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健身秧歌文化的发展背景与表现切入并对秧歌文化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得出以下结论:秧歌新的定位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健身秧歌是新时代秧歌文化的代表作,无论是其功能特色还是其创作推广,健身秧歌都以其全新的理念阐释了秧歌文化已经成功的迈入了全国性文体艺术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健身秧歌是一项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文章论述了健身秧歌的起源、健身秧歌的几大流派及其特点,分析了健身秧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海峡两岸间的体育交流。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针对现代健身秧歌、腰鼓开展情况和海峡两岸民族体育交流的现状与特点,对在海峡两岸推广健身秧歌、腰鼓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健身秧歌、腰鼓在海峡两岸推广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劳动生活的秧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长期以来传统的秧歌更多发挥的是表演功能.在如今的全民健身时代,表演性秧歌正在从民间艺术走向全民健身项目,成为一项时尚的健身运动.以体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健身性秧歌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表演性秧歌向健身性秧歌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为秧歌在转变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程中找到合理、科学的发展平台做出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牛芳 《体育教学》2014,(6):42-43
为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已开设健身秧歌的中学,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健身秧歌纳入中学选修课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为中年女性进行健身秧歌锻炼减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验法对60名参加健身秧歌锻炼的肥胖中年女性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锻炼,中年女性的BMI、WHR、FAT%均有显著程度的减少,显示健身秧歌对该人群体形及体成分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改善作用,健身秧歌是一项科学的理想的减肥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葛玲  刘楠楠 《精武》2012,(6):76-77,80
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搜集为主要方法,通过对秧歌开展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探讨健身秧歌在社区开展的意义以及能够在社区推广的条件。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健身秧歌”为切入点,总结出健身秧歌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现实意义,并对开展的条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健身秧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在社会体育专业开展健身秧歌课程的教学研究为例,结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和专业需要,通过健身秧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提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健身秧歌教学内容和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现状与社会关注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秧歌锻炼群体的性别年龄结构为中老年型,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离退休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个人收入不高;秧歌锻炼群体参与健身活动的形式以独自锻炼为主;影响秧歌锻炼群体的主要因素是缺少与居民生活小区相配套的活动场地、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人数少、社会对秧歌健身群体关注程度较低;社会支持机制应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储亚娟  张惠春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103-105,120
为了探讨健身秧歌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研究选取了60名大学生进行16周的健身秧歌锻炼,对锻炼前后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各项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健身秧歌锻炼能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其中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改善更为明显。健身秧歌锻炼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秧歌锻炼群体的现状与社会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质的研究、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秧歌文化、秧歌锻炼群体及其社会控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原生态秧歌面临“类发展困境”,需要实现现代化;秧歌锻炼群体属于“普通获益者群体”或“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秧歌锻炼群体的社会稳定状况介于一般和比较稳定之间,尽管秧歌锻炼群体面临着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但他们对社会不安定因素所倾向采取的解决方式是理智的;对秧歌锻炼群体应采取必要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2.
陕北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得到国家、省、市等部门的重视,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颁布了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大了保护资金投资,进行挖掘整理及开展一系列保护与传承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提出政府尽快出台陕北秧歌专项保护法规、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及致力于陕北秧歌传承人的培养、将陕北秧歌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的研究表明,健身秧歌在增强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交往,培养审美情趣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说明将健身秧歌这项既具有健身性又具有文化性的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以秧歌舞练习为干预因子,探讨长期秧歌舞练习对老年女性BMD(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的BMD值和左、右足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长期坚持秧歌舞练习能有效地维持较高骨含量。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对老年女性防治骨质疏松症和防摔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沈阳市秧歌活动的研究,阐明沈阳秧歌活动再度兴起的原因、参与者的构成特点及秧歌的功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秧歌活动,中老年活动者是主体,秧歌活动者对秧歌活动的健身、防病、治病、娱乐、协调人际关系等多元性功能的认识较高。建议在人口稠密的沈阳市,针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条件,应提倡开展秧歌活动,使其成为大众健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哈尔滨市秧歌活动人群中的女性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一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从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和经济收入来看,社会阶层不高。但她们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秧歌活动的参与热情高涨,具有较好的持久性。但目前存在政府、社会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能够激起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哈尔滨秧歌健身女性的关爱,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健身环境和经济支持,真正为哈尔滨市女性营造良好的健身平台,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健身秧歌运动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测心率 ,分析受试者的心率变化 ,进行运动强度评价 ,并对比分析不同动作的运动强度 ,创编了适合 40岁以上人群的健身秧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