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女性在营造和谐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家庭和谐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女性在和谐家庭的建设中有着甚至比男性更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和谐家庭从女性做起,在于树立现代女性意识;在于培养家庭成员的独立行为能力;在于建立家庭的核心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将女性定位于家庭,并提出"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具体要求。"男尊女卑"与"阴阳和谐"两种文化观念的长期共存使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玄妙,虽然礼教的约束不能扼杀所有女性的才智发展,却对这一群体的整体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更多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消除其长期存在的不适感,在对女性进行相应家庭角色教育的同时,还应以科学方法对其展开社会角色教育,从而以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来推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在维系家庭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普及女性健康知识,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自2006年起",心系女性——和谐婚姻指导及生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关爱女性的步伐,从大学校园的未婚女大学生,延展至婚姻中的女性。通过4年的宣传教育,在  相似文献   

4.
徐跃 《海外英语》2013,(5X):255-257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是英美社会歧视女性的思想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集中反映,属于典型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专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并且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做到男女平等,从语言和文化上消除女性歧视,才能使女性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尊重,从而构建家庭和谐,民族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林兰香》是一部以探索女性命运为主旨的作品,它以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妻妾纷争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传统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小说通过对特殊环境中不同女性家庭生活境遇的描写,较真实地展示了五位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命运,对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维持家庭和谐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心系女性"活动概况为了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女性,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心系女性"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以"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创建文明和谐家庭"为宗旨,以促进女性事业发展,推动家庭和谐建设为中心,积极倡导女性履行社会责任,相继开展了女性维权工程、女性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夫妻在家使用/经历"第三者"行为(家庭暴力一种形式)情况的实证调研发现,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它严重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与质量,严重影响受害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定性访谈数据显示,夫妻在家使用/经历"第三者"行为存在社会性别差异,丈夫是主要施暴者,而妻子是主要受害者。因历史、文化和社会构建的男女社会性别不平等差异导致女性更易隐忍和原谅丈夫出轨行为,而忽略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婚姻与家庭权益。因此,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促进和谐家庭生活,提高全民男女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是关键措施之一,有利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加强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反对家庭暴力,宣传和教育广大民众绝不姑息家庭暴力行为,为维护稳定和谐家庭与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女性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个性追求以及婚恋观念对当代和谐家庭关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城市女性需要完善自己,树立现代家庭观念,合理承担家务,经常与家人沟通,合理化解家庭内部矛盾,以促进家庭内部的人际和谐,在和谐家庭的构建中,实现自己的婚姻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要积极而有效地促进男女平等的实现,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是关键之关键。对男女体格的分析、社会观念的思考以及从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入手,男性先行一步是家庭和谐的必须。从男性做起,用主观能动的学习提高男性认知,使其正确认识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以此有效地预防家庭暴力,建立起和睦家庭,实现夫妻的和谐平等,从而实现全社会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0.
“巫”者的悲哀——《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蕴涵有深刻的传统农村文化背景。从民间文化角度来剖析三仙姑,她在扮演中国医学史上"巫"的角色,以"巫医"的身份活跃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之中,而女性称"巫",则是社会和家庭共同导致的文化现象,是女性对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的一种畸形发泄和另类冲突。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生活的基地,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美满往往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女人不仅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其事业的成败也注定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职业女姓要想家庭、事业花开并蒂,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成功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现代女性应注意提高哪几个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两性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社会也提供了各种利于女性独立生存的条件,当今有越来越来多的女性走出家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目前存在着女性主体意识逆转的倾向,该现象是主客观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成长和发展,不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树立女性积极的主体意识,是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基础,是实践女性主体地位、实现女性权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原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职业女性面对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的冲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叫"女人回家"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这也是当今中国职业女性面临的一大问题,女性双重角色冲突仍然需要深入探讨。现代女性的角色期望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内在统一。要给职业女性心理减压,要实现女性人生价值的和谐统一,需要全社会从观念上、政策上以及女性自我调整各方面来改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电视广告中和谐性别观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首先应该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应该是男女地位的平等。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盛行男权主义,女人大都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现代社会,这种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依然缺乏必要的敏感和意识。通过电视广告中所产生的大量性别歧视现象就可窥见一斑。性别不平等不仅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从更深层次说是对女性人格的侵犯和尊严的亵渎。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性别歧视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女性地位,促进女性维权意识的觉醒,努力营造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左玉迪 《文教资料》2013,(1):119-120
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智力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平等理念及其相应的教育制度为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而女性高等法律教育则对社会经济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妇女解放运动及构建和谐平等家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歧路灯>通过塑造两对和谐妻妾的形象--孔慧娘和冰梅;薛全淑和王全姑,描绘了一幅男权社会理想家庭的极乐图.由此展示了在封建婚姻制度下清代女性心理的无奈与扭曲,也表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时代男性对于理想家庭的普遍愿望.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家庭抓起。而家庭教育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现代家庭中只有子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健康成长,家庭才能其乐融融,才能允满欢乐与温馨,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和谐。不难想像,一个家庭如果子女身心不健康,即使一次离家出走,也会搞得鸡犬不宁,更不要说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家庭带来的不幸有多大了。这样的家庭还会有什么和谐可言呢?  相似文献   

18.
乔素英 《焦作大学学报》2013,(1):123-124,12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的和谐,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透过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个人不但很重视家庭的和谐,而且还提供了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塑造的美狄亚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她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不是一般家庭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本文从分析美狄亚的形象入手,剖析她的悲剧根源,指出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宋代赈济活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宋代女性以多种方式,对亲友、乡里和灾民等进行赈济.她们从事赈济活动并非仅因情感因素使然,还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宗教观念以及女性关怀社会的责任意识等因素有关.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奁产、夫家家财、国家所赐封赏以及本家资产等.宋代女性从事赈济活动,为女性走出家庭,拓展自身生活空间提供了途径,有利于砥砺风俗,形成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对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