作中包含的动作连接串数量增加,动作连接主要以两个动作连接为主,动作连接中使用的动作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及中国的优势与不足.以舞蹈和技巧两类高难度的单动作结合具有高连接价值的技巧连接、混合连接(或再结合转体二连接)及仅具有编排价值的低难度舞蹈直接串和单转体,组成由最高难度的5个技巧和3个舞蹈动作构成的具有高D分价值的成套8个动作,是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中、外选手成套D分难度价值使用的技巧和舞蹈动作的比例及采用的完成形式相当,成套D分价值以中国最高,并对前空翻类、直体后空翻及羊跳等动作的个性化技术连接,占有领先优势;而减少连接停顿和失误、强化动作连接价值质量及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熟练稳定性等,还是中国女子平衡木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等.运用"四连接"(或结合"单动作")和"二连接"结合"三连接"的完成,及采用"四个以上"动作的直接或再结合"单个"高难动作的完成,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而使用D组以上难度的多个动作完成来获取更高的加分因素,并运用D组以上更高难度的下法,还将是新奥运周期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法及分析归纳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第30届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网上单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发现:在“奇数”和“偶数”动作位,分别以5种前空翻和5种后空翻来组成一套具有最高难度价值的成套动作,是当今世界蹦床优秀女子个人运动员布置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的主要特征;而以最高难度2.0分的前空翻动作为“开始”,以3(或2)个“1.5分以上”和1(或2)个1.3分的“前空翻”动作、及2(或3)个“1.4分以上”和2(或1)个1.2分(或“1个1.0分和1个1.2分”)的后空翻动作为“中间”,并采用相对“开始”难度稍低而又不失与成套“高难度”相匹配,且有利于“稳定完成”的1.6分高难度“后空翻”为“结束”,则是伦敦奥运会众多优秀蹦床女单选手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发展均衡,在奇数和偶数两个动作位,分别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前空翻类"屈体和团身"动作和难度相对较低的后空翻类"屈体和直体"动作,并首先选用相对"易完成"的高价值团身动作和"与直体有相同价值"的高难度屈体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蹦床男选手选编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发展空翻三周转体类动作,并正确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力求积分成绩效益的最大化,还将是众多优秀蹦床男选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依据实况录像,系统分析了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男子团体比赛呈现出诸侯争霸的竞争格局,队伍的更叠率非常高,全队成套动作的高质量、高成功率成为竞争的关键;突出更多强项,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稳定性及艺术表现力成为决定全能比赛名次的主导因素;单项比赛"单项化"发展态势趋于稳定,难度的发展呈现出相对停滞性。技术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同时更加注重动作完成的优美、质量及落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本周期艺术体操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对世界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进行详实剖析,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第34届世锦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前3名及我国的3名参赛选手为研究对象,针对6名优秀选手4项器械共计24套成套动作编排细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个性化”、艺术“情感化”是当今艺术体操个人成套编排发展的主旋律;身体难度的个性化选编、器械动作的巧妙多样选择、独特的个人风格魅力、稳定的发挥是世界艺术体操个人成套编排的主流趋势;身体难度选编展现运动员技术特点,丰富器械技术运用形式提高成套动作观赏价值,明确成套动作主题风格,展现个人色彩,狠抓完成质量,保证最终成绩的获得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倾向特征。发现:使用E组以上的“单空翻”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空翻串”为出场,以具有高难度价值的一个或两个“单空翻”和具有“0.1分以上”连接价值的两串“空翻二连接”结合三个或四个“单舞蹈”为中间;并采用D组以上的“单空翻”或“空翻串”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趋向与特征。而提高出场动作难度价值、增加中间空翻动作的连接价值及使用稳定性高的D组空翻或其连接为结束,还是女子自由体操顶尖优秀选手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外男子单杠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比赛录像和2006年版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图像解析法、对比法,研究分析了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中国选手与外国优秀选手的差距.结果表明:中国选手的单杠成套动作中E组难度动作偏少;使用E组飞行动作少于外国选手,且飞行动作完成质量较差;使用第Ⅳ组的动作最高难度仅为D组;具有连接加分的"二连接"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统计比较法,系统分析中国技巧混双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技巧混双的难度起评分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有微弱的优势。但成套动作的编排缺乏多样性和"亮点"且表演过于拘谨等因素,是中国混双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成套动作的编排不能只注重难度的数量,而应注重编排的艺术性、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第14届亚运会男子体操单项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14届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单项实力仍将会在亚洲保持领先地位,但单项比赛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起评分逐渐接近10分,竞争主要表现在难度、动作的编排创新及稳定性上;单项呈特长化发展趋势,规程和规则的变化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准确把握各单项技术发展趋向,大力培养“特长”型选手。旨在为我国男子体操的教学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参加第七届健美操世界锦的中国队的技术水平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2002年世界健美操锦赛成套动作技术指标定量统计分析,表明:1)我国运动员参赛成套动作的编排设计思路、发展方向与国际趋势一致,与冠军选手差距不明显.2)我国选手在成套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技术规范性,健美操专项技术的发力控制以及技术魅力方面与世界高水平选手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国选手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录像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中、外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认为:采用“正、反掏转体”、“扭跳转体成扭”和“向后大回环跳转成扭臂”等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及使用“飞行”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单杠的差距主要是缺少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及连接。在保持目前成套动作编排特色的基础上,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及增加飞行动作的连接完成数量等,应是中国男子单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