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答问、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如上海的朱震国老师在教授《白色方糖》一课时,当有学生提出问题:“(老人)‘不愿意去’就说明女儿很想他去,他能喝咖啡就说明能去美国.他为什么不去呢?”其他学生回答“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人生地不熟”时.朱老师追问道:“如果是你,你现在也能喝咖啡.不会英语.也不认识周围那么多的人,你会去吗?”学生若有所悟地答道:“他喝咖啡就是思恋美国的女儿。”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在《求甚解》中申明:“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如果学生只还他个‘不动天君’,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宋代先哲朱熹则说:“教人来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些言论,从反面总结主体兴趣凋动的重要性。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乔永杰 《陕西教育》2010,(7):110-110
那天,一进课堂,学生小A就哭着告诉我,他早晨带来准备买书的钱不见了。我让他冷静下来.然后问他钱装在什么地方?他哽咽着说:“开始在裤兜.后来上操时装在了书包”,说到这里.他指着同桌小B“他可以作证”。我看了看小B,小B的眼神有点慌乱。但嘴上却说:“老师.我的钱也丢了,我也在书包里装着呢”。我让两名同学回到座位,然后说:“同学们,古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班主任学会用智慧、谋略洞察学生心理,去管理学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智慧.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同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面对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教育现状.我们需要不断追寻有智慧、有效果的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5.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rn.cn/u/210644479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现在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捕鱼方式”,而且是愉快的“捕鱼方式”、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话是有道理的。若在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课堂上就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将面对更大的挑战.赋予新的内涵。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我国教育学界对课堂管理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新课改下的课堂管理必须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确立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基本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和有效性为核心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8.
徐荣芝 《山东教育》2011,(12):18-19
一天体育活动课上,学生们都在打乒乓球。我也想活动一下,于是走到学生跟前.可他们说已经没有球了。这时,我看到学生森森拿着球站在不远处。就对另一个学生说:“你去借森森的球用一下。”那学生去了,但很快回来说:“老师,他不借。”“你没说是老师用吗?”“说了,他还是不给。”听了学生的述说之后,  相似文献   

9.
幽默四则     
选择星期天,一个中学生将一枚壹圆钱的硬币抛向空中,并自言自语道:如果正面朝上,我就去打台球;如果反面朝上,我就去玩游戏机;如果竖立起来,我就去做作业.老师:“张明,你今天怎么还不洗脸?”张明:“因为讲卫生可耻”老师:“谁说的?”张明:“你看!(指着插在花坛里没有标点的河语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在德国侵略法国期间,法国的一个将领对他的战士什1说:“如果你们谁能抓住一个德国鬼子,我就奖给谁1000元.当然,两个则给2000元…·。·”他部下的两个士兵听了这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觉得有了发财之路.于…  相似文献   

10.
不唯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了无兴趣。课堂就会死气沉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除了使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有效外,我们还更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北宋哲人程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他就不喜欢上作文课,一拿笔就头痛。为完成任务,于是,绞尽脑汁,搜场刮肚,七拼八凑一篇即算了事.长此以往,永远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来.反之,如果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喜欢作文,他就会自觉地经常统笔,从而熟能生巧,在不断的写作中,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那么,怎样在写作典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作好指导作文指导课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是处在学习写作的阶段,作文时,还存在许多困难.作文指导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周弘老师说过:“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我班里有一个“怪”学生,叫刘阳洋.为什么说他怪呢?因为他有怪毛病,只爱看书,不爱写字,而且卫生习惯很不好。经赏随地吐痰,让你看了很恶心。他转入我班时,我曾经恐吓他说:“你要把毛病改掉.如果随地吐痰.我就罚你拿毛巾擦干净。”但是恐吓没有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虽偏颇,也有一定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教师说话幽默风趣,那么他的话就会因不断产生“喜剧”而使课堂生动活泼;如果教师说话善达哲理,那么他的话就会因不断产生思索的空间而使课堂深沉旷达。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6.
严国仙 《江西教育》2004,(13):94-94
编辑同志: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对老师的要求渐渐会说“不”了.似乎越来越对师长不敬。比如:一次我叫班上的同学来帮我提点东西。他竞然扭头就走了,不肯为老师做些小事。还有一次,我们学校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学生艺术节.我安排一位同学做主持人.结果她就是不去,说了三次都没有答应。这位同学成绩不错,我平时也很喜欢她,她说“不”,真让我想不到!学生时老师说“不”,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是衡量课程改革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尺。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这一原则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忌“喧宾夺主”,真正还原于课堂。具体来说.应体现“四多”:  相似文献   

18.
袁隆平院士曾说:“我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因为在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清为什么负负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住就是’.学几何时对一个定理有疑义去问,还是一样的回答.我由此得出结论:数学不讲道理,于是不再理会,学数学兴趣一直不大,成绩不好.”从他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讲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引入时,如果不讲原因,甚至只简单的让学生“记住就行”,那会对刚刚系统接触数学的七年级学生今后学习产生多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完全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突出教师“引发”与学生“思考”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死里逃生     
一个犯人被判了死刑,有两种刑法供选择:枪毙或绞刑.执行前,法官为了拿犯人寻开心,便宣布说两种刑法可由犯人自由选择,如果他选择的死法与法官要执行的刑法一致,就绞死他;如果不一致,就枪毙他.这个玩笑当然是残忍的,但不料犯人却借这一机会,居然死里逃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法官的玩笑使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按照法官规定的条件,如果犯人所选择的死法与法官所执行的刑法一致就被绞死,否则就被枪毙.犯人经过思考知道不能选择绞刑,如果选择绞刑,则必死无疑.于是他说:“我选择枪毙.”现在假如法官真的对他执行枪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