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是现代汉语中最重要的否定标记,通常用在谓词性成分前,但并非绝对如此。本文将对其一些特殊用法(如:名词性成分前,固定格式和单独使用)进行分类描写,并对它们各自使用情况进行语用和语义考察描写,揭示它们的否定语义和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区分语义平面与语用平面、“不”的否定焦点与否定句的焦点的基础上,考察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爱X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的特点,发现“爱XX”格式句法功能丰富,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分句或单独成句;“爱XX”格式语义丰富,具有随便义、不满义和否定义;“爱XX”格式在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下,主观色彩强烈,焦点信息突出,其后的词语更凸显了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否定是日常话语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根据前人对“元语否定”和“语用否定”的研究对语用否定进行再界定:语用否定是语用意义中的否定语义,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然后依据语境分类对这类标记性否定现象进行重新分析,指出动态性的言外语境在语用否定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研究中,“什么”表否定多从语义、语用及其否定机制来进行研究,对能进入此构式的语言成分较少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进入“什么A不A”的形容词的语义特点、“什么A不A”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共现成分。“什么A不A”结构在互动交际过程中表达否定立场,即表达对当下语境中“A”出现的合理性的否定,其特点在于体现了两个立场主体对某一立场客体的不同认知结果。“什么”的反问功能与“A不A”的语义结合是这一结构表否定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X不比YA"句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天中学刊》2003,18(4):72-74
“X不比YA”作为比较句式“X比YA”的一种否定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它既可以表差比,又可以表等比,这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验证。但无论是表等比还是表差比,这类句式对X、Y有一项共同的语义制约:X与Y的性质是趋同的。心理基础(类推作用的影响)、逻辑基础以及一系列的语用差异促成了它与另一种否定比较句“X没有YA”的共存。  相似文献   

8.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9.
否定副词“不”可以分别表示两种尽管互有联系但性质截然不同的功能:语义否定功能和语用否定功能。前者属于语言的否定,后者属于元语的否定。“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程度不等的衔接功能,不但衔接的语言单位可大可小,丰富多姿,而且衔接的方式可隐可显,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在谈“否定的否定”问题时,曾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否定的否定有两种结果。他说:“否定的否定,结果是肯定,但这个肯定不等于除去两个否定剩下来的东西,……但是也有两个否定恰好抵消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沈家煊先生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他使用了判断上的“强度”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现象,并说明功能和语用上的原则是如何在这类现象中起作用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单一否定词移位所引起的句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方面变化的描写,考察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求得从不同侧面对单一否定词移位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严斌 《现代语文》2009,(12):87-89
本文主要考察了湖北省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形式和语义、语用的特点。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了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含蓄否定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才怪”的用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分析了“才怪”句的语义,根据语义将“才怪”句分为两大类。“才怪1”表示“才奇怪”之义,在句子中做谓语。“才怪2”表示对某一情况的假设性推断的否定,为假设推断类。通过使用频率的考察,发现第二种用法为主要功能。二、从句法结构角度对“才怪2”进行进一步分来考察,分为三种结构类型。三、认为“才怪2”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通过隐形的语用推理过程,表达委婉的否定。  相似文献   

16.
李茜 《现代语文》2006,(4):75-77
“并”作为副词没有丰富的语义,句法意义也较为单纯,三个平面理论中最有创新意义的“语用”理论在对语气副词“并”的描写中得到彰显。语气副词“并”最重要的语用功能是预设否定,语气副词“并”的预设否定功能使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红楼梦》337条“比”字句在英译中使用的比较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比”字句的汉英对应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诸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疑问代词除了表示询问,任指和虚指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用法,表示否定。章以“什么”为例,分类讨论“什么”的否定用法及其语义特征,并分析了疑问代词表示否定的形成原因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不A不B”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否定结构,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本文将A、B放在特定的语义场中进行考察,指出“不A不B”的否定意义主要决定地A、B的语义性质,同时,本文根据“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理论,分析了“主观性”这种事用因素对“不A不B”否定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两类表否定或禁止的“A什么A”和“什么A不A的”句式。通过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进行对比探究可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