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木兰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里的“扑朔”和“迷离”这两个词句,历来解释很多。一般的解释是:说雄兔比较好动,不走的时候两只前脚时时爬爬搔搔(扑朔)着;雌兔比较好静,不走的时候时常眯缝(迷离)着双眼,安静呆着,容易辨认。也有的则认为“扑朔”应释为“蓬松”,是形容雄兔脚上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应释为“朦胧”,是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还有的认为是互文,两句的上下结构可以换,雄兔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难以分辨雄雌。以下摘编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里的课文,最后一段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下称"末段")文下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注解是:据说,把兔子提起来,使它悬在半空中,雄兔不时地动弹着两只前脚,雌兔常常眯着两只眼睛,因此便于辨认。并且不少资料的注解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诗荟萃》认为雄兔与雌兔在外形上有此差别。  相似文献   

3.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是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紧缩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这个成语是比较常用的,它的意思也是确定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汉语成语词典》的注释是:“‘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这个词的本意究竟指的是什么?还得放到原文中去考察。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  相似文献   

4.
不少人总认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雄兔和雌兔不同的动作和神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二册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沿用这一说法——“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而实际上,雄兔和雌兔的脚步和眼神并没有什么不同,“脚扑朔”、“眼迷离”是雄雌兔共有的动作和神态特征,这里是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是“参互成文,合  相似文献   

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木兰辞》中的名句,说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是用来形容如今中学生男女性别难辨的现象再贴切不过了。走进中学校园,你会发现女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木兰诗》一文中解释为“爬搔”。成语“扑朔迷妒’出于《木兰诗》,《成语大词典》中解释为“难辨免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对于“扑”、“朔”的字义,两处都未做出明确解释。  相似文献   

7.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是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紧缩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这个成语是比较常用的,它的意思也是确定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雄兔脚乱动,雌兔跟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汉语成语词典》的注释是:“‘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这个词的本意究竟指的是什么?还得放到原文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8.
初中课本语文第三册选入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其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二句,据《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木兰诗》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教材的解释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异议。那么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文,思考一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教材的解释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异议。那么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文,思考一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1.
《武经总要》既是一部军事学名著,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记载的一些科技应用为世界第一,具有重要的科技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学思想,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深入《手稿》文本,围绕“异化”、“劳动异化”这些中心范畴剖析马克思论说的基本理论构架,在“道德异化”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视域中,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史上“芝诺疑难”中的“飞矢不动”,一直困扰着人们,无数哲人对其进行了解读,但始终没有戳穿悖论的根本问题,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批判性思维,采用新视角、新观点对飞矢不动悖论的论证、推理过程进行最大化的剖析,发现了支持其悖论的论据中存在的着虚假前提、推不出等逻辑漏洞,并给予了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4.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用逻辑的方法去“问”“答”,可使论辩更富有理性。显示矛盾式、精神助产式、设置圈套式等提问,及名实相符法、类比答辩法、假言断定法、隐含断定法、二难断定法、同构悖法等回答方法是几种有效的实用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西方文论中有关文艺本质问题的重要理论概念,由于含义十分广泛,因而使用情况纷坛复杂。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理论家的有关论述,对其含义作出粗略辨析,并指出其含义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游”,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审美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游”成为深蕴中国文化人心灵中的情意结,成为中国传统美学境界论中的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荀子《天论》中“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自然之天”和“人为”的思想,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意志之天”与“因任自然”的论调。  相似文献   

20.
克拉申有关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设”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习得、学习假设、输入假设和年长与年幼学习者成功的比较三方面缺乏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从而影响了该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