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立德 《新闻世界》2004,(10):65-66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已经尘埃落定,但围绕大会所发生的新闻报道却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一次会议.它能发生多少新闻?而一旦发生了新闻,在新闻现场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同样,采访一次会议能产生多少报道角度?如何围绕报道思路去捕捉和构建信息?相信从大会的相关报道中,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这场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中,有线广播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发挥了巨大作用。高邮县各级党委把有线广播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把广播站作为指挥站,靠它发号施令,靠它调集人马,靠它转移群众,靠它统一步调。究竟召开了多少次广播动员会,究竟发了多少个广播紧急通知,各  相似文献   

3.
1、什么人员应买站台票?到车站站台上迎送旅客的人员应买站台票。站台票售出不退,且当日使用一次有效。2、站台票的有效期是多少?站台票当日使用一次有效。  相似文献   

4.
每天不计其数的各类各色文章发表,热热闹闹,花花绿绿,倘问:新颖的有多少?厚重的有多少?达到读者期望值的有多少?可称为经典能传诸后世的又有多少?怕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5.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07,(23):66-66
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开幕式上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2000多名代表在现场聆听报告。我当时边看开幕式的电视直播边想,会不会又有记者在数会场上的掌声,采写"多少次掌声体现什么"之类的报道呢?因为根据我的经验,每逢这样的大会,都会有一篇"掌声新闻"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陈云纪念馆对原有的展览进行了改陈,首次展出了1986年陈云视察宝钢时戴过的安全帽,使用过的墨镜以及最新征集到的宝钢一号高炉残片。睹物思人,陈云与这些文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宝钢"出炉"1979年5月9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冶金工业部、对外贸易部、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个部门联名向财政经济委  相似文献   

7.
祝均宙 《图书馆杂志》2002,21(11):50-53
全球现存的华人族谱有多少?这个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的难题不是一个单位的文献资源和单个学者的研究成果能给以解决的。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今天,解答这个难题的条件已越来越成熟,自2000年6月至2002年9月,先后在北京、台湾、澳门地区召开的三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为上海图书馆主持编撰的《中国家谱总目》项目的开展搭起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宝钢地处上海市宝山区,这似乎是一个没有歧义的常识。而在联系采访事宜的那天,电话的另一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档案室的王主管却明确地告诉我:他们的办公地在浦东的宝钢大厦,座落于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地标是地铁二号线东方路站。事后我不由得自嘲,若不是有了今次的采访任务,恐怕直到明年今日,我还是会思维定势地将宝钢与宝山的宝钢这二者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9.
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召开,为新闻改革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北京日报同其它兄弟新闻单位一样,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在报纸版面革新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读者反映说,北京日报好看了。好看在哪里?用了哪些招数才使报纸好看?这些招数又有多少是可以做为“保留节目”而应用于平时报道呢?要让标题睁眼明眸善睐,顾盼生春,回眸一笑百媚生……,用这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编辑部收到市人民政府转来的一封署名“胡同一市民”的信,讲的是“胡同里的议论”,希望“报纸不要只报喜不报忧”。 “北京的日报晚报整天报喜不报忧,净拣好听的说。 “比如说清华池一经改装,洗一次澡80元,引起附近百姓们反感,偏偏你们不知趣,登了一段《京城又一好去处》。百姓们有几人肯花80元洗一次澡?……你们能想到老百姓的难处吗? “老百姓买菜都发愁,你还宣传高消费,实在太不知趣。另外报纸上最好少登平均每人存多少钱,平均每人住几平方米,平均每人吃多少肉,你登一次就找一次骂,你说何苦呢?” 信中发了一大通牢骚,有些话相当难听,但却令我汗颜,促我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党报优势,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本期刊的主编或总编,如果有人问:(1)您所办的期刊,发行多少?其中,本地多少?外埠多少?海外多少?(2)在发行总量中,公共(即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企业、事业、机关、部队的有关科室)订阅多少?个人订阅多少?零售多少?二级读者有多少?(3)在个人订户的份额中,每一位订阅者的学历、职业以及家庭状况怎样?对第一个问题,一般来说,还不难回答;对第二个问题,能确切回答上来者恐怕不多;对第三个问题,回答几位订户还可以,全部订户都掌握的主编或刊社寥寥无几,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到底有多少煤炭资源可开采?现已探明的有多少?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有多少?可采的年限有多少?各类企业真实的资源回收率有多少?面对这一连串问号,记者得到了不同部门、企业、地方领导的不同答案,这些不同的答案大相径庭,谁都能把煤炭行业说个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其实谁的心里都没有底:数据是否准确。资源家底不清、盲目乐观、无科学开采观的现象正日益困扰我国煤炭开发,动摇煤炭这一长期战略资源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1、您所在的报纸国际版编辑有多少人,是否有自己的驻外记者?分管多少版面?与国内记者、编辑相较比例是多少? 2、作为国际版编辑,您是否有驻外工作的经验?如果有,是否对您的编辑工作有帮助? 3、您平均每周的发稿量是多少?请举例说明所发排稿件的时效性和版面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奇帆在第8届APEC中小型部长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上海市平均每天有150家中小型企业诞生,中小企业的总经理们正逐步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上海市每天有多少家中小企业破产,有多少总经理丢盔弃甲,败走麦城?似乎没有人去统计。在美国9·11事件之后,APEC峰会的圆满召开,无疑将WTO热潮中的中国推向了一个与国际大潮交汇的分水岭上。中国企业界更是一片热闹,摩拳擦掌,  相似文献   

