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网络协商的特征、现状、问题、对策的思考,试图让大家意识到自媒体时代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意识到公民通过自媒体有序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从而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应该顺应自媒体时代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林昱星 《东南传播》2021,(12):37-39
移动新闻直播是传统地方电视媒体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移动互联网迅速传播和直播行业飞跃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手机端的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各类网络手机直播平台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内,能够占领国内信息传播的半壁江山,这与新技术、新的营销认知息息相关.传统地方电视媒体也有着深厚的发展根基,核心力量是记者,能够把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要领,但是融合的创新力与价值变现力尚有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移动新闻直播的发展现状、优势,找到移动新闻直播融合创新与价值变现的方法,以及对未来移动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体终端可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媒体的界限迅速模糊,媒体融合成为新闻传播的必然趋势。2006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莱恩·布鲁克斯教授认为,媒体融合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  相似文献   

4.
<正>新黄河客户端在“移动优先”战略背景下,积极布局全网媒体矩阵建设。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倒逼主流媒体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和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通过可视化赋能与影响力构建,切实发挥舆论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挺进舆论主战场;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主动担当,释放发展活力,真正实现媒体深度融合,自觉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主力部队之一。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媒体以移动网络为载体,以人们的社会关系为纽带,以信息的即时交互为手段,正在改变着社会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态势。新的社会与技术环境要求图书馆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融合发展。本文分析与研究社交媒体与图书馆行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社交媒体图书馆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整合:地方新闻网站的改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闻 《今传媒》2007,(1):57-57
经过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中国重点建设的8家中央新闻网站和24家地方新闻网站成功改变网上新闻传播无序的局面,已经成长为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网络"主流媒体".地方新闻网站作为网络主流媒体,其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大加强,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以短视频、新闻H5页面为代表的网络视听化新闻呈增长趋势,并且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电视视听新闻的特征。河北媒体新媒体平台上也大量存在这种视听化新闻,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转载率高、缺乏互联网基因、传播渠道单一等不足。为更好的发挥河北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议河北媒体新媒体平台:一是强化专业的新媒体采编力量,引入UGC创作,提升原创性;二是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加强解释性和社会话题性内容,增强引导性;三是明确发展定位,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8.
韩姝 《传媒》2020,(1):65-68
当下,短视频、移动直播、VR和H5等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融合新闻的形态也发生着新的变化。通过对第28届和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现今的融合新闻形态主要呈现为五类,即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闻、长图新闻、互动新闻和沉浸式新闻。随着融媒体技术的普及,未来融合新闻的内容主题会更多向社会民生类倾斜,融合新闻的主要形态会以短视频和H5新闻为主,融合新闻的创作主体会从中央级媒体渐渐向地方媒体下沉。  相似文献   

9.
刘建勋  车云鹤 《传媒》2019,(6):77-80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网络直播异军突起,电视新闻直播的话语权和受众不断流失,逐渐被边缘化。在互联网语境中,电视媒体亟需与新媒体融合。本文着重分析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的传播特点,结合典型案例,探索互联网语境中新闻直播的传播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类APP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迅速崛起的商业媒体的新闻资讯类APP将主流媒体APP几乎挤到移动网络传播市场的边缘。主流媒体APP技术上并不落伍,关键在于如何面对用户化、个性化的移动网络传播市场从体制模式转换成市场模式,扼守内容制高点,巧用优势资源和市场方法占据新闻传播市场的主渠道。跟上技术步伐的网络传播顶层规制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提升传播价值的重要基础,主流媒体APP在公平规制下激活市场营运可望重塑移动网络传播的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媒介融合时代,移动互联设备的更新重新定义了新闻现有的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新闻直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移动终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新闻直播的固有模式,进一步颠覆了新闻直播的概念。在2016年这一"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移动直播以破竹之势席卷互联网,引起了新闻媒体尤其是一些老牌传统新闻媒体的极大重视。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专业新闻机构主动进行创新转型,适应传播生态的变革,将新闻的权威性和主流地位拓展到移动新闻领域。同时,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个媒介融合的过程,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从移动新闻直播的定义、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媒介融合环境移动直播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羽 《传媒》2017,(16)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广电媒体不断把广播电视传播力、影响力向移动端拓展延伸,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巩固和拓展了我国网络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这些客户端的探索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思维,真正开始"一体化"融媒体布局,成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助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大大提升了我国广电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4G、5G网络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逐步使用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来浏览新闻。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于竞争中融合才能更有效推进新闻报道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媒体融合报道指挥中心的设计方案和媒体融合报道指挥中心的应用及管控为研究内容,通过引入媒体融合概念对媒体的数据分析,全方位地利用全媒体向人们展示准确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融合发展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剧、综艺和新闻曾称为电视节目的"三驾马车",本文试着从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分析,探讨电视剧、综艺和新闻在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深度融合阶段的融合方式、特征及融合成果.  相似文献   

15.
雷刚 《新闻前哨》2014,(10):8-9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纷纷借力互联网、移动通信平台,开启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原来的媒体天然鸿沟一夜之间被融合跨越,报纸、期刊陆续进军网络、手机端及视频业务,广播电视纷纷进军互联网电视和移动视频。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新闻信息传播发布平台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16.
网络直播新闻是新型新闻样态,其快速发展推动了媒体的融合发展。但在技术驱动下,以及流量的追求下,网络直播新闻也存在内容质量低、缺乏公共性及过度依赖技术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直播新闻的发展,主流媒体必须不断创新,转变思维,突破这些限制。  相似文献   

17.
如今社会发展离不开技术革命,而网络媒体就是社会高速发展的衍生物;电子政务就是网络传播与政务的结合,电子商务就是网络信息和商业、金融领域的合作;网络出版、网络新闻,实际上就是媒体功能和网络传播的结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纷纷上网建站,以新的传播形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争夺受众和市场。从此,新闻网站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聊城新  相似文献   

18.
王荣 《青年记者》2016,(4):45-46
2015年,笔者参加了深圳市记协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媒体融合战略发展最新趋势深圳高级研修班",了解到了一些美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潮流、新做法,深受启发。美国媒体的先行探索"移动新闻是新闻的未来!"这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资深教授迈克尔·麦金的一句断言。移动新闻究竟是不是新闻的未来呢?大家可以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移动端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无线网络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自媒体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重大冲击,需要传统媒体引起重视,特别是要顺应形势发展需要,传统媒体要加强与自媒体的合作,积极探索有效新闻整合的策略和措施。本文对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新闻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融合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有效新闻融合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推动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陆峰 《新闻战线》2021,(5):28-31
实施移动优先,打造融合传播系列矩阵;创新理论宣传,打造网上思想传播高地;探索运营模式,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作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板块,中国江苏网在优质内容生产、平台矩阵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新舆论生态下新闻网站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