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电磁波在负折射率介质中传播时,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为负数,从而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特性。为详细了解电磁波在正负折射率介质分界面的反常折射现象,文章讨论了正负折射率介质分界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反射和折射现象进行仿真,同时对与理论分析一致的仿真结果以图像形式进行了显示。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要点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 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作图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全反射棱镜透镜改变或控制光路成像规律成像作图法成像公式应用  二、要点说明与考查分析1 .关于折射率 .①由于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 1 ;②n =sinisinr是光由真空(空气 )进入介质时 ,介质折射率的计算式 ;当由介质射入真空 (空气 )时 ,根据光的可逆性 ,仍可利用n=sinisinr计算介质的折射率 ,但所求得的折射率是相对折射率 ,相对折射率可以…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几年的几何光学考题,不难发现, 大都以折射现象为物理情景,在考查折射定律的同时,综合考查全反射、光的色散及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等知识.试题均以选项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基本上以光线传播的定性分析为主.解答这类考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射定律,利用光线传播的特点画出光路图.如,垂直于介质平面的光线方向不变;经过平行玻璃砖时,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只是可能发生侧移而偏离原方向;复色光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发生色散现象,且折射率大的全反射临界角小;在相同条件  相似文献   

4.
几何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三个实验定律为基础,用几何学方法来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只是在空间障碍物的线度远大于光波波长时,才近似成立。折射率在光波传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迎接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之际,人们成功研制了负折射率材料,并观测到了负折射现象,发现了很多高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福 《中学物理》2012,(6):58-60
光在圆中的折射问题在几何光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类问题总是以透明实心介质球或空心介质球或圆柱体等介质形体为光学器材背景.当光线从真空或空气到达这种介质表面,经第一次折射进入介质球后,往往要发生一系列的折射与反射(有时是全反射),最后射出介质.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涉及几何光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知识...  相似文献   

6.
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发生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利用三棱镜理解或考查几何光学的知识,是常见考点之一.下面结合例子进行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遵  相似文献   

7.
光的传播规律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其实质就是最小光程原理,即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即使发生折射和反射,其所走的光程一定最短.基于此原理,我们可以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来解决运动问题中的最短路程、最少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1605年,法国著名的数学家费马(PierreFermat)对光的传播原理作了一个精辟的论述:在任何介质中,光线从一点传至另一点,不论经过几次反射和折射,总是沿费时最小的路径传播.费马原理表明:(1)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遵循反射定律的光程(光程=折射率×光线所走过的路程,或者光程=c/v×光线所走过的路程)最短,费时最小.(2)在两种均匀介质中,遵循折射定律的光程最短,费时最少.利用费马原理,不仅可以导出重要的光学定律(如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还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质点的运动类比为光子的运动——光的传播,极为简捷地解决运动学中的极小值问题.下…  相似文献   

9.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常需要测定它。测定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折射、反射及全反射定律,通过准确测量相关的角度来测定折射率的几何光学方法,比如最小偏向角法、掠人射法、全反射法和位移法等;另一类是利用光通过介质(或由介质反射)后,透射光的位相变化(或反射光的偏振态变化)与折射率密切相关的原理来测定折射率的物理光学方法,比如布儒斯特角法、干涉法和椭偏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一般情况下,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当光通过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光就分为折射光和反射光两部分,它们的方向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决定.然而,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入射光全部被反射了,这就是全反射现象.那么,全反射现象如何解释呢?笔者就此作一讨论.一、全反射现象的理论分析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振动是电磁振动,光波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因此,光通过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其性质必须由电磁场理论来分析.电磁波是横波,它的电场强度E…  相似文献   

11.
用菲涅耳公式讨论介质界面反射与折射对光的偏振态的影响,引入光线坐标系,详细分析了单色线偏振光经界面反射后光的方位角的改变规律及全反射后的偏振态;简述了部分偏振光、椭圆(圆)偏振光经界面反射后偏振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应用媒质折射率的概念和全反射规律测定透明液体折射率的不同方法,可以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At this moment, novel concepts of “negative” media,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on and/or “double negativity” and their physical consequences and plausible applications are drawing considerable at- tention from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munity. In the past few year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electromagnetic (EM) waves. It is our wish to generalize such concepts to acoustic waves. Since the concept of negative refraction, negativ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利用全反射原理测定水的折射率的方法,实验中利用He—Ne激光束在水底产生点光源,根据全反射原理对水底的暗影和水深进行测量,求出水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5.
在广义传播矩阵(CTM)方法分析各向异性分层介质传播特性的基础上,对数值计算进行了研究,克服了有耗介质计算时发散的困难,指出了编程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半空间条件下,对分层各向异性有耗介质的反射和透射系数进行了计算,将GTM方法与精确解对比,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甘桂蓉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2):50-51,75
利用平面电磁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理论,分析垂直偏振波在芯层介面上的反射,得出沿Z方向传播的TM波在全反射时的相移,利用横向谐振重要条件得到TM模的模式本征方程。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a contribution is made to the discussion of reflection on the part of teachers. The discussion to date has shown that reflection must be broad and deep. However, just what constitutes broad and deep reflection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remain unclear. After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ad and deep reflection, three domains of broad reflection are distinguished (i.e. the pragmatic, ethical and moral domains). Closed versus open approaches to deep reflection are also then distinguished which produces a typology of six reflection possibiliti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is typology was gathered via interviews with 11 experience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views addressed actual difficult decision situations which the teachers had experience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showed the teachers to indeed use the six refle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y reflected upon the difficult decision situations. A clear preference for closed types of pragmatic and ethical reflection over open or moral reflection was show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oposed typology can be used to map teacher reflection. The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eacher reflection are in need of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 reflection and their professional behaviour should be examined in greater detail.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相关联的术语可以分成强消极、消极、中性、积极、强积极五类。重点讨论了以“障碍”为代表的消极术语与中性术语之间的细微差异,以“正常”为例,详细论述了在积极术语反衬作用下,中性术语所蒙受的消极色彩。指出了我国大陆特殊教育界对专业术语与大众术语之间的差异没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把消极术语、积极术语混同于中性术语的现象。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使用术语的原则。特殊教育专业术语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反映对残疾人认识不断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等价值。教学反思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撰写教学日志、寻求同伴对话、阅读理论文献和征求学生意见等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