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有助于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自主形成小组合作意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本文围绕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步骤和依据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
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样,贝里认为学生间的互动分为竞争型、个体型、合作型三种类型,所不同的是贝里非常重视合作型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贝里总结出了许多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的合作学习方法。他的合作学习给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启示,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转变师生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调整学生的需要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正互相依赖关系,可从内外两方面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可保证小组成员间的互动顺利进行;抓住合作的契机、变换合作学习方式可更有效地提高小组成员间互动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将合作学习误解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结构往往是松散的,教学目标也不甚明确,而合作学习则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从而获得最大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合作学习前,应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来确定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实现师生互动,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和监控,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二、少数人学习,多数人空闲在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往往把学习任…  相似文献   

5.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生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学习是主体教育实验的教学策略之一,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无论是实验学校,还是非实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都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笔者在和实验学校的接触中发现,实验刚开始,师生热情高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放手让组内学生讨论并注重组间交流,可不久就冷下来了,基本上又恢复原样。老师们认为原因大致为两方面:一是合作学习而无合作的景象。小组内学生参与度非常不均衡,好学生说个不停,困难生成了听众,虽然教师规定学习困难的学生必须先发言,学习好的学生必须后发言,小组汇报时…  相似文献   

8.
王婉华 《教师》2013,(18):75-75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利用个体间的差异提高合作学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使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本文就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小组的构建、教师的组织、小组评价等四个方面的经验作一小结,以期能对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开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表达类课程,表达类课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它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实现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智慧交流,使学生产生情感沟通,达到和谐交往的目的。教师在开展小组互动前,必须对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活动,引领小组的互动活动向前推进开展,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互动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技能,将合作交际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有竞争型学习、个体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三种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当前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文章介绍了国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概况,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问题.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它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新课标开始强调互动、共进的合作式学习,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学会与人共处打下基础。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认为,从生物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确定学习小组,明确小组职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在刚开始上生物课的时候,就要通过当今社会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的事例,明确建立学习小组的目的。学生合作学习就其…  相似文献   

14.
互动合作式教学具有平等性、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特征,对提高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学教师在运用互动合作式教学方式时,要进行整体设计,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如明确教学目标、进行互动合作设计、构建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实施学生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在于合作"。现在在各个领域里都提倡合作,通过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我发现,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也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earning)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中的信息互动是一种复合的多边活动,它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型互动或师生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而是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它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探究的机会,力图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郭靖 《新疆教育》2013,(7):63-63
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的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教师引导学生达到的知识重难点的深度和广度与师生间的互动程度是息息相关的。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课前很好的预设,更需要教师很好地抓住课堂生成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课堂生成的"生发点"。教师发现并利用课堂生成的"生发点"可从教师引导、深度交流、小组合作和将错就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由几个验证性实验构成,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再行操作并完成相应实验报告的授课模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促进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可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应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