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06,(7):4-5
“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其“最后封顶”工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以一篇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世界级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杨乐都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陈景润证明了“1+2”,世界数学界认为是“筛法发展的顶峰”,又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不能证明猜想A,并且期待以新的思想研究猜想A。本文证明了猜想A成立的充要条件,揭示了猜想A是17个猜想的混合体,全部合数可以划分为16类,给出了证明猜想A全新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用反证法证明了n2+1中含无穷多个素数和孪生素数猜想以及三生素数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4.
蒲海龙 《科教文汇》2009,(2):275-275
本文证明了,集合Sk{Sk=(2^2n+1)+(6^2n+1)+…+((4K+2)^2n+1)n∈N}中包含无穷多个合数。  相似文献   

5.
丘成桐是著名的华裔美籍数学大师、1983年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获奖时年仅34岁。丘成桐原籍中国广东,后来迁居香港,1966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7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哈佛大学数学教授。1994年6月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并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由此成为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裔人士。本文是丘成桐先生2005年7月4日在“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讲演,原文较长,本刊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CaAl2O4:Eu^2+,Nd^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通过掺杂制备了发光性能更好的(Ca1-xSrx)Al2O4:Eu^2+,Nd^3+、(Ca1-wxZrx)Al2O4:Eu^2+,Nd^3+和CaA12O4:Eu^2+,Nd^3+,Ce^3+荧光粉。  相似文献   

8.
1957年1月,一个震撼世界实验结果:“钴-60极化核β衰变不对称性”——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荣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理论没有实验证实,是不会为人们接受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正是因为有另一位中国留美核物理学家,有“核子物理女皇”、“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和“中国居里夫人”等盛誉的吴健雄教授,很快就主持作出确凿的实验验证,才得以创造科学史上伟大的奇迹。因而众多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都认为,“吴健雄绝对应该和杨振宁、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新世纪新千年到来之时,让我们同时回顾一下誉满全球的吴健雄教授,主持作出第一个验证实验的辉煌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强 《科教文汇》2014,(6):124-124,128
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实施,为师生的体艺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建立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了学校文化品质,创建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特色学校。本文通过对当前各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将项目开展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起到借鉴作用,让学生、教师、家长真正在“2+1项目”活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与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和举办的全国“中国科技思想与传统哲学暨科学史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4月 2 1日— 2 4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共收到会议论文 4 8篇。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徐梦秋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副校长潘世墨教授到会致贺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山教授发来贺电。山西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1.
李政道  (Tsung DaoLee) 美国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 92 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原籍江苏苏州。 1 944— 1 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 95 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 95 3— 1 96 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 96 0—1 96 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 96 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授 ,1 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及其它一些对称性不守恒的发现 ,与杨振宁教授共获 1 95 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 40年代…  相似文献   

12.
刘飞兵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63-264,268
本文在[1]-[4]的基础上对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在二维空间泰勒公式及矢量函数中值定理中作进一步的推广,证明了由二元函数泰勒公式决定的θ,有limh,k→0=1/(n+1),特别地当n=0时,limh,k→^θ=1/2,同时,在矢量函数中值定理中也有类似的结果,最后讨论及证明了由二元函数泰勒中值定理中值点的几何意义。本结果在数值取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献[1]中给出了定常的Namer-Stokes方程的Petrov-Galerkin最小二乘二重网格有限元法。现在此基础之上对Namer-Stokes方程具有非奇解支的情况给出了有限元解的数学分析,并且证明了当h=O(min{H2l/21-1 ,H2k+2/2k+1})时,此法和文献[2]、[3]提出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收敛阶,且与文献[2]、[3]相比,可以节省很多计算量和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王燕 《科教文汇》2007,(10X):196-196
“N1+N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文章以“熊猫”“鲸鱼”等词为例,分析了与偏正结构“N1+N2”相反的特殊类别,中心语素在前、修饰性语素在后,结构是前偏后正的逆序定中复合词,并讨论了这种特殊结构形式上的分类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英杰 《科技通报》2013,(1):12-14,24
Andrew Wiles对费尔马最后定理的证明,"并非是完全无误的完整证明"[1]。笔者用学科交叉方法[2],纠正了他的这一错误,用一个定理同时证明了费尔马猜想对于减、加号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哥德巴赫猜想有新解众所周知,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有名的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是世界上数学难题之一。许多数学家已经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证明从(9+9)→(7+7)→(6+6)...  相似文献   

17.
黄金雨     
《发明与创新》2014,(11):17-17
对于懒惰的人来说,天上掉馅饼、下黄金这样的美事,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但终究只能是梦想.不过,生活中,我们可以制造一场“黄金雨”.它是铅与碘离子混合后瞬时形成的明亮的黄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Pb(NO3)2+2KI=PbI2↓+2KNO3.要想一睹“黄金雨”的芳容,就赶快试试吧.  相似文献   

18.
周伊 《科教文汇》2008,(13):180-180
现代汉语“好不+A”同一形式呈现出肯定和否定两种义项,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本综述分为2个系列,本文为系列之一,将从“好不+A”的语义基础、“好不+A”的句法特征2个方面,对目前“好不+A”格式的研究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9.
阿利耶夫 《科教文汇》2008,(10):189-189
本论文主要目的是让汉英翻译者翻译时更深刻的了解1+2格式和2+1格式短语的区别。为什么选择“文学院”,这个例子呢?因为这是我个人在中国找工作的年轻人的简历上经常看到的一个问题。他们把“文学院”翻译成“Department of Literature”。这样的错翻译也可能你找工作时有影响的。专业和学院的名称要翻译正确。许多外国公司招聘时很重视院系和专业。我在这篇文章中研究证明“文学院”的英文翻译不是“Department of Literature”,而是“Department of Liberal Arts”  相似文献   

20.
趣换偶数     
123欢4乐+1+23+欢+4+乐=快乐 “123欢4乐”表示由6个不同数字组成的6位数。我们只知道算式中的“欢”、“快”、“乐”各表示一个偶数数字。这道奇特的算式就能够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