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报纸消亡论"并非新鲜话题,美国的一位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我国一些学者也有这样类似的观点:中国报纸可能在30~35年内消亡.  相似文献   

3.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消费导刊>发表石玲玲的文章〈"免费报纸"方兴未艾〉,文中提到首份<地铁报>()在瑞典登场后,"美国头号报业巨头甘尼特一口气推出了9份免费报纸.  相似文献   

5.
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预言报纸在几十年后将消亡.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报纸将很快消亡;美国的菲利普*梅尔教授宣称,美国报纸的历史将于2044年10月终结;清华大学的刘建明教授也声称,大约在2030年~2035年后,报纸将无可救药.  相似文献   

6.
报纸头版封面化现象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报纸越来越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读图"时代到来,报纸头版不仅封面化,部分报纸还出现了"双封面".作为报纸"脸面"的头版,出现"双封面",不仅仅是抓眼球、加大导读信息量的需求,更是抢占舆论高地、凸显媒体价值的表现.本文对<齐鲁晚报>和<南方都市报>一周(2011年5月23日~5月27日)的双封面进行比较分析,力图揭示"双封面"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从词语上看,"广播消亡"之说与广播强国建设似乎水火不相容,怎么能组合在一起论述?这是因为,我们在相同或不相同的时间里,既听到了"广播消亡"之说,又听到了"广播强国建设"之说,有必要作一下分析、研判。 "广播消亡"之说站不住脚前两年,在传统媒体面临新兴媒体激烈冲击,报纸和电视呈现下滑态势时,"报纸将消亡""电视将消亡"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网络无孔不入的时代,有人说报纸将会消亡,尽管这已经被业内证明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这一说法还是引起了纸媒从业人员的恐慌。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们挖空心思,努力让自己的报纸吸引更多的受众。地市级的都市类报纸要想吸引读者,除了本土新闻版面要做好,网络版面同样很重要。那么在网络信息海量的情况下,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网络版面如何突围,抓住读者的眼球呢?  相似文献   

9.
头版是报纸定位与报纸特色的重要品牌标识.而报纸头版广告也最能反映一家报纸怎样处理新闻和广告的关系,体现其广告刊登特点.笔者抽取了一些省级及其以上党报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选取了2007年1月至3月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南方日报>、<江西日报>、<安徽日报>、<湖南日报>、<四川日报>、<青海日报>、<内蒙古日报>10家党报为样本,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每月内从1日起每隔3天抽取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9日,是一个让两岸民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56年来大陆首架民航客机将降落在台湾;这一天,两岸民航业首次实现双向对飞. 在此次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南方日报>推出了<家和家兴--台商包机首次直飞纪念特刊>,特刊在南航和厦航包机上配送,使<南方日报>成为惟一一份"首航台湾"的大陆报纸.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已经过去,回望一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事件,有些内容平淡无聊,有些内容却是回味无穷令人深思.岁束年终,<天府早报>联合<新快报>、<新闻晨报>、猫扑同等媒体共同盘点"2009中国网络大事件".其中,"贾君鹏"因为红得突然、迅速,甚至"莫名其妙"而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2.
头版图片对读者选择报纸时的"五步三秒"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选择好头版图片,是每个值班编委以及头版编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海峡导报>作为一份以对台为特色的都市类报纸,"对台"以及"民生"是导报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相煎何太急 "五一"节前夕,某市<××都市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其大意为:据记者了解,今年"五一"节按惯例放假7天.时隔两日,该市的另一家报纸<××晚报>,就"五一"放假一事,也刊载了一条消息,主要内容是:告知市民,<××都市报>刊载的关于"五一"节放假7天的消息是不真实的,在此特提醒广大市民注意.  相似文献   

14.
新媒介环境媒介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中,"报纸消亡论"被提出并一度甚嚣尘上。本文以媒介"小生境"理论为视角,结合"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启示,考量报纸的发展前景,认为报纸符合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且在进化实践中不断吸收新媒介技术能量继续推进报纸"碎片化"阅读,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5.
同一份报纸在一天中却有七个不同版本,资讯刷新速度直追气焰旺盛的"第四媒体"--各大新闻网站.听起来这像是个天方夜谭,但它确实存在.当我们还在以日和周的出版周期为报纸分类时,<日本经济新闻>报已经以它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强大资讯网络支撑起了一个以小时为刷新周期的报业神话.  相似文献   

16.
3D报纸来了.今年3月9日,比利时诞生了被称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的<最后一点钟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随后,<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安徽商报>、<每日商报>、<都市周报>、<扬子晚报>、<城市晚报>、<东方早报>、<芭莎男士>杂志等十多家报刊相继推出了各自的3D"盛宴"--号外、特刊、专刊、彩页或整报.因为国内外5D报纸的争相登场,2010年也被称为"3D报纸元年".  相似文献   

17.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8.
焦点,难点,新闻点,什么才是网上热点? 家事,国事,天下事,什么才是"中国网事"? 8月初,新华社新闻大厦411,我们为"中国网事"开栏上火,为选题犯难.案头上、脑门上,每天飘过的是一条条曾经叱咤风云的旧闻.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国债发行第一天>. 1995年1月6日,"冰点"付印:<北京最后的粪桶>. 2000年4月13日,"新华视点"开栏:<惨痛的教训、深刻的警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受贿及腐化堕落剖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洋报>近年在"三贴近"中不断体现和升华报纸自身特色,"海味"越来越突出,有效提升报影响力、增强了员工凝聚力和企业软实力. 贴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一场夭折了的价格战 2002年伊始,就传来了武汉地区报纸大打价格战的消息.<武汉晨报>从1月5日起推出贺岁价1角钱,而同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也将报价降到了3角钱.此举无疑是为了针对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该报在武汉地区的销售量极大).<楚天都市报>目前的售价仍是5角钱,但于年前改版推出的它的兄弟报<楚天金报>定价3角出售,价格战由此而起.<武汉晨报>提出了"最便宜的报纸,最精彩的内容"的口号.1月8日的该报称,降价以来已连续两日位居武汉地区销售量第一,降价第一天省内总销量就飙升至62.6万份,刷新了发行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