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书业快讯,从中不难看出几分端倪: "<集结号>原作者推新作<突转>"、"<大校的女儿>渝热销空运补货供签售",等等.还有在2007年"十一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总榜前二十名中,有三本"哈利·波特系列",还有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张爱玲的<色·戒>.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影视策划人于丹授权,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首印60万册.2006年11月26日,该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首发签售,一天签售量达12 600册,创下单店单本图书销售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于丹又一次创造了书市神话!她在签售<于丹〈庄子〉心得>一书时,一口气签了10个小时,一共签掉了15060本.  相似文献   

4.
春雨潇潇,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售书的场面火爆.从四面八方、甚至刚下火车赶来的读者雨中排队,伞花接龙,蜿蜒延伸,在绕大厦一周之后,复又旋上五楼.自于丹在《百家讲坛》一夜蹿红之后,她的著作便成了一书难求的热门货,以至本次9个半小时的《于丹〈庄子〉心得》签售突破上次《于丹〈论语〉心得》13000册的纪录,再次飙升至15000册,这在近年来的书店行情中可谓罕见.  相似文献   

5.
由一位女子主讲的<论语心得>,竟赢得了全国关注,这就是眼下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热.<论语心得>受到读者欢迎,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影视与读书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主角于丹足足签了将近8000本,现场总共卖出了1.2万多册,打破了售书史上的纪录,超过易中天8月在上海签售<品三国>4000多本的纪录.  相似文献   

7.
《于丹〈论语〉心得》创造近年来国内出版界的销售神话,而其背后“推手”中华书局的市场化探索思路,更给困境中的传统出版社打了一剂足够振奋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8.
孝敬之道     
于丹 《全国新书目》2008,(11):28-29
《于丹〈论语〉感悟》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7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的朴素和温暖不仅在于那里面有天下大道之志,与此同时它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李潇 《出版科学》2016,24(6):72-74
回顾于丹自2006年国庆7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的作品出版情况之后,关注于丹十年出版,分析于丹媒体形象和品牌延伸的二元互动,探讨于丹品牌出版的十年主题流变与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早在2006年的"十一"长假期间,刚刚走上央视<百家讲坛>、连续7天开讲<论语>心得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瞬间成为一颗当红的学术明星,在赢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于丹这个名字便与"论语"一起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她也因此被称为"学术超女".  相似文献   

11.
影视与读书     
林载爵 《出版参考》2007,(6S):25-25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主角于丹足足签了将近8000本,现场总共卖出了1.2万多册,打破了售书史上的纪录,超过易中天8月在上海签售《品三国》4000多本的纪录。  相似文献   

12.
孟秋君 《出版参考》2007,(8S):39-39
进入2007年,在图书界有两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一是,著名学者于丹女士陆续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在发行销售方面连创新高;另外一个现象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感恩的心》在广大读者的关注下也刷新了图书发行量的新记录,不足一月销售量已破11万册大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在《新闻联播》创办29年的历史上,以一本图书的销量作为新闻价值的新闻绝无仅有,这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而助推这一奇迹产生的正是时下波涛汹涌的阅读“复古”潮流。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传播时代,图书改变了它原本缓慢的知识传播过程,变成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跟风消费行为。《于丹〈论语〉心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超过了250万册(出版此书的中华书局,历史上销售成绩最好的是李侃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史》,累计发行近200万册,但花了将近50年时间)。文化界将此称为“于丹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现在还没有统计,易中天和于丹两人到底给2006年度的中国大众图书市场创造了多少码洋,但是有一点或许是明确无误的:《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支撑了两家出版商至少一半以上的图书销售。  相似文献   

16.
张荷 《编辑学刊》2007,(4):62-64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物应该说是数不胜数,有学术专著,也有通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历史小丛书",影响了许多人走上学习文史之路.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影响下,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馆、私塾不断涌现,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也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明亡清兴60年>、<大唐帝国>、<于丹〈论语〉心得>、<中国文化导读>等一大批人文历史类图书成了书店里的绝对主角".其中的<中国文化导读>,为三联书店引进出版的新书.为什么在众多的作品中三联书店偏偏会选中已经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化导读>呢?其中的缘由还要从这本书的诞生说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开出15%的"天价"版税签约童话大王郑渊洁,首印作品即突破60万册.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以首印数55万册、版税14%的高昂代价拍下易中天的<品三国>.及至2007年,于丹携<于丹(庄子)心得>转会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新书首印100万册13天发完;郭敬明"转会"长江文艺出版社,<悲伤的逆流成河>高调面市,首印866666套,一个黄金周发完100万册.  相似文献   

18.
张彬 《视听纵横》2008,(1):97-99
第一次看到于丹是在央视《挑战主持人》全国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决赛的现场直播中,作为点评嘉宾,于丹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点评深邃、用词精当、凝练、到位,使综艺节目增加了一种厚重感。再去看于丹《百家讲坛》中的《〈论语〉心得》更是精彩,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她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个性魅力。由此想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热闹的一年,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读<论语>出心得,"床前明月光,我叫郭德纲"演绎另类相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掀起恶搞狂潮,<武林外传>台词的流行,狂热的德国世界杯,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盛装出场,<雷雨>电影版<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热映……2006年,大众文化更加大众化,小众文化开始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畅销书在图书市场上风风火火,销量是节节攀升,让出版同行在惊叹的同时艳羡不已.畅销书的出现,不仅在短时间内能让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且使出版社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几乎每本畅销书的出现,无一不与营销有关.在此,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畅销书的营销特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