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 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迈向21世纪电影美学研讨会”于2000年3月25日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电影美学的界定,电影美学的学术规范乃至学派建立,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市场化条件下中国电影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为了推动我国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使之与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等学科形成良性互动,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蒲震元教授、杜寒风副教授等筹划、组织,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部设置了2000级博士生课程“美学前沿”,邀请中华美学学会部分专家主讲。这是全国高校非美学专业博士生首次开设美学课程,该课程面向北京广播学院各层次学生开放。 从2000年9月至12月,“美学前沿”课程共进行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包括:“美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百年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艺术成就研讨会"在京召开.60多位来自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家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应邀到会.研讨会分别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和副所长赵卫防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在大会致辞中高度赞扬了中国电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日北京广播学院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学与传播学、广播电视文艺以及语言与传播三个部级研究基地为基础,经过资源整合,科研条件建设,重组为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为独立的研究实体,下设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广播电视语言和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四个研究所。 《澳门历史新说》出版 该书由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港澳史室主任、研究员邓开颂,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黄鸿钊,澳门基金会委员、博士吴志良,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港澳史室研究员陆晓敏担纲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向读者介绍了澳门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80年代初国人对电影艺术表现出的热烈与兴奋是出于久旱逢雨的心理,对电影事业的复苏的满足,那么,今天中国电影遭到的冷漠,已经是较高层次的电影美学与民族审美心理契合问题上发生的现象了。新时期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电影虽在美学思想、艺术观念、编、导、摄、演以及作品的主题、题材的拓展等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作品也得到了国际间的认可,但还是陷入了不景气的窘境。这其中当然有诸如电视艺术的冲击,管理体制的束缚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电影还没有形成适合于本民族审美要求,带有鲜明特性的美学品质。电影艺术创作的实践提出了许多亟待回答的理论问题。如:中国电影应有什么样走向?如何确立自己的美学品质?如何处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现代意识与民族传统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艺术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电影与电视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关系等等问题。今天的中国电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宣传报道理论研讨会1988年11月16日至22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研究所、四川省广播电视厅新闻研究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研究所和广东省广播电视厅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四川、上海、广东、辽宁等地的广播电视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1 1月1 6日,“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德国科隆大学广播电视经济研究院合作研究项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拓宽电视市场———中国的代价与收益”)的组成部分,由项目负责人郭镇之研究员主持。来自广电政府管理部门的专家、国内主流媒体和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一线人员,以及中德两方的研究学者2 0余人参加了研讨。1 1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精彩的见解,讨论十分热烈。由于与会者背景的多元特点,研讨会呈现出鲜明的互动特征,不同的研究视角和…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20日下午,由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影视文学系承办的“中国当下电影创作动向”研讨会在杭州紫荆花路397号云峰艺术天地二楼举行。参与者以影视文学系教师为主,浙江大学胡志毅、范志忠、刘翔、盘剑四位教授应邀与会。研讨会由吴毅(南野)教授主持,汪振城教授致辞。一、关于“中国式大片”的忧虑南野: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有这样一个背景:中国电影“金鸡奖”刚刚颁发,《集结号》再次获奖。同一部影片先后获得了政府奖(华表奖)与专家奖(金鸡奖),是否表明了中国电影学者眼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值得深思。其次是近期院线国产影片的票房涨势明显,是让许多人兴奋的现象,需要关注。向宇:首先,我简单谈谈大片在当前中国电  相似文献   

9.
年前,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协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广播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主持,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副会长张振华到会祝贺并发言,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任金州教授致开幕词,知名学  相似文献   

10.
走向开放的电视美学陈新民当电影以其百年的历程牢固地确立了“第八艺术”的地位以来,美学就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并且日渐成熟,逐步建立起电影美学体系。电影美学成为指导电影艺术创作、提高电影艺术品位等诸多方面不可或缺的核心理论。然而对自三四十年代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1.
夏丽丽  罗青 《现代传播》2004,(1):102-103
2 0 0 3年 11月 16日 ,“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德国科隆大学广播电视经济研究院合作研究项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拓宽电视市场———中国的代价与收益”)的组成部分 ,由项目负责  相似文献   

12.
<正>辩证地说,倘与电影相比,电视真可谓既大于艺术,又小于艺术,既多于艺术,又少于艺术。因为,电视不但包含艺术成分,还包含着诸如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之类非艺术成分。这种纪实性内容所占比重之大,远非电影可企及。电视艺术,则专指电视屏幕上那些运用电视艺术手段与美学手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电影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部分,暴力以其炫目的形式感、震撼的节奏感成为当代电影表现的主体,而暴力美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电影暴力加以分析,指出暴力美学具有强烈的视听刺激性和艺术化、幽默化、正义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三.在访谈中,高鑫教授从电视艺术关学得以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出发,以史带论,勾勒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和学理路径的构建过程,有针对性地评析电视艺术创作观念论争和流变,并就艺术和技术、创造潜能、电视化,以及艺术本质及审美价值等一些电视艺术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阐发了其独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于2000年6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办了“中日韩广播电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人类迈向21世纪的转折时刻召开的。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东北亚近邻国家的专家学者在新世纪来临的关键时刻切磋交流,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国际性话题,既有利于学术的发展,也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的,韩国方面有来自汉城大学、庆南大学、昌原大学的学者教授,有来自韩国放送公司和汉城放送公司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专家。日本方面有来自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的专家学者。中国方面,除了北京广…  相似文献   

16.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电影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现实主义"之风和长镜头的运用.与内容相比,意大利电影更注重形式表现;通过与法国新浪潮电影对比,意大利国别电影呈现出另一种形式美学.本文将从美学角度,简单地勾勒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与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影片,探究意大利电影中包含的四大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论电视电影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电影,是指专门用于在电视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它坚持了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征,按电影的艺术规律拍摄,重在人物的塑造,注重导演的风格化和意境.它在制作和放映的方式与影院电影有所不同,在技术制作上和艺术审美标准上要符合电视播放要求.电视电影探索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使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9.
丁文凤 《新闻世界》2013,(8):271-272
从早期电影中对暴力的直接叙述,到20世纪80年代吴字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再到其后昆汀.塔伦蒂诺、沃卓斯基兄弟等人对暴力美学电影进行的风格化探索,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暴力美学热潮。暴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的视觉文化样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化语境,采用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美学视角,结合并重读张骏祥的电影文学价值论,分别从文质和谐、真美和谐、美善和谐、文化和谐等层面,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近年来一些大片电影的美学误区和文化症结。本文提出,中国电影在产业化过程中,要注重电影性和文学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融;电影作者实诚在胸臆地投入创作,使电影作品有真人物、真情感、真思想。中国电影不仅要美而艳,还要讲善与良。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作者应富于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真善美完美和谐,生产出具有和谐美学基因、强健民族精神的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