15.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6.
某报举办了一次短新闻大奖赛,由赞助单位和该报编辑组成评委会。结束时,经那几个人评定,报上发了“评选揭晓,公布了获奖名次。表面上看,善始善终,天衣无缝。其实,评奖工作还隔着一层“毛玻璃”。其表现:其一,在获奖稿件中,赞助单位占了绝对优势,名次高,篇数多,他们好像受之无愧,好似一种“回扣”,不过是单位拿钱个人得名利而已;其二,编委们的关系稿占了一定的比例,这毕竟是有“实惠”的事,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其三,赞助费一共是多少,发奖用了多少,还剩余多少,去处哪里?这些都没有公开。目前,许多报刊都在举办有奖征文,名目繁  相似文献   

17.
黄磊 《传媒》2014,(14)
正传统媒体特别在意传播和立场,关于传播,传统媒体在意的是我的发行量多少?我覆盖了多少省区?多少行业?多少年龄层?因为他要拉广告赚钱,然后才有钱发工资让记者生产内容。关于立场,传统媒体特别在意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愿景是什么?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两种心态是不是会面临变迁?我今天尝试着提出一个新观点:新媒体的走向,不再是传播和立场,而是参与和认同,这与传播和立场是相对的。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今天要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以媒体联盟的方式做公益。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某报载文,提出要“赶”文艺工作者下基层去。看到此文时,我曾经联想到我们新闻界也应“赶”记者下基层。果然,最近召开的华东九报第十一次协作会议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这次会议在强调抓紧抓好新闻队伍自身建设时指出,目前,要下决心把记者“赶”下去,让他们沉到第一线。为什么不用“动员”、“希望”、“引导”,却非要用这个带有强制色彩的“赶”字呢?其中道理是无需多说的。确实到了该“赶一赶”撵一撵”的时候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数十万记者,现在正蹲在老百姓炕上同婶子大爷唠家常的有多少?正在大漠荒野的帐篷里同石油勘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们,当你们享受着今天的和平与安定时,你是否想到过是谁营造了这一切?你对曾经的祖国有多少了解?你知道有多少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倾尽了自己的所有?目前,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创作,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用洋溢着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激情,告诉现在的孩子们,当年有多少仁人  相似文献   

20.
颐养天年是太平盛世里人们的最终目标,然而,有多少乡村老人仍然在拖着衰弱的躯体,如蜂采蜜、蚕吐丝般劳作不息?有多少乡村老人被苦涩的汗水日复一日地浸泡?又有多少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在病痛中呻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